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订上海龙门书院课程章程》一卷,刊刻信息不详。
龙门书院在上海。清同治四年(1865),苏松太兵备道丁日昌创办。借蕊珠书院为学舍,按月分课策论、经解。六年始建院宇。宗旨以躬行为本,以专经为业,以先儒语录为入门之要。课程以经史性理为主,旁通时务,辅以文辞,兼及举业。初,院规甚严,以砥学砺行得士称盛。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龙门师范学堂。先后任院长的有顾广誉、刘熙载、孙锵鸣、吴大瀓、汤寿潜等。
顾广誉主持书院时,所订课程条规翔实得当,后又从中挑选切要者,汇为此编,使诸生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这既是“学者切实之功”,也是“教者稽考所在”。
是书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双边,双行小注,白口,单鱼尾。载有书院课程、章程和经费章程三部分。课程六则,为重躬行、勤读书、严日课、遵规矩、循礼仪和简出入。章程六则,为山长选聘、书院课试、院生选拔、斋舍管理、器具书籍管理和经费管理。章程之后附同治七年细目二十二条,包括报考、招考、课试、膏火、告假、奖赏花红、住宿、书籍借阅等细则,文末落款“同治七年十二月”。细目之后为同治十一年修订的《续增经费章程》一篇。
书中有诸多手写批注,且贴有浮签。书末页批语较多,写明院中经理、膏火等管理人员姓名,如袁竹逸、沈恩孚、章家祚、姚文枏等,皆为院生。
另附有手书《龙门住院生名单》一份,注明“五月廿七到院见者廿七人”,包括住院肄业生名单、前山长取定候缺肄业生名单和在课生住院读书名单三部分。住院肄业生载三十六名学员,候缺肄业生载九名学员,在课生载六名,皆记载姓名籍贯。名单中亦有手写批注和浮签,注明学生去向及在院中职务,如册卷、书籍、膏火、球图的管理。此外,名单中有黄炎培和钟树铭信息,皆载为上海附生。据考,黄为光绪二十五年秀才,钟为二十九年举人,因而可确定此名单应是光绪二十五至二十九年间撰写而成的。
此书虽无版刻、编者信息,又无序跋,然所列学规、章程甚为详细,且附录名单中诸生职责、去向信息清楚明白,对于书院规制和院生的研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肖啸撰稿,赵伟审稿)
《格致书院课艺》不分卷
清王韬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书局石印本。
王韬(1828—1897),字子潜,又字紫诠,号仲弢,别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江苏吴县(今吴中区)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秀才,道光二十六年乡试不中,遂绝意仕途,后以办报、译书为业。光绪十一年,应唐廷枢、傅兰雅之邀任格致书院监院,前后达十余年,其间曾请南北洋大臣等参与书院季课、特课,并收诸生佳卷辑为《格致书院课艺》。译有《圣经》《格致新学提纲》《西国天学源流》《华英通商事略》《光学图说》《重学浅说》《洋务丛书》《普法战纪》《法国志略》等,著有《弢园文录外编》《弢园老民自传》《松隐漫录》《眉珠庵词》《海陬冶游录》《花国剧谈》等。
格致书院在上海。是书院乃中国近代以讲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中西合办的新型书院。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提议,徐寿、傅兰雅等发起,邀集中西绅商、官员等捐建。次年落成于英租界北海路。以“令中国人明晓西洋学问与工艺”为宗旨,院内设讲堂、藏书楼及博物铁室。由中西董事各四人共同经理院事,实由徐寿主之。光绪二年正式开院。先后邀请华蘅芳、狄考文等中外人士公开讲授电学、化学、解剖学等知识,任人进院参观、听讲和讨论,不收分文。五年,发招生启事,规定学西洋语言文字者须交纳学食费,学格致实学者须交银三百两,待三年学成后方可领回。十一年,王韬掌院,请沿海各关道命题季课。十五年,增设南北洋大臣命题,所命之题,以时事洋务居多,西学次之,亦有史论,优者给奖。先后编有《格致汇编》《格致书院课艺》等,宣传改良维新思想,与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并称为清末上海三大“西洋学术输入机关”。二十一年,傅兰雅主持院务,定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课程,每周六晚讲课,凡有志考求者,皆许其肄业,平日以自学为主,每月考试中式者发给课凭。二十二年,傅赴美任教,教学实验改由栾学谦、陆仁堂接任。二十三年,王韬病逝,董事会推赵元益掌教,重开季课。二十八年后院务废弛。民国三年(1914),正式停办,基金归华董,地基房舍器物归公共租界工部局。后改办格致公学。今为格致中学。
光绪十一年王韬任格致书院监院,分每年四季为课期,每季一课,并请沿海各关道出题课士,考后由道中官员评定名次并加以奖励。两年后得诸生佳文若干篇,为使学习格致之学者有所观览,遂先将光绪十二年每季课试中前三名之课卷印行,遂有此集。
是书半页十七行,行三十五字,无注,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不分卷,前有王韬序。全书皆为政论之文,有《陈汤甘延寿论》《中国创设海军议》《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中国创行铁路利弊论》等文章十二篇,分别为邵筱村、薛叔耘、周玉珊、龚仰蘧所出是年春、夏、秋、冬各季考题,每文之后皆有王韬所下评语。
