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44战场侧翼:片马-腾冲之围的关键一战

1944战场侧翼:片马-腾冲之围的关键一战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酝酿反攻作战初期,最高统帅部即决心首先收复这一地区,以扫除反攻战场侧翼威胁。原来,日军的工事设在姚家坪附近的密林中,第1连侦察时未能发现,致使此次进攻失利。经半个月激烈,付出重大伤亡,终于拿下姚家坪垭口,迫使日军退守片马垭口。因顾虑“蓉总部”游击部队力量薄弱,不能达成牵制片马日军任务。18日,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又电告54军:“长官部已派预2师第4团全部渡河,对付片马、泸水南下之敌。”

1944战场侧翼:片马-腾冲之围的关键一战

(参阅附图33)

此处,需要追溯一下反攻战场最北端片马之战事。

在本书上部说到,1943年10月日军集结重兵实施“甲号讨伐”作战,将进入腾北游击的第36师及位于中缅未定界片马、江心坡地区的谢晋生“茶里游击队”,先后驱逐于怒江以东。此后,日军即于高黎贡山分水岭一线筑防,其前沿阵地已推进至高黎贡山东麓大白地河、小白地河、古炭河一带。

在酝酿反攻作战初期,最高统帅部即决心首先收复这一地区,以扫除反攻战场侧翼威胁。1944年4月初,“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奉命后,决心以步兵第1团与游击第一纵队配合,向片马日军发起反攻。作战部署为:以步1团从正面攻击,游击第一纵队从侧翼袭击,使敌首尾不能兼顾。以上两部,由第一纵队司令谢晋生统一指挥。

步1团奉命后进入泸水,从六库、大兴地西渡怒江,团部设在鲁掌区鲁祖村。为了弄清片马垭口一带敌情,团长余子述首先派出刘绍康、茶芳卫二人化装前往片马侦察。刘绍康是古炭河的汉族青年,茶芳卫是鲁掌区上寨的彝族青年,他们在“大理战干团”受训过一年。二人刚到片马,即不幸被敌俘获。日军把二人倒捆在树上,浇上汽油,活活烧死。

4月20日,该团第1营再派第1连王连长率全连前往姚家坪垭口侦察。姚家坪垭口,是古炭河至片马垭口之间必经的高山小寨,战乱中住户迁散,成了荒村。王连长来到姚家坪垭口,没有发现敌人,以机枪进行火力侦察也不见动静,以为没有敌情,就返回鲁腮村向第1营朱营长复命,朱营长即率全营3个步兵连向片马进攻。部队刚接近姚家坪垭口,却遭到敌人猛烈迎击,打死我排长1人,士兵4人。原来,日军的工事设在姚家坪附近的密林中,第1连侦察时未能发现,致使此次进攻失利。不得已下令全部撤退,派人到鲁祖向团部报告。

半个月之后,团长余子述偕同鲁掌土司茶光周(游击第一纵队第三大队长)来到古炭河侧面的双米地垭口,指挥全团向姚家坪敌军发起进攻。部队从左右两翼绕道后山,向姚家坪垭口进逼。经半个月激烈,付出重大伤亡,终于拿下姚家坪垭口,迫使日军退守片马垭口。

接着,步1团又增加了部分兵力,继续进攻片马垭口(即风雪垭口)。此时的高黎贡山顶风雪严寒,呵气成霜,滴水成冰。日军在垭口构筑了异常坚固的工事,以重兵扼守。垭口近旁是陡峭的岩壁,幽深的大箐,无论从正面或左右两翼进攻,都在日军火力瞰制范围内,实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由于敌军居高临下凭险死守,我方反复进攻均未奏效,致伤亡迭出,每天都有大批死伤人员抬下战场。[1]

从步1团第3营第7连连长谢碧锋的撰述中,可知战事之艰难:

