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测图:项目工程-数字测图

数字测图:项目工程-数字测图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条 测绘项目完成工期2011年11月25日前完成项目所有工作并提交相应成果资料。第七条 测绘工程费支付方式1.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0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定金人民币100000元。全部成果交接完毕和测绘工程费结算完成后,本合同终止。

数字测图:项目工程-数字测图

5.1.1 有关规范规程

1.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3.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 技术规范》(CH/T2009—2010);

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5.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 《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7.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8.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9.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J1001—2005);

10.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17941.1—2000);

1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2001);

12.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13.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4.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21139—2007);

15.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5.1.2 项目任务合同

下面是一份典型的项目任务合同书,以供参考。

测 绘 合 同 书

委托方 (甲方): ×××县×××镇人民政府 合同编号: 20110805

承揽方 (乙方): ×××测绘有限公司 签订地点: ×××镇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测绘范围内容

1. 测绘范围: ×××县×××镇规划区,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具体范围详见×× ×县×××镇1: 1万规划区范围图。

2. 测绘内容: 1: 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

第二条 执行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

其他技术要求: 无 (甲方要求)。

第三条 测绘工程费

1. 取费依据: 国测财字[2002]3号《测绘工程产品价格》。

2. 取费项目及工程总价款: 按综合价45000元/平方公里结算,合计人民币伍拾陆万贰仟伍佰元整 ( ¥562500元)。

第四条 甲方的义务

1. 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5 日内向乙方提交有关资料和提出技术要求。

2. 自接到乙方编制的技术设计之日起5日内完成技术设计书的审定工作。

3. 应当负责保证乙方的测绘队伍顺利进入现场工作,并对乙方进场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 乙方的义务

1. 自收到甲方的有关资料和技术要求之日起,根据甲方的有关资料和技术要求于5日内完成技术设计书编制,并交甲方审定。

2. 自收到甲方对技术设计书同意实施的审定意见起5日内组织测绘队伍进场作业。

3. 应当根据技术设计书要求及合同工期完成测绘项目,并提交相应的成果资料。

第六条 测绘项目完成工期

2011年11月25日前完成项目所有工作并提交相应成果资料。

第七条 测绘工程费支付方式

1.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0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定金人民币100000元。

2. 工程结束后,乙方向甲方交付报告文件,甲方向乙方支付工程价款余款。

第八条 甲方违约责任

1. 合同签订后,乙方未进入现场工作前由于工程停止而终止合同时,甲方无权请求返还定金; 乙方已进入现场工作,完成的工作量在50%以内时,甲方应支付工程总价款的50%; 完成工作量超50%时,则甲方应支付工程总价款的100%。

2. 甲方未给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而造成停、窝工时,甲方应付给乙方停、窝工费,停、窝工费按合同约定的平均工日产值计算,同时工期顺延。

3. 甲方未按期支付乙方工程费,应按延误天数和当时银行贷款利率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4. 对于乙方提供的图纸等资料以及属于乙方的测绘成果,甲方有义务保密,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或用于本合同以外的项目,否则乙方有权对因此造成的损失追究责任。

第九条 乙方违约责任

1. 合同生效后,如乙方擅自中途停止或解除合同,乙方应向甲方双倍返还定金。

2. 乙方未能按合同规定的日期提交测绘成果时,应向甲方偿付拖期损失费,每天的拖期损失费按本合同约定的工程总价款的0.1%计算。

3. 乙方提供的测绘成果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而又非甲方提供的图纸资料原所致) 造成后果时,乙方应对因此造成的直接损失负赔偿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于甲方提供的图纸资料原因产生的责任由甲方自己负责)。

4. 对于甲方提供的图纸和技术资料以及属于甲方的测绘成果,乙方有义务保密,不得向第三方转让,否则,甲方有权对因引造成的损失追究责任。

第十条 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按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协商处理。

第十一条 其他约定

第十二条 本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友好协商的态度加以解决。双方协商一致的,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 因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由双方主管部门调解,若达不成协议,双方同意就本合同产生的纠纷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双方不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的,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协议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四条 附则

1. 本合同由双方代表签字,加盖双方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即生效。全部成果交接完毕和测绘工程费结算完成后,本合同终止。

2. 本合同一式伍份,甲方执叁份、乙方执贰份。

委托方 (盖章): ×××县×××镇人民政府 承揽方 (盖章): ×××测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理人) (签字): (或委托代理人) (签字):

合同订立时间: 2011年8月25日

5.1.3 项目技术设计

下面是一份典型的项目技术设计书,以供参考。

×××县×××镇规划区

1∶ 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 项目概述

1.1 任务来源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镇次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为满足×××县×××镇次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县×××镇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测绘有限公司承担×××镇规划区12.5平方公里1∶ 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1.2 测区概况

×××镇位于××省××市×××县西南部,距县城57公里,南与广东××县接壤。横贯公路、三坑公路、黄线公路贯穿整个×××镇境内,大广高速还在筹划修建中外,整个×××镇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境内丘陵、山地交错。沿太平江及其支流两岸为河谷平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占面积的77.5%,尤其为低丘及河谷平地。最高处为仙人嶂,海拔1036米; 最低处为车田村,海拔310米。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5℃,年极端低温-5.30℃,年极端高温为37℃。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

测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4°35'35″~114°38'23″、北纬24°36'57″~24°39'21″。作业区位于×××县×××镇西侧,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测区北至夹湖乡,南至九连山,面积为12.5平方公里。测区内地形丰富,村庄、山丘、植被、河流交相错落,村庄区房屋密集,位置零乱,给控制布网及施测带来较大的困难。

2. 已有资料

2.1 控制点成果

测区周边有三个GPS C级控制点,且保存完成,可作为测区控制起算数据。

控制点成果

注: 1980西安坐标系,1985高程基准,3度投影带。

2.2 地形图资料

测区1∶ 1万地形图。

3. 作业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3)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 技术规范》(CH/T2009—2010);

(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5)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 《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7)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8)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9)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J1001—2005);

(10)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17941.1—2000)。

(11) 本技术设计书。

4. 技术指标

4.1 坐标系统

4.1.1 平面坐标系

本项目测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4°35'35″~114°38'23″',该区域在114°中央子午线,统一3°分带的长度投影变形为4~7cm,为了减小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采用高程抵偿方法来减小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

测区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114°,在测区平均高程300m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4.1.2 高程系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 成图比例尺

采用1∶ 1000成图比例尺,基本等高距为1m。

4.3 成图规格及数据格式

(1) 数据格式: 统一为Autocad2000下的*.dwg文件格式;

(2) 成图规格: 按50cm×50cm正方形分幅;

(3) 图幅编号: 按标准分幅规则编号,即以图幅西南角坐标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以km为单位) 作为其图号,图号具体表示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 “—”隔开,各取小数点后1位。

4.4 精度要求

4.4.1 地形图平面精度要求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以及与邻近地物点中误差,应满足二类界址点测定精度要求 (见下表)。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 (cm)

4.4.2 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

地形图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高程中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4.5 图上高程点取位

