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附图21、附图23、附图34)
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制定的反攻部署中,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集团,攻击目标为高黎贡山;以第11集团军为防守集团,组成4个加强团从怒江下游各渡口佯攻,以牵制日军56师团兵力。其中,位于第20集团军左侧翼、距离其最近的佯攻部队,即为以第6军新编第39师编组的加强团,攻击位置为怒江惠仁桥附近的红木树。
在怒江各渡口中,惠仁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有公路可由江东直抵腾冲的咽喉要津。两年前,预2师趁日军立足未稳之际进入腾冲反攻,即循此路线进入。因此,在日军看来,若红木树被突破,这路担负佯攻牵制任务的远征军,甚至可以一转而成为攻取腾冲的先锋。
因此,在5月5日日军第56师团于芒市召开战前会议制定的应对方案中,确定以驻龙陵之日军113联队主力担负红木树防御。为此,113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将滇缅公路桥头堡之松山阵地守备任务,交付于野炮第56联队第3大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在松山留置113联队部分兵力;[1]而亲率联队部及第1大队(大队长武田淑文大尉)主力北上,据守红木树阵地,以阻击我军反攻。
担负反攻红木树的新39师加强团,由该师师长洪行直接指挥,以115团附116团第2营为基干编组而成,并配属71军山炮营第1连及渡河工兵作业队一部,是一支可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小型劲旅。
据新39师战斗详报,反攻前该加强团获悉的当面敌情为:
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第1大队(第1、2中队),附山炮数门,小炮数门,借怒江及高黎贡山天险,分据松山亘红木树之线各要点及沿江各渡口。企图以少数兵力,借地形天险与工事,运用各种火器威力,阻止我大军渡江反攻。
该加强团编组后,于4月30日前到达保山以西打板箐附近集结待命。4月30日,奉命于5月5日前在营邦寨、里布戛之线展开,并完成渡河攻击准备。其战斗序列为:
督战司令官、新39师少将师长洪行。
渡河先遣连少校连长朱开诚。指挥搜索连(附重机枪一排、60迫击炮一排、工兵一班)。
右支队:支队长中校副团长程梦震。指挥步兵第1营及第2营。
惠仁桥支队:支队长少校营长濮克□。[2]指挥步兵第3营(欠第7连,机3连1/2,炮排)。
左支队:支队长上尉连长张志高。指挥步兵第7连、重机枪一排、迫击炮一排。
炮兵队:71军山炮第1连。
渡河作业队:中校营长陈培。指挥独立工兵第2团第3营(欠第9连);第6军工兵营第2连;师工兵连(欠第1班)。
5月9日,第6军军长黄杰向新39师下达命令如下:
新39师加强团应准备由周家渡、老鸦渡、瓦打渡间施行强渡,先驱逐马头街、上马头一带之敌,再转攻红木树而占领之。阻止敌由新城沿怒江西岸北上,使攻击军左翼师(即54军36师)作战容易。
基于上项任务,新39师师长洪行赋予搜索连及加强团任务及行动准据如下:
