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肖岩
胜芳是天津以西八十里的一个重镇,地处平(北平)、津(天津)、保(保定)三角地带,大清河横贯其南,中亭河奔流东北,津浦与京汉两大铁路干线贯穿南北,北宁与石德铁路连接东西,是个水陆交通枢纽。四境特产,各方物资,都可通过水陆交通输入胜芳,然后再转运各地,行商坐贾云集,装载卸货繁忙,因此胜芳素有“小天津”之盛名。更由于该地区湖泊纵横,有五百平方公里左右的苇塘,有无垠的肥田沃土,盛产稻麦、鱼虾、菱藕,尤其是肥美螃蟹,蜚名华北。加以河塘莲香,堤畔柳翠,景色迷人,因此胜芳又被人称为“北地苏杭”。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十几年中,我冀中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以至晋察冀边区的物资(包括军用物资),大都是通过旱路或船只,集散于胜芳。冀中的土特产,大都是以胜芳为渠道,运往天津,再换回根据地、解放区所急需的西药、棉布乃至枪支弹药等等。无论在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胜芳都居有重要地位。
解放战争期间,我冀中军区决定:由中共冀中九地委领导下的文安县属胜芳镇,改为胜芳市。胜芳市下设三个区,二十四个闾。一九四六年,胜芳市划归十地委领导。(www.xing528.com)
冀中军区为掌握胜芳的经济命脉,在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之后,在胜芳先后开设了永茂、隆昌、庆隆、太和等几家较大的商店字号,公开的生意是买卖粮食、土特产,而在暗地里筹办军火及军需物资。在整个的解放战争期间,华北社会部、城市工作部、瓦解敌伪军工作部等许多党的工作部门、情报部门,都以胜芳为枢纽,将公开的或不公开的机构设在这里。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后,城工部曾调集大批人员进入胜芳,建立“天津解放委员会”准备接管天津。原设在饶阳的冀中城工部,也迁入胜芳。一九四六年一月,在胜芳成立了“中共天津工作委员会”。胜芳事实上已成为解放天津的“桥头堡”。区党委十分重视这个“桥头堡”,将抗日战争期间经受过锻炼与考验的一批党员干部先后派往胜芳,担负领导工作。胜芳市委第一任的书记是路一,后由刘秀峰继任书记,刘昂任副书记。首任市长是任志远,后由李子寿、阎国英继任;党委组织部长刘刚(即马中秋),后由王和继任;宣传部长刘静;宋文庄、于仁和、董光先后担任公安局长职务。
解放前,胜芳也是地主、豪绅、流氓、盗匪横行的地方。胜芳有蔡、王、白、胡、杨、邢等八个大户,号称“胜芳八大家”,操纵着全镇的土地、房屋、粮行、盐店、蓆店、当铺、牙行以及水运的船舶码头等行业。其财势之大,可以控制人们的衣食住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十几年中,这里的阶级斗争表现得十分突出。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时,胜芳由日伪军所占领,在其周围,是冀中十分区、九分区、八分区的游击区。我们在日本反战同盟军的配合下,从日伪军手中迅速地把胜芳接管过来。这时候,蒋介石还没有来得及向平、津、保三角地带伸手,日本军队还没有得到不向八路军投降的密令,所以我们比较顺利地进驻了胜芳。时过九个月以后,蒋介石撕毁了和平协定,挑起了内战。一九四六年五月,国民党军队大批出动,攻打胜芳,激战五天,未能得逞。一九四七年三月,国民党又重兵围攻胜芳,激战七天七夜之后,我军转移外围,继续开展斗争。经过十四个月又十六天,到一九四八年五月,终于又重新将这一重镇占领,为解放天津夺得了重要的“桥头堡”。我先是在胜芳市做公安工作,后来又担任敌工部长。我所回忆的主要就是上述三次争夺战的经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