图上高程点取位至0.1m。

5. 首级控制测量

由于篇幅所限,同时考虑本书主要针对数字测图教学,本节内容只列提纲,不做具体表述。

5.1 首级控制测量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5.2 D级GPS控制测量

5.2.1 D级GPS控制网设计

5.2.2 D级GPS控制网选点

5.2.3 D级GPS控制网观测

5.2.4 D级GPS控制网计算

5.3 E级GPS控制测量

5.3.1 E级GPS控制网设计

5.3.2 E级GPS控制网选点

5.3.3 E级GPS控制网观测

5.3.4 E级GPS控制网计算

5.4 高程控制测量

6. 图根控制测量

6.1 图根控制测量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图根控制采用GPSRTK的形式布设,直接测定三维坐标。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05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m。

6.2 图根控制点布设

图根导线布设在D、E级GPS点的基础上加密,布网密度要满足《规范》第8.2.1条的需要,并在控制测量阶段一次完成,确保地物点整体数学精度。

为了方便测图和检核,图根控制点必须满足两个点以上通视。

6.3 图根点选点、埋石、编号

(1) 图根点位于沙、土质地上的普通图根点,须打入木桩,木桩顶面规格不小于3cm×3cm,其中间钉入铁钉作为中心标志; 木桩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以保持稳固为原则。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普通图根点,在其中心标志位打入水泥钉,并以红漆绘出方框及点号。

(2) 图根埋石点标石规格 (见下图)。

图根埋石点标石规格

(3) 图根埋石点密度以基本图幅为单位,1∶ 1000数字测图每幅应不少于1个,包含高等级GPS点,小于二分之一的图幅可不埋石,应注意均匀分布,并保持两个以上方向通视。

(4) 测区图根点号: 普通图根点号冠以英文字母“T”加流水号编号,如T01,T02,…,Tnn。图根埋石点号冠以英文字母“N”加流水号编号,如N01,N02,…,Nnn。

6.4 图根控制GPSRTK测量

差分GPS (DGPS) 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实时动态 (Real Time Kinematic,RTK) 测量技术,也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GPSRTK测量得到了广泛应用,非建成区可以采用GPSRTK的形式布设图根控制,直接测定三维坐标,GPSRTK高程经大地水准面精化作为最终成果,直接用于测图。但由于现行的测绘规范、规程未对GPSRTK应用做出相应规定,为了保证该测区GPSRTK图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现就GPSRTK图根控制点的测量技术要求规定如下:

(1) 基准站的安置应满足的条件:

①基准站应有正确的坐标 (含1980西安坐标和WGS-84坐标)。

②基准站应选在地势较高、交通方便、天空较为开阔、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0°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的位置。

③为防止数据链丢失以及多路经效应的影响,周围无GPS信号反射物 (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无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站、微波站等干扰源。

(2) 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不得超过3km。流动站应使用三脚架,在对中、整平、开机后30秒开始观测,获得固定解的时间不得超过30秒,观测两次,间隔不小于30秒,双观测值的点位坐标差≤±5.0cm,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

(3) 观测待定点之前,设置机内精度。机内精度指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3.0cm,高程中误差±3.0cm,观测时,注意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应不大于6。

(4) 对测区内已有高等级控制点、其他GPSRTK控制点应进行联测进行比对。

7. 1∶ 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

7.1 1∶ 1000外业数据采集基本要求

本区测图比例尺为1∶ 1000,作业前,各作业员应对相应的规范、规程、及设计书认真加以学习,细心领会,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较高的成图质量。

(1) 外业数据采集各小组以划定的片区为单位进行地物、地形要素全野外数字采集,所有地物点、地形点均需实测坐标、高程。

(2) 测站点应以控制点为基础,作业过程中,仪器应认真对中、整平。在每一测站工作,自始至终加强测站起算数据 (核对测站坐标、高程、定向点坐标) 的检查,并检核两点实测距离与计算距离是否一致。采集方式采用有码操作。

(3) 地形、地物要素点的测量,边长以全站仪单程测定,水平角、垂直角测半测回。最大视距不宜大于80m,无棱镜仪器最大视距不得大于50m。

(4) 要素点棱镜位置的安放,应保证与图式符号的定位点或定位线严格一致。为了减少棱镜常数对细部点的误差影响,应根据棱镜规格的不同,在全站仪加常数设置中考虑加入棱镜改正常数。当棱镜无法摆到点位 (凹角) 的情况下,要量测棱镜后侧至点位距离,此时,水平方向要严格照准点位 (凹角线),距离改正数要记载在观测手簿中,并在草图上加上标记,以便图形编辑时予以纠正。为保证精度,应采用特制小棱镜或无棱镜仪器进行。

7.2 1∶ 1000外业数据采集内容及表示方法

7.2.1 控制点

地形图上应表示所有首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各等级控制点在图上的表示,按《图式》符号执行。

7.2.2 居民地和垣栅

(1) 居民地是外业测绘的主要地物要素,要求准确反映实地各个房屋的外围轮廓和建筑特征,应逐个表示,一般不得综合,且特别注意庙宇、祠堂 (祖厝)、土地庙等的表示,有名称的应注记名称,村委会位置更应突出注记。

(2) 房屋测量以墙体角点为准,房屋角点是指房屋勒角以上墙体 (或墩、柱) 的角点,房屋、围墙等转角有突出墩 (柱) 的,墩 (柱) 的角点和房屋墙体应依实测绘 (见下图中的图 (a)); 成排突出墙体的墩 (柱),两端墩 (柱) 和墙体依实测绘,中间墩(柱) 可略 (见下图中的图 (b)); 有柱走廊两端的柱依实测绘,中间各柱宽度大于0.5m的依实测绘,小于0.5m的以柱外侧中点测定,并以“侧面的中点定位不依比例柱”表示(见下图中的图 (c))。

房屋墙体测量

(3) 祠堂及老区的房屋以及破坏房屋均应认真调绘,不能随意合并; 祠堂及老区四合的房屋一般由一个主房、两个副房、一个门房组成,均应分开单独表示,天井周围的柱廊、檐廊及门房外的门廊要实测分出,不能合入房屋主体; 实地面积小于6m2以下的天井、庭院可进行综合表示 (见下图)。

祠堂及老区房屋测量

(4) 底层架空房屋以上层外围轮廓投影为准,四角及转角支柱依比例测绘,支柱以虚线表示。

(5) 房屋相邻有伸缩缝时,不论其相邻间距大小,都应如实表示。

(6) 被悬空建筑物覆盖的地物,除消防栓外,一律不表示,因装饰而突出的建筑物不表示。

(7) 底层已成形的建筑中房屋,要求准确测绘表示。按建筑中房屋编码给定,加注“建”字; 仅有基础者,按地基外围测绘其形状大小,按建筑中房屋给定编码,但其中加注“基”字。若外形已确定,并能调注材料、层数者,则按建成房屋相应编码给定。

