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大利雕塑大一学生分享创作经验与学习艺术家

意大利雕塑大一学生分享创作经验与学习艺术家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我就在这里,坐标意大利,就读于博洛尼亚美院,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雕塑大一学生。当你拿着作品草稿去和他们讨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教条的技法,而是会根据他们的经验告诉你这个作品如何去完善和延伸,也会推荐很多类似的艺术家让你自己去学习,就好像雕塑的表达方式不止于雕塑。

意大利雕塑大一学生分享创作经验与学习艺术家

为了生活得更加有趣,为了艺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更为了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带着自己始终不怎么安分的心逃离了灰蒙蒙的艺术考前教育,来到了远在八千里路之外的另一片土地——意大利,事实证明这片地球另一边的热土并没有让我失望,除了越来越多的难民的到来之外,它给我以热情的阳光,一年多异国他乡的生活教会我独立和成长,更予以我一片艺术的海洋,让我身处大海深处流连忘返。这片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上满眼都是艺术和历史留下的痕迹,一点儿也不曾消逝。我开始同当地人们一样在这些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穿梭来往,这样的生活在艺考失败前我不曾想过自己竟然能够亲身体验。

现在我就在这里,坐标意大利,就读于博洛尼亚美院,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雕塑大一学生。说实话,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听着教授用意大利语给我们念书,全是外文的PPT讲稿,身边的意大利同学们在热烈地聊着天,这一切全然不像是真实的样子,我总在想为什么自己阴差阳错地会来到这里,然后成功地考上了这里的美院,会和这么多外国同学相处融洽,这一切的起因也许就源于我受不了国内考前班的压抑气氛。那里的人,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仿佛都在用他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跟我说着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就负责在这里画好每天老师布置好的任务,跟同学们一起从白天画几何静物到晚上再临摹20张伯里曼开始,老老实实地度过接下来在画室的半年,然后准备校考的题目背一定数目的画稿,报名参加考试,结束后回归校园,准备文化课的复习,安心参加高考就可以了。

就像上面所说的步骤那样,我带着最初的好奇心和期盼开始了这样一段跟所有艺考生一样的“艺术”旅程。撑起画架子打开铅笔盒就能坐在一堆静物的前面耗上一天,老师们教课也算尽心尽力,时不时地帮同学们改改画儿,跟大家一起唠唠嗑儿。后来又过了一个月,眼前的静物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翻制石膏像,有我们都认识的塔头、小卫(米开朗基罗为美帝奇所做的雕塑)、海盗罗马著名的悲剧作家塞内卡),还有荷马、罗马青年等,可等我在来了这边见识到了那些年被我们写生过的石膏像的雕塑真身之后,还真是压抑不住当下自己内心的惊讶,究竟这翻模的工程是经过了多少道工艺才会成就它们的另一副模样,我们那样仔细描摹失真的它们,学习其中人体的结构和动态,结果就是考前班的我们并没能通过想象力把那些省略掉的细节填补上。

话说回来,整日这样一模一样毫无变化的绘画基础练习消磨着我对它的兴趣和热爱,这时楼下神秘的造型班悄悄地开课了,我不顾管事阿姨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跑到楼下,想感受一下这个看上去跟楼上不太一样的绘画气氛。色彩的新世界向我张开了热情的怀抱,我开始拿着小水桶和调色板在画纸上勾兑颜色,偶尔看老师们做做范画偷偷懒,又过了一个多月之后画室开始给我们请来了各种各样的大龄野生模特,抠脚的大叔、坐在椅子上睡觉的大爷……炎热的天气下千姿百态的模特们,同学们也拿着笔画得不亦乐乎,可每当下课后,环顾一圈大家不尽相同的手法却近乎一致的作品之后,就完完全全地失去了完成一幅画的欢喜,那时候画室就仿佛是一个声势浩大的森林,里面的每棵树都有相同的高度,相同的枝叶,连倒下的树里的年轮都完全一样,这种冷漠的氛围开始使我变得恐惧,因为我并不想变成它们其中的任何一棵。

认识了画室里很多复读的人们,少的一年,多的已经在画室里待了六七年,可能都没能成功地考取央美,他们带给我的感觉大多是无奈,就拿身边一个朋友的例子来说,第一年他考上了央美的城院及好几所美院,但她没有去上,决心第二年复读,可结果第二年一所也没有被录取,就这样开始了第三年的复读生活,在朋友的介绍下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向央美里的一位老师讨教,却被说基础不错,但是考上的可能性小,被问及为什么,老师说:“不合央美的套路。”(www.xing528.com)

这样的套路并不是很合我口味,所以,我来到了位处地中海的亚平宁半岛,开启了又一扇艺术世界的大门,这次看起来我的打开方式好像没错,我开始感受到艺术世界的广阔和绚烂多彩,每个城市拥有大大小小不同展品的博物馆,街道上记录着不同时期的雕塑和教堂,连城里的石子路都好像散发着艺术的气息。新学期一开始,每个学科的教授都会布置需要学习的相应书目,书目的范围非常广,这是我没有想过的,涵盖了从艺术史到心理学,从符号学到宗教哲学,再加上全部的意大利文,一开始读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慢慢读,一点一点开始发现书中很多很多丰富的知识,打开了我的视野,同时也带给我很多想法和灵感。主课的教授也总会跟我们讲米开朗基罗说过的那句话,艺术家不光要用手,更多的是用脑,只有领悟了事物背后本质的意义才会懂得如何去创作,做出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再加上每个月的其中一周,教授会给我们不同的材料,让我们去利用材料的特性和自己的想法在一到两天的时间内去做出不同的作品。

第一次的时候我很迷茫,拿着手中的材料不知道要干什么,就坐在地上看班里其他意大利同学做,他们随心所欲的作品让我开始有了想法,其实教授们并不会去给你什么要求。当你拿着作品草稿去和他们讨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教条的技法,而是会根据他们的经验告诉你这个作品如何去完善和延伸,也会推荐很多类似的艺术家让你自己去学习,就好像雕塑的表达方式不止于雕塑。这里的所有人都在用很多种媒介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学过什么传统的素描,但是这好像并不妨碍他们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我不知道标准化的考试带给了我什么,一个比其他国家同年龄的人更聪明灵动的大脑?还是通过考前集中培训出来的绘画基础和知识储备?显然到现在为止,我收获到的是应该恪守陈规和要本本分分做事的思想,但是我并不想接受,况且艺术不是这样的,绘画也不是这样的,它们都是需要那些自由自在的灵魂去发现和探索的,但在意大利美院不到一年的学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总的来说,不管在哪里,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去外面走一走。

(小雷 博洛尼亚美院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