是书为王韬所辑,其载格致书院季课文章,甚为丰富,于研究晚清格致书院的学术研讨及教学考试活动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宗尧撰稿,刘金审稿)
《江南格致书院同学录》不分卷(www.xing528.com)
清书院同人编,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具体编者不详。
是册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双行小注,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不分卷,前后无序跋。前为书院历任督办、院长及各科教习名单,详列其姓名、字号、籍贯、功名及官职等。后为历届学生名册,按其爵里编排,分为江苏、安徽、直隶、山东、浙江、湖北、湖南七省,以省带府,以府带县,列各生姓字、功名、住址。
是册为清末格致书院同人所编,录书院历届管理、教学及肄业人员资料,甚为详细,于研究清末格致书院的招生、办学及生源构成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宗尧撰稿,刘金审稿)
《上海求志书院课艺》不分卷
清佚名编,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
求志书院在上海。光绪二年,苏松太巡道冯焌光创建于县治东南。有楼房五十间,分置经学、史学、掌故、算学、舆地、词章六斋。置备书籍,延聘斋长。无住院肄业生,按季命题考试,听人备卷投交,不限地域和年龄。以教谕为学监,由学署收卷发奖。冯筹银二万两存典按月生息,以资奖励。钟文烝、俞樾、高骖麟、杨泗孙、刘彝程、张焕纶、孙锵鸣、宋恕等曾分任斋长。光绪三十年停课。
是书半页九行,行二十二字,左右双边,单鱼尾,白口。不分卷,原缺舆地第七十九页。卷首题有“俞阴甫先生评阅经学,沈子佩先生评阅史学,高仲瀛先生评阅掌故之学,刘省庵先生评阅算学,张经甫先生评阅舆地之学,俞阴甫先生评阅词章之学”。卷分六目:经学、史学、掌故、算学、舆地、词章,择其优者全文刊印。其中经学有七题九篇,题如《曾孙来止以其妇子解》《孝经感应章或作应感解》《为干卦解》;史学五题八篇,题如《程子优管仲而劣魏征,朱子进梁公而黜荀彧,〈榕村语录〉辨之,其说何如》《李德裕论》《王朴论》;掌故五题六篇,题如《西域设行省议》《预拟平回露布》《皇朝三通书后》;算学四题四篇,题如《圆内容十八等边形,以边自乘再乘为负实,方空三边为正廉,一负隅,开立方得半径,试解其理》;舆地五题七篇,题如《汉与匈奴争车师论》《尔雅释地非殷制辨》《书西报土塞战事后》;词章六题十篇,题如《伏生十岁就李充受尚书赋(以“四代之事略无遗脱”为韵)》《扑蝶会》《花朝考》。其后为姓名录,开列无法全文刊印的其余优秀课卷之等第、姓名、籍贯信息。姓名录中学生的名次等第分为超等、特等和一等三种,科目不同,所取人数也各异。经学共取二十一名,林颐山为超等第一;史学十七名,何松为超等第一;掌故十一名,朱逢甲为超等第一;算学十名,沈善蒸为超等第一;舆地十一名,华世芳为超等第一;词章二十名,朱逢甲为超等第一。可见经、史两科在当时仍备受关注。
此书为上海求志书院在光绪三年春季的课艺集,全文收录的课业作文有四十四篇。收录较多者有:林颐山五篇,何松七篇,朱逢甲六篇,华世芳四篇,沈善蒸三篇。虽无序跋,但每篇课业之后皆有点评,且所附之姓名录详列学生身份信息,对于研究书院学术及教育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肖啸撰稿,赵伟审稿)
《清心书院章程》一卷
不著撰人,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清心书院在上海。清咸丰十年(1860),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首任校长为范约翰。书院招收的学生主要为教徒和上层华人子女,以教授英文和宗教为主,旁及天文、地理、格物、算数等课目,次年附设女塾。一九一八年更名为清新实业学校,一九二〇年改名为清心中学堂,一九三二年改为私立清心中学校,一九五三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改为上海市市南中学。
“清心”意为“清尘俗,灌输文明也”,此为清心书院设立之初衷。书院订立此章程,是为约束学生行为,“俾学者由是学术精粹,更望圣道由此焕发也”。
是书半页十四行,行三十五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无序跋。主要记载了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通常(即日常)、考试、讲堂、礼堂、病房、游息等规则。此外还有对校务人员职务范围的规定、职员名单、学生功过格、课表等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以校舍、操场等照片相隔,颇具特色。章程中处处可见教会书院色彩,如其课目包括福音史记、数学、英文、东洋史等,于研究近代教会书院有重要价值。(丁利撰稿,赵伟审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