(8) 临时性房屋、活动房屋及正在拆迁的房屋不表示。已拆除或正在拆除的房屋绘制地类界边线,注记“施工区”。街道两侧不正规的石棉瓦小雨棚、临时建筑物、售货亭等不表示。街道两侧、村庄内部实地面积小于6m2的简易房、棚房(包括厕所及牲口房)不表示。

(9) 机关、企事业单位内正规的停车棚实地面积大于6m2的,应用棚房符号表示。

(10) 阳台、吊楼不予区分,统一以外虚线表示。悬空阳台与围墙和房边线重叠或交叉时,分别表示。落地阳台两端的耳墙采用围墙符号表示,阳台线应绘制完整。

(11) 阳台以下完全遮盖的简易房和棚房可舍去不表示; 阳台与简易房和棚房交叉时,分别表示; 阳台与简易房和棚房重叠时,房屋边线可舍去不表示。

(12) 多层住宅的单个悬空阳台可不表示。

(13) 门廊以柱或围护结构外围为准,独立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柱石的位置应实测。檐廊、挑廊、门廊等加注记简称“檐”、“挑”、“斗”等字样。

(14) 柱廊以柱外围为准,图上表示四角和转折处位置。依比例表示的门墩,其外形应如实表示,当转角缺角尺寸小于0.1m时可不表示出来。

(15) 一层房屋的挑檐、雨罩宽度小于1.2m时可不表示,大于1.2m时应予以表示。一层平顶房的挑檐随着以后层次增高有可能成为阳台的应表示。

(16) 雨罩下有台阶的只表示台阶符号 (台阶原则上表示图上3阶以上的或实地长度纵向在1.5m以上的)。

(17) 室外楼梯、台阶及阶梯路应注意休息平台的表示。悬空楼梯必须表示。

(18) 宽度小于1m的门顶不表示。

(19) 店面上方装饰性的门面、雨遮等不表示。

(20) 所有围墙宽度均按依比例测绘,栏杆式围墙 (如下图) 无论底座高低,均以围墙表示,根据底座宽度确定围墙宽度,有柱无底座的,根据柱的宽度确定围墙宽度。

栏杆式围墙的测量

(21) 加固坎上建有栏杆且无法按真实位置表示时,坎顶线与栏杆线可共线表示,即表示为栏杆坎。栏杆符号上的短线可向里绘制。数字化时,分别在不同层表示。同理,河岸、路边线与坎顶线也不能共线表示,必须在不同层上分别表示。

(22) 平房、简房、棚房依围墙搭建的,围墙应绘制完整。

(23) 房前屋后的埕地应注意测绘表示,埕地外围以地基为界的应准确测定,按点线标示其范围 (编码借用地类界),其间加注“埕”字。

(24) 居民地内实地面积大于25m2的水泥地应表示,并注记“水泥”; 单位及院落不需要加注“水泥”或者“地砖”表示,以绿地自然分割; 铺装地面应注记材质,水泥预制砖地面注记“地砖”,石或大理石地面注记“大理石”,地面上砖孔内植有草皮的孔砖注记为“植草砖”,其他注记“水泥”、“沥”、“塑胶”等类同。

(25) 有围墙的正规的垃圾台应表示。

(26) 建筑正规的粪池、肥气池应依比例尺表示。

(27) 位于楼顶的高大发射接收天线及微波塔应表示,依实际位置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28) 房屋的材质应注意调注记表示,分别用“钢”、“砼”、“混”、“砖”、“木”、“土”、“石”、“简”等表示。

钢: 钢筋支架作为承重有墙体的房屋均注记“钢”,主要是指大型车间。

砼: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均注记“砼”,主要是指学校、大型车间、高楼大厦及7层以上 (含7层) 的楼房。

混: 凡是平顶房能够住人的均注记“混”,主要是指砖混结构的; 不能住人的注记“砖”或者“简”。

砖: 砖墙瓦顶房能够住人的均注记“砖”,主要是指砖瓦结构。

木: 以木头支架作为承重瓦顶房能够住人的均注记“木”,包括土木结构。

土: 以土墙作为承重瓦顶房能够住人的均注记“土”,主要是指土结构。

石: 全部或主要用石头砌的墙体瓦顶房能够住人的均注记“石”,主要是指石料结构。

简: 简易搭盖、石棉瓦顶或铁皮顶的一般不能够住人的均注记“简”,厂房应加注“车间”二字。

牲: 大型饲养场用独立地物符号,注记“牲”。

厕: 公共厕所和单位内部独立使用的厕所注记“厕”。

(29) 建筑物层次应准确表示,顶层楼梯间、电梯间、水箱间、临时性搭盖、假(夹) 层、层高小于2.2m的阁楼均不计算层数; 层高小于2.2m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按A (B) 表示 (其中A为地面上实际层数,B=A+地下室层数或层高≤2.2m); 层高大于2.2m的阁楼计算层数。同一栋房屋结构不同或层次不同均应区别划分并调注。

(30) 原则上,按结构不同、层数不同,主要房屋和附属建筑分割表示。对于建成区老居民地,在地面上能分清层次的应分割表示,若实地确实无法分清层次的,则以最高层次计算。

(31) 有些楼房上部的前后部分层次不一致,当前面部分 (或后面部分) 的长度均大于3m时,应分别注记层次,若其中有小于3m的,则可合并到主楼。

(32) 企事业单位内的房屋应加括号注记房屋用途,如“车间”、“仓库”、“礼堂”、“餐厅”等。但“办公楼”可不注记。

(33) 企事业单位及小区内部的房屋幢号应加括号注记于房屋的左下角。

7.2.3 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1) 独立地物是定位的主要依据,依比例表示的要采集底部外轮廓,中间填绘符号,如水塔、假山、纪念碑、塑像、宝塔、微波传递塔、烟囱、喷水池、液体和气体储存设备、旗杆、公用水龙头及公共垃圾箱等; 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采集其定位点和定位线,地物中心点与符号定位点在图上必须一致。简易的铁筒式烟囱不采集。

(2) 室外固定的工业生产设备和工业厂房基础上的露天设备,按实际位置采集,楼顶上的露天设备不采集。

(3) 固定的宣传橱窗与大型宣传、广告牌用《图式》5.4.3表示,注意此符号按真方向表示。单位的大型名称标牌和柱式独立大型广告牌应实测表示,街道两侧长度小于2.5m的宣传、广告牌不表示。

(4) 城区主要道路、广场、桥梁、企事业单位、小区内部道路的路灯应统一按图式符号表示; 道路、广场、桥梁等突出的杆柱装饰性路灯要表示,其他地区,如小区内部,选择杆柱高于地面的1.5m以上的表示; 高大建筑物及广场的亮化照射灯采用照射灯表示。

(5) 永久性的公共汽车站、岗亭依比例表示,邮筒、果皮箱、无人值守的公用电话亭不表示。

(6) 区级以上保护文物要注记文物名称,挂牌名木古树应表示。

(7) 单位内或空地处长期堆放货物的应用地类界绘制边线,加性质说明注记,如:“煤场”、“沙场”、“堆土区”、“预制场”等;

