有关威廉·塔卡雕塑理论的国内研究,笔者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如中国知网、读秀、谷歌学术等,查阅所有与之相关的资料,只找到两项。一个是塔卡雕塑理论的引入、传播与运用者尚晓风,另一个是台湾交通大学的一篇研究“触觉形式之美”的论文,其中有提到塔卡的雕塑作品以及他的雕塑创作理念。除此之外,国内关于塔卡雕塑理论的研究再也查找不到别的内容。
尚晓风这个人很关键,之所以说他是威廉·塔卡雕塑理论的引入者、传播者与运用者,与他独特的身份是分不开的。尚晓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同时也是雕塑家,因此在塔卡研究领域他是有三重身份的。说他是引入者,是因为是他将塔卡的雕塑理论首次引入国内。2015年12月发于《世界美术·史与论》的《马蒂斯的雕塑——被看与被抓握》(威廉·塔卡 尚晓风译)让我们首次认识到马蒂斯雕塑的创造性,以及有关雕塑评论的视角完全可以是自绝于外部世界,而仅从雕塑,从它作为一个自定物本身,从它的“视觉与物质存在”来进行理论分析与评价的。说他是一个传播者,这与他的教师身份分不开。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的主任、硕士生导师,在理论方面,尚晓风发表了《雕塑基础教学浅谈》《雕塑教学中的形感培养》《泥塑教学思考》以及《金属教学浅谈》等多篇文章来阐述塔卡雕塑理论的核心——形(体)、材料、体积感和重量感(或“坨”[11])。在教学上,尚晓风多从泥塑的理念(“做雕塑,而不是做人体”)、泥塑的目的(雕塑技巧与材料属性的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内容(“看坨”与“做坨”)上来细化塔卡的雕塑理论。[12]说他是一个运用者,是因为身为一个艺术家,尚晓风将塔卡的雕塑理论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内化,不仅表现为在自己雕塑创作中对于形(体)、空间、材料、“坨”的运用,更在于他对塔卡理论进行了精妙的理论概括。在他的《央美雕塑论坛系列讲座之一——尚晓风〈泥塑心法〉》中,他指出“观人如观花,用泥同笔墨”,这涉及雕塑上的形体和材料。“观人如观花”是指“不从解剖的思路里边去研究人体,而把它看成类似一种植物”,在摆脱了对解剖的依赖后,雕塑“纯粹的节奏,空间,形体就变得更加重要”了。“用泥同笔墨”则是说“泥不单是一个表达客观对象的媒介,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自在性的材料:这个材料有自身独特的自然属性,它独立于被描写的对象而存在”。[13]这便是国内对威廉·塔卡雕塑理论的大致研究。(www.xing528.com)
虽然国内关于威廉·塔卡雕塑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塔卡关于雕塑的“物性凸显”方面的理论研究寥寥无几,现能找到的关注者仅尚晓风一人,但是在物感创作以及对物感创作的研究上,国内雕塑界却呈现一种“后起之秀”的繁荣发展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