“我第7连另外配属重机枪两挺、迫击炮两门为加强连,由右翼山上向片马垭口袭击;营长刘概真率第8、9连及重机枪两挺为正面攻击;规定正面打响后,我率第7连向垭口进攻。我们的向导带我所走的路,简直是难到极点,有的地方像悬崖一样,机枪要用绑腿吊着拉上去,许多地方不但没有路,而且走一步要用刀砍去藤刺才得前行。因为雾大,向导也辨认不清方向,到了敌人附近也不晓得,倒被敌人先发现了我们。当我们前面的搜索兵刚接近敌人,敌人即枪炮齐鸣,打得土石横飞,我们连在一块狭窄的地带被敌火网封锁住,全连战士被压得抬不起头。重机枪、迫击炮连阵地也找不到,卧倒在敌人火力下,发挥不出作用。我们只能用步枪、轻机枪向敌人还击,但无法前进。正面的刘营长见预定计划被打乱,乃立即发起正面攻击。因敌人早已知道而有所准备,所以我方进攻毫无进展,反倒牺牲了好些战士。”[2]

据步兵第1团书记员王国伟回忆:“片马垭口位于高黎贡山上,地势险要,敌人筑有坚固的地下工事,左边设有尖兵排,右边配有排哨连,中间设有机枪,构成火力网。我军发起猛烈攻击,未能攻下。总指挥部下令以勇克弱,与敌周旋,时达月余。我方伤亡惨重,无济于事,后接指示,换防整编。”[3]

步1团经整编后,重新过江进抵片马垭口。“蓉总部”总指挥郑坡亲自到前方视察,提出以少量兵力从正面牵制敌人,以大量兵力迂回敌后;若不能攻克,亦必须堵住垭口,在任何情况下不准放进一个敌人。因整编后的步1团“官多兵少”,力量薄弱,仍担负正面牵制任务;而以谢晋生率游击第一纵队从北方坎地河方向迂回敌后,从侧翼打开进路。

此时,因高黎贡山积雪尚未融化,山路无法通行,日军在坎地河山顶未派兵防守。谢晋生动员民夫数百人与部队一起挖雪开路,开辟出从排把到坎地河约50公里进路。据载,在挖雪开路后,当地民夫还考虑到此番进攻的后果,主动砍运了大量毛竹,堆存在拉猛里渡口,万一谢部进军失利溃退至称戛时,可立即编扎一批竹筏,利用其迅速撤渡江东。[4]

一星期后,谢晋生偕营长吴若龙(又作吴若侬)、黄维先及连长李光浩等率先头部队600余人到达坎地河,日军尚未发觉。次日拂晓,谢部袭击据守春风垭口(即尺必哥垭口,今记吃扒克)之敌,日军措手不及而溃退,我军乘势占领垭口。溃退至古浪、岗房之敌,与该地日军会合,集约六百之众,配备炮兵,又向我军反扑。谢部因先头部队人少,兼之弹药供给不上,苦战一日,又被日军夺回垭口。

但春风垭口对面的制高点,我军死守不弃。日军以密集炮火轰击我方阵地,多次冲锋欲夺山头,在我守军顽强抗击下,均未得逞。此后,谢部3个大队都到达坎地河,大举反攻,再度夺回春风垭口,日军被迫退守片马。[5]

因片马垭口地势险要,工事坚固,尽管谢部与步1团已对该地两面合围,仍无法在短期内攻克。此后战事,即成僵持状态。

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如期从怒江下游渡江发起反攻。

因顾虑“蓉总部”游击部队力量薄弱,不能达成牵制片马日军任务。5月上旬,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令据守怒江六库渡口的预2师以第4团一部(第2营)渡江,进至茶山河、空树河一带,担负攻击军54军198师之右翼警戒。18日,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又电告54军:“长官部已派预2师第4团全部渡河,对付片马、泸水南下之敌。”[6]

此时,据守片马一带的日军为猪濑大队,系缅北日军第18师团增援滇西日军第56师团的一部,番号为第114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猪濑重雄少佐。[7]据日军战史:(www.xing528.com)