(8) 加油站的房屋应根据实际用棚房或用柱廊符号表示,并配置相应的符号和名称注记,同时应注意储油库的表示。

(9) 道路、街道两侧及单位内部和居民地内外等处的消防栓应逐个表示。

(10) 道路两侧的水龙头及小区内部 (含厂矿、机关、学校等内部) 具有公共意义的水龙头连同基座和水池以地类界圈出范围,内绘水龙头符号。各住户自行安装家庭用的水龙头不表示。

(11) 正规体育场应表示,中间加注“体育场”; 小型运动场在其范围内加注“运动场”; 其他体育用地设施以及幼儿园内娱乐设施用地类界表示,加注“体”、“娱”等。

(12) 露天采掘场范围应实测表示。

(13) 简易、临时、低矮的温室、菜窑、花房可不表示。

(14) 当抽水机站的房屋小于符号时,房屋不绘,只绘符号,其他类推。

(15) 公墓或大面积的墓地用地类界表示范围,中间配置符号,不注坟数。独立坟、散坟应表示,有名称的墓地要加注名称。

7.2.4 交通及附属设施

(1) 测区道路等级应正确区分,按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一般道路区分表示。工矿、公园、机关、学校和居民小区等内部经过铺装的主要道路,按内部道路测绘表示。

(2)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边线采用各自的符号表示,等外公路一般以路面铺装宽度,并根据路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一般路面铺装良好的,3~5m的按等外公路表示;2~3m的按大车路表示; 1~2m的按乡村路表示。

(3) 高速公路周围的铁丝网、排水沟、路堤、栅栏、出入口、中间绿化岛应表示,要注意采集,收费站实测范围线,加注记表示; 中间的双向隔离带 (含快慢车的分隔带)不表示。

(4) 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如路边有路沟、路堤等,则路基线一般不能省略。铺面线与路边线间距≤0.5mm的,按0.5mm绘出; >0.5mm的,按实际绘出。

(5) 公路进入城区或通过街区式居民地,主要道路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采集。主要街道以人行道外边线绘出,其他次要的、边线不是太明确的街巷,其边线可以用房屋边线、围墙边线等自然边线表示。

(6) 城区道路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出入口、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及绿化带绘出,道路两侧和中间的分隔带不表示,只表示道路边线和中心线。

(7) 公路平面相交时,铺面与路基线对应相接。等级公路与大车路、双线乡村路相交时,等级公路铺面线不间断,相交接在等级公路的路基线上。对于立体相交的道路、桥梁 (如高架桥、立交桥、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等) 上面可见的绘实线,下面不可见的绘虚线。两条平行道路中间存在的陡坎或斜坡应表示。

(8) 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实测桥位、匝道与绿地及桥墩与立柱。高架桥有名称的应调注,但不需要注记铺面材质。

(9) 公路、大车路、乡村路通过依比例尺的大堤时,当堤顶图上宽度大于2mm时,堤边线与道路符号同时绘出; 当小于2mm、大于1mm时,堤上道路符号省略不绘。

(10) 乡村道路的图上宽度大于1mm,用依比例尺双线表示。构成路网的小路应表示,其他居民地内的小路一般不表示。乡村道路宽度变化不大时,内业编辑时应尽量考虑双线路路边线互相平行,必要时可采用平行拷贝。

(11) 内部路人行道应采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无需注记铺面材质。

(12) 大型停车场用地类界表示,加注“停车场”。

(13) 各等级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cm注记铺面材质及路线编号,如: (G205)、(S326),不注记技术等级代码。铺面材质分别为砼、水泥、沥青等。内部道路不需要注记铺面材质。

(14) 公路附属建筑物,如桥梁、涵洞、路堤、路堑、里程碑、路标等,应以相应的符号表示。

(15) 公路桥应按规定表示,并注记桥名和建材名称 (如“钢”、“砼”、“石”等)。跨河桥梁实测桥头、桥身、桥墩和桥上的人行道。

(16) 路堑、路堤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坡顶、坡脚及起闭点上、下测注高程。

(17) 永久性的公交站应用棚房符号表示,临时性 (只有一个杆位指示牌) 的公交站、摄像头、红绿信号灯不表示。

(18) 道路在图上每隔5~10cm左右选注一个高程点,一般应测注在道路中心及道路交叉处。等级公路的车行桥顶部应测注高程注记点。

7.2.5 管线及附属设施

(1) 永久性的电力线、主干电信线 (电话线、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网络通信线等)均应准确表示,塔位和杆位应精确测绘,并测注电杆位置高程。

(2) 各种线路的性质应准确区分,按相应符号表示,凡额定电压在380V以上 (含380V) 为高压,电压在380V以下为低压,其表示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低压电力线、通信线进入居民地的支线测绘至最后一个杆位,并且按实际走向标示入户方向,但不标示入户回线方向。

(3) 自然村中孤立的电线杆不表示; 木头、竹竿等临时性电杆不表示; 废弃的和无线相连的裸杆 (电线塔除外) 不表示; 拉线杆不表示。

(4) 电力线、通信线杆架符号绘完整,走向必须准确。多种线路共杆时,只表示高级线路的符号。通信线在空中相交、分岔应调绘在图上,注意邻近杆方向与相应的交叉线相接。图幅接边处应按实际走向标示方向,尤其要注意图边无杆的架空线相接,不能丢漏。

(5) 电线杆上的变压器、入地、变电室 (所) 按《图式》7.1.6~7.1.8表示,通信线杆上的入地按《图式》7.2d表示,地下的不表示。

(6) 各种线杆只表示箭头不连线,但应保留起骨架线。

(7) 变电站 (所) 外围的电力线通至变电站围墙内终止,内部的电线杆及其他设施(如变压器等) 可不表示。杆上的变压器依图式符号表示,地面上的变压器用不依比例尺的变电室符号表示。变电站 (所) 应调注名称。

(8) 电缆标、光缆标应实测表示,走向有规律的需要连线,否则不需要连线。过河线缆要表示,并加注记。

(9) 地面上的管道用相应符号表示,架空管道的支柱或墩密集时,可以取舍,跨越建筑物或转折处的支柱必须准确表示。多根管道并列时,只表示主要管道,不注记管数,注记主要管道的性质。围墙上的管道可省略不绘。

(10) 地下管线的检修井只表示城区主要道路上的上水、下水检修井和电信、电力检修井,不明用途的一般不表示。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居住小区内的选择表示。当检修井密度过大、在图面上出现符号互相压盖时,可有选择地表示。

(11) 主要道路上成排的污水篦子一般应表示,零散、不规则的可舍去不表示。

(12) 城区道路旁的地下电力沟、电缆沟以及道路两侧有盖板的排污沟,长度在100m以下的不表示,宽度在0.5m以下的用单虚线表示,宽度在0.5m以上的用双虚线表示,皆加注“电”、“污”。采用《图式》7.3.3符号表示。