搜索连(附重机枪一排、60迫击炮一班、工兵一班)应渡过怒江,潜入敌之后方,以一部截断岩子脚敌之退路,主力袭击红木树之敌,策应惠仁桥支队之正面攻击。
加强团应以一部由瓦打渡渡江,牵制红木树之敌;主力由周家渡渡江,先攻击跑马山之敌,尔后南下略取红木树。
山炮第1连,各以2门占领大山、对面山阵地,协力加强团之渡河攻击。
渡河作业队,应迅即完成渡河诸准备。[3]
据载,新39师师长洪行拟随部队过江靠前指挥。但行前特别通知本师的美军顾问,表示自己要着便装过江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他请美军顾问不要和他同行,他担心美军顾问的军装会引起对岸日军的注意。”[4]
据方国瑜撰述:“该加强团于5月11日渡江,未遇敌兵抵抗。惟渡江完毕,敌先头部队阻我前进,愈战敌增援愈多。”[5]
日军战史的记述为:“松井部队(以武田第1大队为基干)于12日4时起,分别突袭了由惠仁桥、周家渡(红木树北4公里)之间的5个渡口开始渡江的新编第39师第115团,将其压向江岸,继而扫荡了周家渡附近残敌。”[6]
首先接敌的,是我加强团右支队(115团第1、2营)。在新39师战斗详报中,谓之“长青坡之役”:
加强团之右支队,于5月11日20时开始西渡,因流速湍急,渡河器材过干,以致浸水,于翌(12)日4时前渡河完毕。其攻击部署目标为:第1营攻击黄土坡。第2营以一加强连(第4连,附重机枪一排),同时由老鸦渡渡江,巧取上马头附近之敌,配合主力攻取长青坡;其主力由右向长青坡攻击,形成钳形攻势。
第2营主力于渡江后,因动作迟疑,部署失当,致由正面攻击之第6连遭敌猛烈射击,连长赵芝贵阵亡,排长亦多负伤,士兵伤亡惨重。该营遂放弃长青坡攻击,会合第1营。
第2营之加强连渡江成功后,即向上马头攻击。抵上马头附近,遭受敌之伏击,并长青坡之侧射,伤亡亦重,乃退守江岸之小据点。
攻击黄土坡之第1营,进展顺利,当日驱除黄土坡之敌而占领之。[7]
据载,第115团第6连连长赵芝贵,长青坡之役,率部深入敌后,虽遭敌伏兵,尚能凌厉无前,撑持战局,毙敌甚众。以全功未竟,壮烈牺牲。[8]
几乎与此同时,我惠仁桥支队[步兵第3营(欠第7连,机3连1/2,炮排)]也与敌打响。在新39师战斗详报中,谓之“240高地之役”:
惠仁桥支队于5月11日20时渡河,迄翌(12)日5时渡河成功后,即向240高地攻击,进展甚速。于驱除240高地之敌后,向张明山攻击。甫及半山,敌由山顶利用优越地形,向我猛烈逆袭。我因兵力过于分散,无预备队之控制,故对敌之逆袭无法阻止;又未派兵扼守240高地之已占领阵地,经激战后,遂被迫退于小寨附近江滨,经继续收容整编。(——据日军战史:逆袭并夺回小寨西方240高地的,仅为113联队第1大队第1中队萩原小队及第3中队大谷小队。[9])另配属第116团第3连及重机枪之一部,于5月13日向240高地进攻,激战竟日,反复冲搏,乃告克复。次(14)日,克复猪头山。仅以伤亡关系,即就现地转攻为守。[10]
据54军13日获得的战况通报:“……115团第3营(即惠仁桥支队)失却联络;新39师加强团正向古板西南白马山(即跑马山)之敌攻击中。”[11]此处所谓向白马山攻击之我军,即为前述之右支队(115团第1、2营)。据新39师战斗详报:
当面敌军约两小队(附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平射炮1门),据守跑马山上、中、下寨附近要点。我第1营及第2营之一部,于攻占黄土坡战役后,与跑马山之敌对峙。
