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包豪斯与社会:先锋派的临界点

包豪斯与社会:先锋派的临界点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种创造性的设计,只要合乎于生,并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就是对当代社会的回应。作为“设计的大学”,德绍包豪斯,不是艺术的现象,而是社会的现象。我们寻找的,并不是包豪斯的风格,或者包豪斯的风尚。由此,包豪斯的目标是汇集所有极富创造性的力量,给我们的社会以和谐的形态。包豪斯的成员们,我们是探索者。由此,包豪斯的艺术,也是在客观的秩序中不断实验的方式。

包豪斯与社会:先锋派的临界点

汉斯·迈耶

每一种创造性的设计,只要合乎于生,

我们就能分辨出

有组织的存在形式。

每一种创造性的设计,只要合乎于生,

并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

就是对当代社会的回应。

建造与设计,对我们而言,完全是一回事,

它们都是社会的进程。

作为“设计的大学”,

德绍包豪斯,不是艺术的现象,

而是社会的现象。

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师们,

我们的活动,由社会而定,

我们的任务,为社会而设。

德国,在我们当下这个社会,不正需要成千上万的

人民的学校、人民的公园、人民的住宅?

不正需要,几十万的人民的公寓??

不正需要,上百万的人民的家具???

(鉴赏家们追着包豪斯那些符合客观性的立方盒子

说三道四,但是,与这些需要相比,那又何足挂齿?)

由此,我们牢牢抓住

我们社群的结构和最迫切的需要。

我们力争实现:

对人民的生活,尽可能广泛地调研,

对人民的灵魂,尽可能深入地洞察,

使这样的社群,尽可能拥有宽达的学识。

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师们,

我们是这个社群的服务者。

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为人民服务。

所有的生活,都渴求和谐

生长,意味着

为和谐的享用而奋斗,享用

氧+碳+糖+淀粉+蛋白质

有所作为,意味着

为和谐的存在形式而寻求。

我们寻找的,并不是

包豪斯的风格,或者包豪斯的风尚。

不是现下时兴的,扁平的表面装饰,

划分成横平竖直,以及所有诸如此类的,新造型的风格。

我们寻找的,并不是

令生命异化,对功能有害的

几何或立体的构成。

我们这里不是遥不可及的廷巴克图[Timbuctoo]:

礼仪与等级制

别想对我们创造性的设计发号施令。

我们鄙视

任何一种沦为公式的形式。

由此,包豪斯的目标是

汇集所有极富创造性的力量,

给我们的社会以和谐的形态。

包豪斯的成员们,我们是探索者。

我们探索和谐之作,

那是有意识组织的成果,

来自智性与精神的力量。

每一件人类之作,都自有其目标,

创造者的世界正在其中。

这就是创造者的生命线

由此,我们要做的是

以集体为目的,并在这一目的下接纳广大的群众,

这将成为生命哲学的展现。

艺术?!

所有的艺术都是

组织对话,

这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之间的对话,

组织人眼的感官印象

从而在主观上,约束着个体,

从而在客观上,取决于社会。

艺术不是美的帮手,艺术不是情感的释放,

艺术,只是组织。

古典

欧几里得几何富有逻辑的模数中。

哥特:

在激情图案的锐角中。(www.xing528.com)

文艺复兴

在平衡法则的黄金分割之中。

艺术,一直以来,只不过就是组织。

当前的我们,就是要用艺术去获取

全新的客观组织的知识,

对所有人而言,

它是宣言,也是集体社会的中介。

由此,

这一艺术的理论

成为一整套组织原则的体系,

对每一位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师,它都是不可或缺的。

由此,

艺术家,不再是职业,

而是使命,去成为秩序的创造者。

由此,

包豪斯的艺术,也是在客观的秩序中

不断实验的方式。

新的建筑学校,

这所塑造生活的教育中心,

它不为选拔天赋之人而设。

它鄙视

那些模仿出来的机巧之能,

它意识到危险,智识上的分裂带来的危险:

近亲繁殖,唯我主义,超脱于世,高傲冷漠。

新的建筑学校

是测试才能的关卡。

某地,某人,总有做成某事的才能。

生活从不拒绝任何人。

每个个体身上,

本就有共生的能力。

因此,教育是为了创造性的设计,创造性的设计是为了

完整的人。

让我们抛开那些束缚、焦虑、压抑。

让我们排除那些托词、偏好、成见。

它将设计师的解放

与社会的步伐联合起来。

新的建筑理论

是对存在之物的认识论

作为设计的理论,

它是为那些和谐之歌谱下的总曲。

作为社会的理论,

它制定战略,去平衡

合作的力量与个体的力量,

在一个人民的社群中。

这种建筑的理论,不是风格的理论。

它不是一种建造体系,

它不是一种技术神迹之说。

它是一种组织生活的体系,

涉及物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经济的,

它将一一阐明。

它将去探索、划定,

它将个体、家庭、社会形成的诸力之场,安排得当。

它底子里,是对生活空间的认知,

是周期性的生活过程的知识。

对它而言,精神上的距离

与丈量的距离,一样重要。

它的创造性媒介,要慎重地使用,

那是生物学研究的成果。

这种建筑之说,因为接近生命的现实,

所以,它的议题变动不居:

因为它在生命中找到了坚实的存在,

所以,它的形式,

正像生命自身的内容,一样丰富。

“丰富,就是全部。”

最终,所有创造性的活动都取决于命运,取决于

地景的命运,

对安顿者而言,这地景独一无二,无从类比,

它就成为亲身的、本地化的。

换作那些失去了故土的迁徙者,

这地景就容易变成刻板的、标准化的。

有意识地体验地景,

这就是建造,命中注定的建造。

而我们,创造者们,要承担起地景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