7.2.6 水系及附属设施

(1) 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池塘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岸边线与水涯线之间高差大于0.5m,且水涯线与岸边线在图上的间隔大于1mm时,应加绘陡坎或斜坡。岸边是加固坎时,水涯线可不绘。

(2) 河流、湖泊、水库应测注水位点高程。水库要测注坝顶高程,并注记建筑材料。

(3) 合理采集水闸、滚水坝、拦水坝、防洪堤、防洪墙、输水槽、倒虹吸等水利设施。

(4) 沟渠水涯线沿沟渠内侧上边缘绘出,图上宽大于1mm时用双线表示,小于1mm时用单线表示,均加绘流向,测注渠边和渠底高程。

(5) 池塘只注“塘”。养殖塘面注记养殖品种,如“鱼”、“虾”等,水库、湖泊有名称的注记名称,无名称的不需注记,其他类推。

(6) 湖泊、池塘中有水生经济作物的,应绘符号及注记名称; 当符号与名称不能同时注下时,只绘相应的符号,不注名称。池塘内已绘水生作物符号的,则“塘”字不注。

(7) 河流与湖泊及其中包含的桥、闸、码头等,除准确表示其实际位置外,当有名称时应调注。调绘主要河流大型水闸时,要注建材性质,不注闸门孔数。

(8) 河流两侧具有防洪作用的大堤要准确表示,并每隔2.5cm左右测注一处高程注记点。

(9) 城区内外的正规公用水井,图上应表示,并适当测注井台高程和量测水面至井台的高度。

7.2.7 地貌和土质

(1) 地貌以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表示,街区、居民地内不绘等高线。平坦地区的地貌及人工修建的地貌用高程注记点表示,有明显起伏的旱地、土垅等应测绘等高线,计曲线的数字注记字头需指向高处,示坡线指向低处。图面上除地物点高程外,不允许有点线矛盾。

(2) 高程点是本地形图的重要内容之一,外业应详细测绘,居民地内部应有足够的高程注记点,重要建筑物至少应测定一个有效高程。

(3) 对丘陵、山地,一般应准确测注地形特征点,如山顶、鞍部、山脊、谷底、沟口、池塘、海岸线、水涯线、道路交叉口、地类界之转折点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点,所有微型地貌均应详尽测绘,并绘制相应外业草图,外业采集过程中仪器高、觇标高输入一定要保证准确。

(4) 各街坊数据采集完成后,作业组应根据软件功能生成样条三角网,并进行自检高程点采集的正确性,发现异常时,应进行外业检查该部分地形的高程,不允许室内随意修改。因地物测绘需要采集的无效高程点,在地物绘制完整后应删除。

(5) 为保证图面清晰,图上高程点的注记间隔为2.5cm左右,均匀分布,保证每方格的高程注记点的密度为10~15个,居民地密集区为图上每方格5~10个。应首选独立地物、地形、地物特征点,较大的厂房、车间及其他重要建筑物至少应测注一个台面高程。

(6) 垃圾场、采沙 (石) 场、乱掘地、施工区等用地类界绘制范围线,内注相关性质名称,不绘等高线。

(7) 路堤、路堑、陡坎、斜坡、陡岸和梯田坎等,当图上长度大于10mm或比高大于一倍等高距时必须表示。

(8) 斜坡、陡坎应区分未加固和加固两种,陡坎是形成70°以上陡峻地段。70°以下用斜坡表示,斜坡符号长线一般绘至坡脚,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

(9) 土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等起闭点和转折处均应测绘 (坡) 坎上下高程,坎 (坡) 的其他部分图上间隔1.5cm也应测绘坎 (坡) 上下的高程,不采用注记比高的方式表示相对高差。

(10) 准确采集菜地、水稻田、旱地之间的田埂,无田埂的用地类界绘出范围。田埂在图上宽度大于1mm时以双线表示,小于1mm时以单线表示。

(11) 当田块高差大于0.5m时用坎线表示,当坎线密集时可取舍,取舍以图上间隔一般在1.5cm左右为宜。果园台面高差大于1.0m时用坎线表示,当坎线密集时可取舍,取舍以图上间隔一般在3cm左右为宜。

(12) 耕地田面应测注高程,当田块过小以至每平方分米的高程点超过20个点时,可以取舍注记。

7.2.8 植被

(1) 沿堤、道路等线状地物两侧具有护路、护堤等作用的行树要表示,起止位置要准确。符号间距可视图上情况适当放大。(www.xing528.com)

(2) 农村古树名木按独立树表示,并注记树种。风水林应表示。

(3) 城区、村庄内及附近的零星散树应表示,城区、村庄以外的散树可不表示,但有较高价值的树木应表示。

(4) 花坛面积大于6m2的要表示,若外围砌成高度大于0.2m、小于0.5m的围坎时,以“花圃范围线〈实线〉”符号表示; 围坎大于0.5m时,以“花圃范围线〈加固坎线〉”符号表示; 其他以“花圃范围线〈地类界线〉”符号表示; 三者地物编码应相同。单位内部及居民地内部可放宽表示。

(5) 活树篱笆长度大于10m时,应采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6) 居民地内临时种植的菜地不表示,但正规的菜地应表示。

(7)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 (如道路、陡坎等) 重合,或接近平行且间隔小于图上2mm时,地类界省略不绘,当与境界、管线符号重合时,地类界符号移位0.2mm表示。

(8) 花圃不管是花还是草,只要人工种植和培育的均按花圃符号表示,遇到较大面积的人工草坪则加注“草坪”; 没有人工培育接近荒草地的一般草地按草地表示。

(9) 同一地块内套种或混合生长的园林地,可单选或复选两种其中主要的品种调注,各种植被应准确调注植被名称。

(10) 灌木、芦苇地、杂草地应准确区分,按相应的符号表示。

(11) 灌木林、灌木丛、竹林、狭长竹林及独立竹丛应准确区分,按相应的符号表示。

(12) 幼林采用未成林符号表示。

(13) 图上面积大于25cm2以上的林地需要注记树名及平均树高(注记至整米)。

8. 地形图编辑

1∶ 1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内业成图,采用南方CASS9.0数字成图系统,编辑工作按外业采集数据转换成进入测图系统,再依据外业草图和地形要素逐层进行编辑,编辑工作完成后,应输出块图,并经赴实地核实进行纠错、修改后编辑成图块,再进行各作业组间的图块经拼接,最后切分成分幅图和生成分幅图形文件 (*.dwg)。

8.1 最终成图数据分层及颜色规定

图层设置、文件格式按南方CASS9.0成图系统软件功能生成。

8.2 地形图各要素配合及属性编辑

(1) 地形图各要素之间要配合恰当,线状要素遇注记、地物及高程注记等应间断或衔接。图上等高线与各类地物要素相交、叠加时应断开,等高线遇植被符号时不断开(应尽量错开)。

(2) 数字编辑成图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图式》规定要求,同时应注意各地物之间的相应关系,使图面完全合理。

