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岳峙立,江河奔流,雪山之胜,泉石之幽,山花古松,粉蝶鸣禽,真是浓妆淡抹,得天独厚,并成为书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资源。张大千五十岁前,本着“师万物”的艺术原则,足迹遍及我国近二十个省的名山大川。到过四川、青海、安徽、山东、甘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陕西、西藏及台湾;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苏州、西安、武汉、成都、重庆、桂林、阳朔、梧州、敦煌、武威、酒泉、西宁、兰州、长沙、衡阳、洛阳、台北、高雄、台南等。名山大川有黄山、华山、周处台、天平山、泰山、衡山、峨嵋山、青城山、莫干山、罗浮山、雁荡山、天台山、候山、嵩山、龙山、天目山、佘山、大面山、穹窿山、白云山以及台湾的合欢山、阿里山;江河有长江、黄河、岷江、沱江、嘉陵江、珠江、湘江、富春江、海河等。这些自然景物的雄伟气势,千姿百态,在春、夏、秋、冬季节有各自不同的景色,都为画家提供了传神写照的蓝本。
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大千的作品不下千种。其中以一枝红叶、一只蝴蝶、一枝野藤为主题的作品,更为人们所喜爱。几片红叶经画家的巧妙组合,匠心的描绘,形成娇艳的花朵;一只善于装点自己的蝴蝶,在寻花播粉繁忙劳动之后,安详地棲息在清平的大自然里;一枝古籐带着两三片朴素的老叶,体现它们在不适应的环境里,不但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要愉快地活下去。这些世界上微不足道的小小生物,出自张大千的描绘,使人感到老而不枯,破而不残,毫勿颓废之感,真所谓笔有限而意无尽,开辟了花鸟草虫画的新意境。
华山以峭峻挺拔著称,石壁千仞,羊肠百折。有一年,张大千、张善孖兄弟双双登临,在华山苍龙岭旁留下他们重九日归途题名的刻石:“张善孖大千兄弟来游”。这一碑石,至今犹在。游华山作品有《华山苍龙岭图》、《华山断凡岩图》、《华山小心坡图》等。游黄山曾三次登临绝顶。为了纪念此行,还自刻了一方“三到黄山绝顶人”的印章。号称天下名山的峨嵋,张大千也是常来常往,他有许多作物是描写峨嵋山的,如《峨嵋金顶》、《峨嵋三顶》等。他曾和黄君璧数次登临绝顶。峨嵋顶有积雪封山,不能长住,但至五月初已有早开的山花出枝于悬崖峭壁间。峨嵋山气势雄伟,大气磅礴,云海亦与黄山有不同之处:黄山奇秀,峨嵋纵横。由于峨嵋气候变化大,雨多雾浓,来往匆匆,终是一无所见而回,所以有人说峨嵋虚有其名,最不宜画。张大千登峨嵋,有一寺住一寺,停一处画一处,逐渐画到山顶。后来又专住接引殿作画,他说:“画山住在半山好,上下往返方便,既可俯视,又能上望。”“接引殿观日出,不亚于泰山,金光万道,瑰丽耀眼,变化奇绝,大海巨浪不能及。”他常以金、绿、硃、青画雪山风光即本于此。一九四七年他们一行三十余人上峨嵋山,有其弟子、裱工、挑工等,兴致勃勃,一路走一路画,花了几天时间,才画到金顶。此外又画了十几幅峨嵋山景和山中野卉图。可惜因接引殿遭到大火,画卷被焚毁,至今,峨嵋老僧宪明法师尚能追述其事。
张大千足迹所到之处,细心观察,从大自然中摄取精英,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不论是野花小草,或是风雨晦暝,晴开佚荡;也不论是林中樵夫,或深山隐士,竹篱农家,都入于张大千之胸。一经其艺术之手,便成为令人赞赏的画卷。(www.xing528.com)
一九三九年,张大千四十一岁。为黄君璧作《峨嵋金顶合掌图》,题:“二十八年(按:一九三九年)己卯六月十一日,日午佛光现,君璧道长登金顶,欢喜赞叹,合掌诵佛号,予以口腹之累,留卧云菴,无缘追陪,为写此图,以志愧怍。大千弟媛。”落款中“蝯”,为所见最晚的作品。在四川青城山作《松树高士图》。在重庆开画展。
一九四〇年张四十二岁,夏五月在青城山。秋孟作《玉簪蚱蜢》。与黄君璧同游候山三叠瀑。同年,二哥张善孖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