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张大千五十岁。是年初夏张大千由成都到上海,深秋携糜耕云来北京,住颐和园养云轩。出版了《游戏神通》。后去香港,在香港举办画展。
张大千五十岁以前的作品,绘画面貌仍无明显变化。早年画风清丽雅逸,能集众家之长,娴熟有余,古拙不足。有的作品个性表现还不突出,还没有从古人影响下完全摆脱出来。自敦煌石窟回来后,画风大变,别具一格。一般地说从六十年代开始,他喜用破笔泼墨,泼彩作大染,运用青绿重色与黑墨,浑然一体,形成色墨融洽,光彩有致,意趣天成的妙景。对此他称之为“狂涂”。如所作的《幽谷图》,就是发挥泼墨泼彩的作品。中国传统水墨画,在用墨方面有破墨(用浓墨冲破淡墨)、积墨(加深墨的厚度)、积泼墨(把水墨大幅度涂抹纸上)等方法。在《幽谷图》中,他运用和发展了这些方法,把国画颜料都泼到纸上,使之流动自然,然后略加涂染皴擦,就成了这幅斑驳淋漓的作品。正如王安石两句诗所形容的:“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张大千之女张心瑞曾见过他泼墨泼彩画法,当泼出后,便牵动纸的两角(此纸不是宣纸),上下移动,再用线条皴擦。片刻,一幅别有情致、构思巧妙的画就成了。张心瑞看后大惑不解,张大千说:“这样画因势利导,取其自然,得其天趣。”这种作品有着明显的印象派的痕迹,在西方美术界中颇受欢迎。(www.xing528.com)
张大千初从曾农髯老师写魏碑,以后又兼学行、草、篆、隶各体,师南北各派书家,特喜爱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字。他能写若干书家的字体,并能乱真。《岁朝图》中的题字,基本上是其师李瑞清的字体;《石榴图》就有三种字体,有仿明代徐渭的字体,有用行书和隶书写的题跋;《鱼趣图》从画到字,均仿八大山人。但他的书体以魏碑为主,在此基础上,又融会了各家之长,形成别具一格的“张体”。其书法最大特点是多变,创新,运用灵活。他写过一付楹联,就曾用了各种书体,虽基本字体是魏碑,但联中有个别字用的是篆、草、行、隶字体,且繁体简体兼用。由于各书体融合巧妙,配搭自然,没有丝毫杂乱无章的感觉,反而给人以新、美、奇的享受。到其晚年加之患有眼疾,书法虽不象早年那样流畅、清秀,但更成熟、老练。在作画中几乎每画必题,书画一体。据说日本人收集他的作品,往往是为了研究他的书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