(3) 数据编辑时,对各图形的编辑应充分利用作图辅助工具及目标捕捉方式等功能进行作业。图内各种线划和符号应准确、统一,图面清晰,线条光滑; 房角线垂直方正;线与线接头尽量封闭,无出头、断头或不到边的情况。保证图面、层码、高程值一致,且图上各种符号间最小间隔为0.2mm。

(4) 在注记时,注记位置应选取恰当,文字、数字注记无误,应注意注记压盖问题,以免影响图面的清晰度。

(5) 图内各种比高注记大于1m的要表示,反之则不表示。当比高小于3m时,比高注至0.1m; 当比高大于3m时,按整米注记。

(6) 数字地形图上的所有数据均须赋高程值。等高线厚度要置零。

(7) 图幅数据接边图幅数据必须沿接边线的结点编辑,进行严格接边,保证图面层码、高程值一致。

8.3 地形图注记

(1) 地形图注记主要包括地理名称标注、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

(2) 图内各种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列、方向、字距均以《图式》符号12.1~12.5执行,不得互相压盖,要保证各种符号的完整性,一个注记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字段,不能随意拆散。

(3) 居民地名称注记要区分清楚,行政村与自然村同名时,将自然村删除; 不同名称时,自然村字大为1.875mm,加括号注记在行政村的后面,例如大梅溪 (小尾)。

(4) 主要街、巷、路名应调注,门牌可不调注。当居民地较大或跨图幅时可分别注记。

(5) 街道名称注记方向。当街道方向与南图廓线交角大于45°时,注记字向与街道方向平行; 交角小于45°时,注记字向与街道方向垂直。

(6) 单位名称的调注: 原则上以权属单位的标准名称调注,不可采用租借单位的名称。当用地面积小注记容纳不下时可不调注。当名称过长,完整表示影响到1∶ 500比例尺图面质量时,在保留关键字的情况下,可适当缩略表示,如××市×××股份有限公司,可缩略为×××公司; ××市×××街道办事处,可缩略为×××街道办,等等。但应防止重名。

(7) 较大工厂内的主要车间 (在保持图面清晰可读的前提下) 可调注名称。

(8) 小区、厂区、单位院内凡有确定的房屋幢号,均应调注。幢号注在该幢房屋轮廓线内左下角。

(9) 各类字体注记规定

①控制点、高程点: 按南方成图软件系统规定字高。

②××镇人民政府 (等线体4mm),企事业单位、工矿单位: HZ细等4mm,行政村:宋体4mm,自然村: HZ细等4mm。

③高速铁路、高速公路、G324: 等线体4mm,街、道、巷、弄名称: HZ细等4mm。

④大的河流: 左斜宋5mm,其他河流: 左斜宋4mm。

⑤其他文字说明: HZ细等3mm。

8.4 图廓整饰

图名: ×××县×××镇规划区地形图

测绘单位: ×××测绘有限公司

图外左下角注记: 2011年10月数字成图

1980西安坐标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0.5m

2007年版《图式》:

图外右下角注记: 测量员: ×××

绘图员: ×××

检查员: ×××

图外南面中间注记: 1∶ 1000

9. 资料整理

(1) 外业工作结束时,各项工作均应开展自查互校,填写整理规定的有关表格。

(2) 资料按科目分别整理,各类观测手簿、计算手簿、控制点成果按顺序分别整理。

(3) 所有的资料不得使用圆珠笔填写和热敏打印机打印。

(4) 绘制测区所有控制点展点、联测图。控制点展点、联测图导线等级表示要分明,对埋石点按相应的符号表示,展点、联测图的比例尺依测区的大小而定,图左下角要有图例说明和比例尺。

(5) 项目完成后应以1∶ 1万地形图为基础,制作成图幅接合图。

(6) 项目完成后应认真编写项目技术总结。

10. 质量控制

质量检查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一级检查由公司专职检查组执行,二级检查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执行,二级检查要出具检查报告。验收由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组织实施。

项目成果检查坚持专职质检检查与作业员自检互检相结合。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替代,作业组对完成的产品必须做到自查互检。

一级检查由公司专职质检在作业组自检与互检基础上进行检查; 二级检查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负责,项目管理中心对一级检查程序进行监控和对项目成果进行抽查。一、二级检查过程所以记录要保存完整。

(1) 一级检查要求。一级检查对批成果中的单位成果进行全数检查,不做单位成果质量评定,检查以图幅为单位。一级检查对批成果进行100%内业检查,外业巡视检查为批成果的30%。一级检查应有“质量检查记录表”详细记录,检查发现的问题应要求作业组及时整改。

(2) 二级检查要求。二级检查对批成果中的单位成果进行全数检查,并逐幅评定单位成果质量,由总院项目中心组织检查,检查以图幅为单位。二级检查按批成果图幅数的5%~10%进行外业巡视检查,按批成果图幅数的3%~5%进行数学精度检测,并对成果进行评价,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批成果,应及时退回生产部门整改,整改后再次提交检查,直到数据质量符合要求,二级检查应有【质量检查记录表】详细记录。将检查过程记录图件与表格装订成册,并对质量结果进行统计,编制精度统计表,形成检查报告。

二级检查比例要求

(3) 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度检测时,检测点 (边) 应分布均匀、位置明显。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度检测,检测点(边) 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抽取的样本里,每幅图一般各选取20~50个。

(4) 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 (含2倍) 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粗差大于总检测点数的5%,该批次成果质量为不合格。

(5) 检测点 (边) 数量少于20个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 大于20个时,按中误差统计。

(6) 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公式:

M=(M为成果中误差、Δ为较差、n为检测点(边) 总数)

11. 上交成果资料

(1) 原始观测记录手簿、仪器检验资料、各种计算资料1份;

(2) D、E级GPS、图根埋石点的展点图和图幅接合图3份;

(3) D、E级GPS网图3份;

(4) 控制点成果表3份 (包括GPS点、埋石图根点、一般图根点成果表);

(5) 1∶ 1000比例尺地形图成果数据 (DWG格式) 光盘3套;

(6)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各3份;

(7) 验收报告3份;

(8) 含以上文档内容的数据光盘3份。

5.1.4 项目组织实施

1. 项目组织

(1) 本项目为公司项目管理工程,按照公司项目管理规定,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部,项目管理部全面负责项目生产实施、进度安排及监督、质量控制。项目管理部设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组,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生产、工期和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设计和质量控制,质检组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和项目成果质量检验。

(2) 项目组织框架,如图5.1所示。

图5.1 项目组织框架图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

项目管理部成员: ×××、×××、×××、×××、×××。

(3) 拟投入的技术人员。本项目拟投入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安全员1人、技术员18人,共计25人。

2. 仪器设备

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表5.1。

表5.1 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

3. 实施进度

项目从2011年9月3日开始,到2011年11月25日前结束。为保证本次项目能按时顺利完成,对项目实施作以下的计划安排,见表5.2。

表5.2 项目实施进度

4. 生产流程 (图5.2)

图5.2 生产流程

5. 安全管理

(1) 应自始至终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遵守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服从安全管理,确保作业期间人身、仪器设备、财产和资料的安全。

(2)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应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操作。

