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
书院课艺总集从内容上看,有专收八股文和试帖诗的,有专收经史词章、时务算学的,也有兼收前两者的。不论何种类型,课艺题目多为官师(地方官员和书院山长)所拟,生徒所作皆是命题文章。故而总集之中,多同题之作。
也有个别例外。黄彭年(1823—1891)主讲保定莲池书院,认为“课试成材,非启牖向学。限之以命题,虑非性所近也;拘之以篇幅,惧其辞不达也”,因而不再命题,改由生徒自拟,“命诸生为日记,人给以札,旬而易焉,月论其得失而高下焉”。[101]
(二)发表
生徒所作课艺,入选课艺总集时,一般是全文刊登。也有特殊情况。有的总集在刊登全文之后,附录其他作者所作相关段落。如《丰山书院课艺》(香山)中,陈金垣《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文后,附录杨彤英所作提比;梁煦南《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文后,附录唐景端所作起讲。[102]抄本《紫阳书院课艺》(凡十四册十五编,三四编合为一册)也是如此。如第一编收录巢序镛等人制艺全文三十七篇,有评点;又收录汪宗泰等十七人所作“起比”“后比”“后四比”等段落,无评点。[103]这有些类似于今日学术刊物的“论点摘编”。
又有的总集,不能收录所有生徒的课艺,为免遗珠之憾,将未能入选总集的生徒姓名列在卷首。如《诂经精舍续集》(杭州)收录董醇等五十九人课艺,卷首列出壬辰年(1832)至壬寅年(1842)“诂经精舍肄业之士”一百八十三人姓名。[104]《会文书院课艺初刻》(天津)收录赵銮扬等二十三人课艺,卷首列出“乙亥(1875)、丙子(1876)、丁丑(1877)三年内肄业者”四十九人姓名。[105]《经训书院文集》(南昌)卷首有壬午(1882)、癸未(1883)、甲申(1884)《与课同人题名》。[106]
(三)润色
生徒所作,偶有瑕疵,收入总集时,多经选编者修改润色。序言、题识中时有提及,如:
就中多寡,损益之,改易之,间摘瑜以补其瑕。[107](www.xing528.com)
每遇佳篇,击节称赏,偶有疵累,皆为商改尽善。或题蕴未尽者,拟作以畅其义。[108]
兹集仍就随课录取前列之佳制,详加评骘,间为删易而润色之,归于完善,犹夫初、二集慎选之至意。[109]
有少数总集在各篇课艺之后,标明刊刻时删改字数,如《紫阳书院课艺》(苏州)初编至四编、八编至十一编。也有未加润色而直接收录者,如《蜀秀集》(成都)张选青题识云:“亦有文字略有小疵而未及更改者,则以风檐寸晷,下笔不能自休,姑仍之以存其本色。阅者录其尺瑜,略其微颣可已。”[110]
(四)评点
课艺总集成书时,往往附录评点,间有署名。如《崇实书院课艺》(清河),吴其程《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评点二则,分别署“吴仲仙漕帅原评”“楞仙”;钱丹桂《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评点二则,分别署“武镜汀郡伯原评”“楞仙”;山长钱振伦拟作《且知方也》评点二则,分别署“年愚弟吴棠拜读”“吴昆田拜读”。[111]
总集所见评点,以总评居多,间有眉批、夹批。如《正谊书院小课》(苏州)收录《秧马赋》三篇。第一名洪鼎,起句:“新雨一犁,长堤短堤。草软三径,风轻四蹏。”夹批:“飒然而至,奕奕有神。”总评:“结体大方,虽缩本不至拘缚。”[112]
评语中偶尔还能见到缘情之笔。如《崇川紫琅书院课艺》(江苏通州)张丽文末评语:“思清笔健,最得题情。张生性情纯笃,资识过人。绩学能文,名闻郡邑。余方以大成期之,而所如辄阻,不得志于时。英年遽别,士林惜之。遗稿甚多,聊登一二,以志瓣香云。”王嶒文末评语:“落落词高,飘飘意远,足征怀抱不凡。生孤寒力学,早岁能文,决为远到之器。乃食饩未果,修文遽召。岂真有才无命耶?览遗篇,为之出涕。”[113]这类评语,可见出书院师生关系之一斑。
入选总集的课艺,皆是优秀作品,故而评点几乎都是表扬性的。课艺原件中能够见到的批评性意见,如“情文相生,稍欠锤炼。排律误作五言”[114],“寓意规讽,未始不佳。惟极力作态,而笔力不足以副之耳”,“后幅尚不直致结,未有余韵,前路未清”[115],“诗有佳句,惜失拈”[116],等等,在总集中则极少见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