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芦盐区的历史沿革-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

长芦盐区的历史沿革-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芦”是一个历史名词,旧址在今河北省沧县境内。元仁宗延祐元年徙沧州治于长芦镇。以后就将这一带沿海产盐地区统称为长芦盐区。据此,现在沧州城就是长芦镇的故址。长芦盐区的范围,元朝以前无从查考。场公署原设在宁河县芦台镇,民国二年移至宁河县盐坨附近的寨上庄。

长芦盐区的历史沿革-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

长芦盐区,起自渤海湾沿海地带,南迄山东省利民县境内的黄河入海口,迤逦西北进入河北省黄骅县,过岐口经天津河口的大沽、塘沽、蓟运河口的汉沽,转东向丰南县的南堡,滦河县的滦河口,及乐亭县境的大清河口,折向东北迄至抚宁县洋河口,广袤一千余里,到处产盐,历代相沿统称为“芦盐”。

“长芦”是一个历史名词,旧址在今河北省沧县境内。《水经》说:“长芦,水名也;水旁多芦苇,因以为名”。《长芦盐法志》载:“芦池在沧州分司公署前,芦苇甚茂,中架木桥,以通往来,长芦之名昉于此”。长芦地区,在汉朝原属参户县地,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始设长芦县。隋朝时长芦隶属景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景州,长芦县遂属沧州管辖。长芦县旧治在永济河(即永济渠,一名卫河,亦称御河、南运河)之西,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被大河漂没,开元十六年(728年)长芦县迁移永济河以东。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改设长芦镇。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徙沧州治于长芦镇。明代后废长芦镇,并入沧州。以后就将这一带沿海产盐地区统称为长芦盐区。

至于长芦旧址具体位于何处?各种文献记载不一。《长芦盐法议略》说:“长芦即沧州也,沧州旧治去长芦四十里,后移至于此,人遂以为沧州而莫知长芦之所在”。据此,现在沧州城就是长芦镇的故址。然而《沧州志》说:“现在沧州,安得又有长芦迁治之事,必在永乐(按:明成祖年号)之初,不知古迹中现有长芦废县,河西现有长芦镇。所云长芦,乃废县,非今州治也”。《畿辅通志》亦说:“长芦废县乃沧州治,即为今治,即非废县矣;盖今治乃运使治所,废县自在河西也”。《沧州志》是沧州的地方史乘,记载沧州地方事迹,应该是有根据的,但它仅说古迹中有长芦废县,并未能指出确切地点,其它记载又无佐证,只可存疑俟考了。根据上述史书的记载,姑且可以认为:南运河以西的长芦镇,是北周时设置的长芦县故址;南运河以东的沧州城,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迁移过来的长芦县故址。所谓长芦,即指其二者而言。

长芦盐区的范围,元朝以前无从查考。元朝在长芦盐区设盐场二十二处,其名称是:利国、利民、海丰、阜民、阜财、益民、润国、海阜、海盈、海润、严镇、富国、兴国、厚财、丰财、三汊沽、芦台、越支、石碑、济民、惠民、富民。明洪武初年,增置海盈、归化二场,旧有海盈场加“深州”以别之。隆庆三年(1569年),将三汊沽并入丰财场;海阜场并入海丰场;润国场并入阜民场;益民场并入阜财场,成为二十处。清代以后逐步裁废,并为八处,计:丰财、芦台、严镇、海丰、越支、济民、石碑、归化。民国以后,续有裁并,迄民国十四年(1925年),只剩下丰财、芦台两场。这两场的情况是:(www.xing528.com)

丰财场东起渤海之滨,南入沧州县境,西南至静海县,东北迄宁河县内,面积约六百平方里,有滩池八十四副,进潮沟三十二道。场公署原设在天津县葛沽镇,民国二年(1913年)迁移至宁河县属的塘沽镇。

芦台场东南滨海,东到斗沽,西南迄军粮城,面积约二百二十平方里,有滩池二百二十三副,运盐沟三道。场公署原设在宁河县芦台镇,民国二年移至宁河县盐坨附近的寨上庄。

丰财、芦台二场,即现在塘沽盐场和汉沽盐场的前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