5月13日拂晓,第1营及第2营之一部,向跑马山攻击,敌凭藉既设阵地,顽强抵抗。又以第2营迟滞不前,致第1营正面攻击之第1连连长负重伤,排长□伯海阵亡,士兵伤亡惨重,跑马山乃不能顺利攻击。当日,第1营以一部攻占木尖山正面,与敌保持接触。[12]
左支队(115团第7连、重机枪一排、迫击炮一排)渡江后,于大小红山附近亦遭挫折:
我左支队于5月11日20时开始渡河,迄23时渡河完毕,即向小红山攻击,进展顺利。于攻占小红山后,续占大红山。5月13日,经敌反扑,大红山复为敌所有。[13]
稍后,率先渡江、直插敌后的先遣连,在袭击红木树初战告捷后,亦遭日军反击。据新39师战斗详报:
先遣连于5月10日21时全部渡江成功。后即由土人引导,潜入高黎贡山之新寨。5月14日□时,以一部于岩子脚截断敌后方联络,经主力乘夜袭击红木树。敌于睡梦中仓皇应战,遗尸遍地,该处敌200余死伤殆半,残敌向红木树以西高地逃遁,红木树遂由我军收复。敌由红木树西南高地向我猛扑数次,该连即凭藉敌之阵地,尽力抵抗,率□□击退然□□终日。因惠仁桥支队为240高地之敌所阻,不能迅速进展,致该连陷于孤立,□□经过战斗,弹药各绝,接济无路,遂退守新寨。[14]
据日军战史:“中国远征军(新39师加强团)在开始渡江之初即遭到沉重的反击,遂于13、14两日中止渡江。师团长松山祐三获悉此情,即命令松井部队转进大塘子,攻击该方面之敌。”——由此反观,北线36师对大塘子的初期攻势,虽然不尽理想,也令日军56师团长松山颇感危急,遂有此令。
“松井部队遵照师团命令于15日夜开始转进。但在红木树、大塘子之间已有强敌侵入,且红木树方面的敌情已发展到不容忽视的状态。师团长松山祐三遂命令松井部队急速返转红木树方面。部队虽立即返转,但大约500之敌已进入红木树附近,该地西方3公里的相膊子(今象脖子)已被远征军占领。”
松山祐三的这次朝令夕改,使松井部队成了疲于应付的“劳师”,也给前番攻势顿挫的新39师加强团各部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虽然并无我军掌握松井部队主力于15夜转进的记载,但对于一线接敌部队来说,应能感知日军防御力量之衰减,于是,各部攻击再兴,迅速推进:
据载,“5月15日12时,我左支队占领大、小红山,残敌向坝湾退窜。”[15]
进展最大的,为我右支队攻击跑马山之一部:
“5月17日拂晓,进占木尖山之连(属第1营),潜入敌阵,先以一部于正面施行佯攻。迄12时,跑马山全部攻占。我获敌战马3匹,指挥刀1把,及雨衣、文件。毙敌中尉百武毅郎[16]一员,士兵十余名。残敌经茶岩向江□溃退。第1营于攻占跑马山后,继续向西追击,并派遣少数士兵,对通张贡山、茶园垭口之路口严密警戒。
“当日6时许,我第2营逼近长青坡。即以第5连展开于正面,向敌攻击;并以第6连之一部先占领长青坡北端高地,向敌包围攻击。敌以猛火力向我射击,而我官兵攻击精神充溢,勇猛前进。激战半小时后,敌以预备队向第2营之左翼包围,然卒被我攻破。敌不支,向张贡山、帕路山之洼地窜逃。9时许,我遂将长青坡完全占领。”
但是,渡河先遣连却未抓住战机,使战事陷入混沌:
“该连长朱开诚撤守新寨后,即派人与师取得联络。师于5月17日派辎重连运送弹药,并令116团第3连掩护之。而红木树之敌经我奇袭后,即侦知我兵力之由来,派队截断其归路。我运送弹药之部队,中途遭敌袭,伤亡惨重,全连官兵大部负伤,不得已退回原地。由是对先遣连弹药接济已成泡影。该连亦倾其所有,冲下高黎贡山,会合惠仁桥主力。”