(3) 进入单位、居民宅院测绘时,应出示相关证件,注意文明用语,说明情况和受到对方允许后方可进行作业; 在建筑物屋顶作业时,要提高安全防范,注意观察周围和设施情况,确保安全后才可作业。

(4) 遇雷电天气应立即停止作业,选择安全地点躲避,禁止在山顶上、开阔的斜坡上、大树下、河边等区域停留,避免遭受雷电袭击。

(5) 在人车流量大的道路、桥梁和隧道附近以及道路弯道和视线不清的地点作业时,必须穿着安全警示服,并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警示墩,必要时,还应安排专人担任安全警戒员。迁站时,应将测量仪器纵向肩扛行进,防止意外发生。

(6) 作业人员进入工地现场一定要注意防火,特别在居民密集、山林等重点防火区不得使用明火,乱扔烟头。

6. 质量保证

(1) 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2) 项目机构配有专职检查员并制定相应对策和质量、岗位责任制,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在组织措施上使质量目标真正实现。

(3) 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工程质量达不到质量目标的坚决返工重测。

(4) 各作业组在设站测量时,必须做好定向检查,然后才能进行碎部点测量; 防止因输入的控制点坐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整站成果作废。

(5) 测量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作业组专职检查和公司质检部门最终检查,最后由业主委托单位作最终成果验收。

(6) 我公司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对以后的质量跟踪、后续服务等能起到一定的保障。

7. 工期保障

(1) 签订合同后,迅速做好施测前的各项准备,做到早进场、快开工。必须保证测绘仪器设备的及时就位,测量员尽快熟悉测量任务、技术设计和相关测量规范要求,为项目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 加强对全体作业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一个“干”字,立足一个“抢”字,确保一个“好”字,好中求省,好中求快,时间就是效益,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该测绘项目中。

(3) 抓住重点,攻破难点,加强宏观控制,在仪器设备和队伍选择上,严格挑选,上好的人员,配备最好的设备,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4) 选用会管理、懂技术的人担任主要负责人,严格规章制度,上令下行。科学安排施工,最大限度地安排平行作业,展开各工序,抓好工序衔接,做好环环相扣,加快工程进度。

(5)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以天计划保旬计划,以旬计划保月计划,确实保证各项工程按计划完成。

(6) 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团结协助,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

(7) 搞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安全管理,使作业人员无后顾之忧。

(8) 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对工程实行全面控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工期计划完成。

5.1.5 项目技术总结

下面是一份典型的项目技术总结,以供参考。

×××县×××镇规划区

1∶ 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

1. 概述

1.1 目的任务

为满足×××县×××镇次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县×××镇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测绘有限公司承担×××镇规划区12.5平方公里1: 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1.2 测区概况

×××镇位于××省××市×××县西南部,距县城57公里,南与广东××县接壤。横贯公路、三坑公路、黄线公路贯穿整个×××镇境内,大广高速还在筹划修建中外,整个×××镇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境内丘陵、山地交错。沿太平江及其支流两岸为河谷平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占面积的77.5%,尤其为低丘及河谷平地。最高处为仙人嶂,海拔1036米; 最低处为车田村,海拔310米。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5℃,年极端低温-5.30℃,年极端高温为37℃。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

测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4°35'35″~114°38'23″、北纬24°36'57″~24°39'21″。作业区位于×××县×××镇西侧,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测区北至夹湖乡,南至九连山,面积为12.5平方公里。测区内地形丰富,村庄、山丘、植被、河流交相错落,村庄区房屋密集,位置零乱,给控制布网及施测带来较大的困难。

1.3 已有资料

1.3.1 控制点成果

测区周边有三个GPS C级控制点,且保存完成,可作为测区控制起算数据。

已有控制点成果

注: 1980西安坐标系,1985高程基准,3度投影带。

1.3.2 地形图资料

测区1∶ 1万地形图。

1.4 实施情况

1.4.1 主要技术人员

主要技术人员

1.4.2 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

1.4.3 工作时间及工作量

从2011年9月3日开始进场作业; 外业共投入控制组2个,测图组10个; 于2011年11月18日结束外业; 于2011年11月23日结束图件绘制、资料整理、报告编制等内业工作。

共布设GPSD级控制点4个、GPSE级控制点14个、图根控制点119个,测绘1∶ 1000比例尺地形图12.582km2

2. 作业技术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3)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 技术规范》(CH/T2009—2010);

(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5)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 《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7)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8)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J1001—2005);

(9)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17941.1—2000);

(10) 《×××县×××镇规划区1∶ 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3. 坐标和高程系统

(1) 投影分带: 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子午线114°00'00″。

(2) 平面坐标系统: 1980西安坐标系。

(3) 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4. 控制测量

4.1 首级控制测量

4.2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在首级控制的基础上采取全站仪极坐标法布测和RTK测定,数量和点位以满足碎部测量的需要为原则。测图区域内有GPS控制点15个、图根点119个,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10个控制点,充分满足了碎部测量的需要。

本区图根点编号前冠T,后面以三位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T001,T002,…。

图根点全部采用临时标志,在泥土地段打入木桩,在基岩地段钉水泥钉或以红油漆喷涂表示。

以RTK观测的图根点,其高程与坐标直接采用观测成果。

以极坐标法观测的图根点,其垂直角观测一个测回,视距控制在300m以内,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图根点坐标取位到0.001m,高程取位到0.01m。

4.3 高程控制测量

(1) 首级控制点的高程采用GPS拟合高程。

(2) RTK图根点直接解算测定高程,计算精确到0.01m。

(3) 图根点的高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定,其垂直角以5″级以上全站仪中丝法对向观测一测回,指标差较差与垂直角较差不大于15″,仪高、觇高精确量至毫米。图根点采用近似平差法计算,高程计算精确到0.01m。

5. 地形测量

5.1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

使用全站仪尽量采用极坐标法测量,部分开阔地区采用RTK直接测出坐标和高程。对于隐蔽或不易到达的地方,使用距离交会法、方向交会法,特别困难的地方使用部分解析法。

测图比例尺为1∶ 1000,基本等高距为1.0m,高程点注记到0.1m。

在碎部测量设站时,增加了对RTK图根点数据的校验。

地貌部分加大了数据采集密度,辅以草图,当天施测完后及时绘图,发现无法有疑问的地方,次日到现场仔细核对。

碎部点坐标以经平差后的控制点坐标计算得到。

全站仪测量地形、地物的最大视距为300m。边长观测时,将气象因子置入仪器自行改正,同时也考虑了仪器加常数、乘常数的影响。

5.2 测绘内容及取舍

本区地形图测绘内容主要包含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各类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管线、水系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1) 本区图上反映的测量控制点主要包括GPS (E) 级控制点及图根控制点。

(2) 房屋轮廓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与性质分类,注记楼房层数 (平房不注记层数)。本区房屋性质按“砼”、“砖”、“木”、“简单房屋”等区分表示,分类原则遵照《图式》相规定执行。