“猪濑大队以各一部守备片马以东和以南高黎贡山内的山坳,并以主力确保片马附近。5月上旬以来,在阵地前数次击退了来攻击山坳的预备第2师加强团(即第4团)。”[8]

因预2师未留下战斗详报,位于反攻战场侧翼的该部战事,不能予以详尽叙述。仅在几位参战老兵的回忆中,留下片断记录。

5月14日,预2师第4团第9连机枪手陆朝茂被抽调至加强连,作为前锋部队从六库过怒江开始反攻。在高黎贡山梁子(具体位置不详)与日军激战了7天,粮食全部吃完了,饿着肚子与日军对峙。日军龟缩在碉堡里,四周是纵横交错的交通壕。

陆朝茂说:“我们打他们,他们就完全缩进碉堡;不打时,他们就凭交通壕骚扰我们。粮食找不到,我们只好找蕨菜吃,大家都吃得清口水直淌。支持到第七天,传来消息说大米到六库了,叫我们自己去搬。当时全连数我小,大家就推我独自一人去搬大米。那时,我刚从机枪连分到加强连来,大伙都还不很熟,无奈我只好找了匹骡子赶着下山搬米去了。我走了三天路赶到六库,将大米捆扎好,又找了几匹骡子驮了些弹药往回赶。在我搬补给的来回六天里,山上的弟兄们不打仗,日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大家都在梁子上挨着;如果我晚上去一天,弟兄们恐怕就全饿死了。我把大米弹药运到时,他们已几乎饿得动不了,是我煮好饭一碗一碗端到他们面前,他们才算活过小命。”

也是从那时起,弟兄们接受了陆朝茂,很信任地让他担当起了重机枪手的重任,与另外4个弟兄共同组成一个班,负责一挺重机枪。

后来加强连连长调整了战术,他将全连的机枪集中起来组成一个机枪排,配合步兵打那个碉堡。步兵在前,机枪排在后掩护。但由于大梁子日军堡垒坚固,周围交通壕又很深,步兵连从低处往上仰攻,打不到日军,而日军甩手榴弹却很容易炸到步兵连的士兵。一个排长被炸死。步兵攻不上去,又把机枪排推上前,但机枪排也没有办法。

打了一会儿,还是陆朝茂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他说:“学步兵连这样打不行,我们一个排才二十多个人,不能再损失人了,我们必须爬到高处从半山腰下来,这样打才行。”于是他们从高处爬下踅到了一个突出的岩石上,把机枪架在上面往下打日军的碉堡,这样,用机枪狠狠压住了敌人的火力。只要有人从堡垒中爬出来,便马上见阎王。这样打了三天后,日军抵不住,便乘夜悄悄撤走了。在交通壕里,国军士兵看到了一股股血迹,日军的罐头饼干丢得到处都是,死尸好像被他们连夜驮走,到别处火化了。[9]

————————————————————

[1] 崔向弼:《泸水抗日战事访问纪零》。据《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52页。

[2] 谢碧锋:《东鳞西爪话远征》。据《德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71页。

[3] 王国伟:《参加滇缅边境游击的回顾》。据《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第170页。

[4] 马秉坤:《谢晋生将军在片马地区抗日始末》。据《泸水文史资料选》第二辑,第7页。

[5] 段承功:《我所经历的泸水抗战》。据《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97页。

[6] 《陆军第54军滇西攻势作战机密日记》(未刊档案)。

[7] 该部即1943年10月参加“甲号讨伐”作战后留置片马、拖角的日军,兵力装备为:缺步兵1个中队和1个小队、机枪1个小队,配属步兵炮中队半部、骑兵小队,无线电两个分队。据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51页。

[8]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4页。

[9] 李根志:《机枪手陆朝茂》。据《见证历史——滇西抗战见闻实录(上)》,第18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