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附图19)
据日军战史:
远征军在第20集团军对腾冲方面的右翼攻势受挫后,即投入第11集团军的全部兵力(第71军、第2军、第6军各主力),以拉孟(松山)、镇安街、龙陵、芒市等地为目标,6月1日一齐渡过怒江,把主攻指向滇缅公路东侧地区,实施了左翼攻势。即以第71军主力向龙陵正面,另以一部向拉孟(松山)、镇安街分别采取攻势,第2军渡过怒江后前出到平戛、上街正面。
此时,第56师团正几乎倾其全力在腾冲方面与第20集团军激战,故在龙陵以南,仅安部大队(第146联队第1大队)在平戛附近与第76师之一部交战。因此,第11集团军的攻势完全形成攻击第56师团防备之虚,战局骤然紧迫。[1]
对于腾冲方向第20集团军的反攻,日军虽已击破其进入龙川江河谷的部分,使其退往高黎贡山内。但具有强大的纵深战力之远征军,经过一段时间,必当再行突破高黎贡山脉,大举进入腾冲方面。
在此情况下,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中将决心以一部在腾北地区坚持,尽可能把兵力调往南方,断然对龙陵、芒市地区的第11集团军主力转向攻势,采取果敢的内线作战。
亦即,首先以6月10日前到达芒市的野中大队(第53师团第119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野中正雄大尉)[2]、金谷中队(担任守备滚弄的第146联队第8中队,中队长金谷龟松中尉)和轻装甲车一个中队(滚弄正面搜索第56联队的部队)与上街守备队相策应,在上街东南攻击第9师侧背,将其击破。
此外,还将长洼中队(将留在遮放以南的步兵减半而编成的联合部队,约100名)派往龙川江邦乃(即蚌乃)渡附近,掩护由腾北地区转进的师团主力前出龙陵地区。
虽然腾北地区的战面缩小以及师团转进龙陵方面,而松山师团长的部署则是:首先命藏重大佐指挥的步兵两个大队(148联队第2、3大队)基干留在腾冲附近,阻止第20集团军的进击;此时将师团主力调往南方,击破第11集团军,救出龙陵、拉孟(松山)的守备队,并打开滇缅公路。
按照这一部署,命前在江苴街南方击破第53军主力的松井部队先派原田大队(第113联队第2大队)到邦乃渡,确保该渡河点,主力于6月11日晚自腾冲出发,中途结合汽车运输,向目标龙陵疾进。[3]
据新39师战斗详报:6月10日,第116团编遣之部东渡怒江。此时,才感到红木树之敌大部似有“北撤江苴之模样”——实际上松井部队已北进江苴5天,此时已是准备全部撤往龙陵了。
新39师师长洪行即令116团向红木树推进,相机驱逐敌人而占领之。
6月11日4时,116团第2营向小寨240高地之敌攻击,发生激战;至8时40分,将240高地、南湖、猪头山、新寨等地区占领。116团于6月12日10时占领红木树,11时复攻克象脖子。于是,新39师战斗详报宣称:“高黎贡山之要隘,至此完全打通矣。”
在这里,新39师对一个月来的作战做了一个小结,指出此战表现不佳最大的问题是“作战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www.xing528.com)
无线电机于攻击开始前两日始发下,致不能训练完全,未发挥其功效;弹药粮秣储备不足;运输力量不足;武器(火箭筒)反攻后五日方领到;服务人员太少,机械缺乏;装具太差(尤对雨具及胶鞋不能及时发下,在滇西雨季作战,影响战斗特甚);渡河器材不足,事前失于检点,致用时弊洞百出,影响渡江;缺少工作器具。
又对敌我两军之优劣点做了比较:
表7 新39师对于敌我优劣点的比较
此外,对于日军特异之装备及惯用战法,亦从可供今后作战参考的角度做了归纳:
特异装备:诸兵种能切实联击,无自私观念,各种器材充备;敌兵连有轻、中、重掷弹筒及连射炮;信号弹、烟幕弹、照明弹充分;卫生设备周全;障碍物材料充分。
惯用战法:第56师团均系福冈县人,长于山地战;迂回;包围;中央突破;死守据点;诈术。[4]
应该说,新39师的总结还是坦率中肯的,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劣为优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
[1]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8页。
[2] 第53师团5月中旬由马来半岛开赴缅甸,继而为进攻温盖特空挺兵团疾进北缅(莫罕附近),但此时野中大队奉命脱离师团主力,直路转进云南,开向芒市。转引自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100页。
[3]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10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