(3) 集中的居民地调查注记了院落名称和地理名称。

(4) 一般房屋和围墙轮廓凸凹实地小于1m、简单房屋小于0.3m时,采用直线连接;房屋相邻间距大于1.5m时,均分开表示。

(5) 2m以上的大车路、乡村路、小路等按实际宽度测绘,并注记了路面材料,不足2m的以单线表示。

(6) 宽度2m以下的冲沟以单线表示,冲沟标绘有水流方向。

(7) 自然形态的地貌以等高线表示,建筑物内部不绘等高线。

(8) 各种天然形成的斜面坡、陡坎,其比高小于等高距的1/2时,未予表示; 人工修筑的陡坎未到1/2等高距时,则根据周围地形地物选择表示。相邻地块高差在2m以上时,一般加绘有坎子符号。

(9) 耕地、林地及其他地类实测范围,配有相应的表示符号,地坎适当取舍,以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能够反映旱地的地貌形态。对具有方位意义的小面积植被加以测绘表示。

(10) 高程注记平均密度为图上每平方分米5~15个,注记点选注于明显地物、地貌特征点的位置,注记至0.1m。

5.3 地形图的绘制和要素分层

地形图采用南方CASS9.0数字成图软件绘制,作业方法按南方CASS软件的要求进行。地形图数据 (.dwg文件) 分层按南方CASS软件标准。

6. 质量评述

质量检查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一级检查由公司专职检查组执行,二级检查由公司项目管理中心执行,二级检查要出具检查报告。验收由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组织实施。

6.1 内业检查情况

从内业检查的情况看,整个图面交代较清楚,地形地物相对关系合理,房屋建筑材料、地理名称与植被符号、高程注记等内容齐全,文字、数据注记规格大小适宜、统一,主要电力线、通信线走向连贯,图幅接边良好。不足之处是: 有的文字、数据注记位置选择不佳,文字注记间隔不规范。

6.2 外业检查情况

外业检查分同精度全站仪散点检查和巡视皮尺量距检查。

从全站仪设站检查来看,建筑物角点及地质工程点平面位置精度及高程精度都较高,中误差小于《勘测规范》的限差。

巡视检查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符合规范的要求,地貌反映逼真。

巡视检查中也发现了问题和不足之处,图根点图上有注记,但实地难以找到点位的情况也有出现,这些情况反映了部分作业员工作不够细致。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验收单位初检提出的内、外业问题,都及时组织安排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做出相应的纠正处理。

6.3 结论

通过检查,本区控制测量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基本控制方案合理,观测、计算无误。在已有足够基本控制点的情况下,直接以RTK、全站仪发展图根点是适宜的,检查得出的地形图数学精度是较高的,也是可靠的; 计算机成图软件选择合乎相关要求,数字化图要素分层正确; 图面内容反映完整,主要地物无遗漏,植被符号配置正确,地貌反映逼真,高程注记较为均匀,文字、数字注记位置恰当,整饰良好。

因此,提交的地形图数据完全可以满足规划建设的需要。

7. 资料成果

(1) 原始观测记录手簿、各种计算资料;

(2) D、E级GPS控制、图根控制点的展点图和图幅接合图;

(3) D、E级GPS网图;

(4) 控制点成果表 (包括GPS点、埋石图根点、一般图根点成果表);

(5) 1∶ 1000比例尺地形图成果数据 (DWG格式);

(6)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各3份;

5.1.6 项目检查验收

下面是一份典型的项目检查验收报告,以供参考。

×××县×××镇规划区

1∶ 1000数字地形图检查验收报告

1. 检查任务概要

×××县×××镇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测绘有限公司承担×××镇规划区12.5平方公里1∶ 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测绘有限公司质检部依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安排专职检查人员,对本测区测绘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2. 检查工作概况

在作业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公司质检部安排了×××、×××两名质检员,×× ×为质检负责人,于2011年11月15日至20日,对全部外业测绘成果进行了检查; 于2011年11月21日至23日,对全部内业测绘成果进行了检查。

3. 引用技术文件

(1)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3)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 技术规范》(CH/T2009—2010);

(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5)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 《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7)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8)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9)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17941.1—2000);

(10)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2001);

(1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12)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3) 《×××县×××镇规划区1∶ 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4.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4.1 首级控制测量检查

由于篇幅所限,同时考虑本书主要针对数字测图教学,本节内容不做具体表述。

4.2 图根控制测量检查

本测区采用GPS-RTK方法进行图根点控制测量,测定三个首级控制点,使用随机软件求解转换参数,转换参数采用七参数方式。

每次测量前都对当前基站设置的正确性进行检验。流动站观测前,首先检查一个以上的已知控制点,当检核结果小于3cm时,才开始进行GPS-RTK图根测量。测量时,作业半径均不超过5km。作业时坐标精度设置为2cm,并连续观测10个历元,作为测量点的坐标成果。

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图根点进行检查,经检查,原测坐标与检测坐标较差均小于5cm。

经检查,采用GPS-RTK测量,方法正确,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4.3 地形图检查

外业抽查12幅图,抽查比例约为25%,内业检查比例为100%,经检查,地形图图式符号应用正确,图面表示清楚,整洁美观,取舍合理。

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下:

砂石地河滩未表示;

个别漏绘高压电杆;

个别斜坡误绘为陡坎;

个别通信线连接错误;

个别居民的厢房和门洞应分开表示,不可综合;

水渠地下入口未表示;

个别漏绘通信线杆;

个别依比例绘制的水渠误绘为单线;

整条通信线误绘为低压线,

个别变阻箱表示为变压器;

个别旱地和树林综合太大;

个别漏绘建筑物入口;

个别漏绘高压杆;

车间误绘为混合2层;

个别漏绘等高线;

房屋相互关系错误一处。

测区内图幅之间进行了全部拼接检查,经检查未发现重大问题,拼接中发现的问题已现场修改。

以上发现的问题,均进行了全面修改,修改后的成果资料,经复查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4.4 数据及其他方面检查

4.4.1 数据检查

数据分层正确、线型符合要求、颜色随层表示、图形数据拓扑关系正确。但还存在个别问题,如文字注记的字体、字号不符合要求,地物符号运用不统一等。

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经进行了统一修改,修改后符合图式要求。

4.4.2 其他方面检查

各种仪器设备均按要求进行了测前检定和检验,检验资料齐全、完整,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5.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5.1 质量统计

依据《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对该工程测绘产品进行了检查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外业设站检查情况: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为±6.7c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为±9.4cm,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为±5.8cm,均在限差要求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5.2 检查结论

图根点布设合理,施测方法正确,成果资料齐全,精度可靠。

地形图图面美观整洁,综合取舍合理,图式符号运用正确,图面清晰易读,高程点精度可靠,密度适当,等高线走向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实地的地形地貌及细部特征。

地形图数据分层正确,代码无误,线型合理,文字注记的分类正确,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各项成果资料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根据《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该测区测绘成果评定为合格。

6. 附表

附表1: 地物点点位误差检测表;

附表2: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误差检测表;

附表3: 邻近地物点间距误差检测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