但该先遣连此前派赴岩子脚伏击阻断敌后方联络线的一个排,却有出色表现。据载,15日该排“闻得红木树枪炮声甚密,料其连之主力与敌激战,乃迅即向红木树增援。既抵达后,其连之主力已不知撤往何向。该排长张志诚据守附近,与敌周旋一日,亦以弹尽,乘夜下山,会合惠仁桥支队主力”。[17]
据日军战史,松井部队于15日奉命北进增援大塘子。因白天我军飞机频繁临空,为隐匿企图而于当晚利用夜幕行动,途经马子沟于16日晨抵达入云峠。但此时突然又奉命返转红木树,于是在入云峠留置一部,主力迅速南返,于17日晨至水车小屋三岔路口。[18]此后,松井部队连续以主力攻击我加强团各部,“夺回相膊子附近,随后以全力确保红木树附近要点,阻止远征军(新39师加强团)入侵”。[19]
此期间,为确保此前既得阵地,继续扩张战果,新39师师长洪行令116团(欠第2营及第3连、重机枪第1连、迫击炮第1排)于5月17日西渡,集中于小寨附近;并饬115团主力南下围攻新寨。[20]至此,我攻击红木树的兵力已由加强团规模增加为新39师主力,但因日军已回援,战局仍未从根本上扭转,且对我日趋不利。
跑马山方面:
19日拂晓,115团第1营派一加强连向张贡山西北迂回攻击。进抵山麓时,顽敌坚强抵抗,激战一小时半,敌不支,向西南外窜,我将张贡山完全占领。[21]
红木树方面:(www.xing528.com)
5月20日夜,增派116团第7连统归渡河先遣连连长朱开诚指挥,攻击红木树。已潜入敌铁丝网内,该连长身先士卒侦察敌情,决定部署时,适遭敌集中火力之奇袭,连长饮弹殉国。部队因指挥官受挫,亦无成果。[22]此时在红木树向我反击之敌,为日军113联队本部。[23]
据载,连长朱开诚少校,为师部派在搜索连历练的储备参谋。“红木树之役,能出奇制胜,忠勇善战,智略超人,首克要点,开远征军胜利之先声。痛未竟全功,脑腭中弹殉国。”[24]
张明山、竹青山方面:
5月21日拂晓,新增之116团第1营向张明山攻击。8时占领山顶,一部攻入北寨,截断敌后交通。敌不支,向新寨外窜,我遂占领张明山,续向新寨之敌攻击。第3营拂晓潜入竹青山,与敌发生剧烈战斗,继以白刃争夺,副营长倪济宽身先士卒率部突入敌壕,英勇猛冲,歼敌百余,其遗尸遍地,而倪副营长亦不幸中弹阵亡。顽敌经我猛烈攻击,不支,向新寨外窜。11时40分,竹青山为我完全占领,并续向新寨之敌攻击。[25]
据《福冈联队史》载:长命山(我方记为张明山,但日方之长命山可能包括竹青山在内)别名屏风山,守军为第113联队第1大队第2中队第1小队,小队长平野宽少尉。因之,该区域阵地也被统称为“平野山”。远征军部队攻击时,有督战队持枪殿后,对后退逃跑者直接射杀。没有退路的士兵们踏着战友的尸体,以“人海战术”向阵地疯狂冲击。平野少尉虽指挥所部拼死阻击,但身边赖以为战的老兵相继战死。曾参加过杭州湾登陆战的伍长西琦实左胸中弹而亡,揣在衣袋内的妻儿照片遭洞穿后被鲜血染红。伍长吉松守及上等兵石桥常巳、中村义马、隈井常雄等亦相继倒下……虽然覆灭在即,但残存日军仍拼死坚持着。[26]
日军第1大队长武田淑文撰述:此次远征军能突入屏风山,系因日军防御正面过宽,据点阵地之间间隙太大。“战斗之初敌攻击异常勇猛,我亲眼目睹一个十五六岁模样的敌军少年兵哭喊着向我军突击”;“敌人的炮弹直接命中大队本部,深川(朔次)军医中尉、木原(唯雄)副官、大石(元太郎)少尉等死伤”。松井联队长在红木树听到炮声,急令通信中队和联队炮中队北上向本大队增援……[27]
新寨方面:
115团主力于5月21日由高黎贡山南下,潜入星山,配合正面之116团围攻新寨。为使新寨攻击容易,该团以第2营攻占5625高地,瞰制新寨正面,阻止敌搜索;第1营任新寨之围攻,进展顺利。孰料第2营营长李克挥,于占领5625高地后,不听命令,擅自撤守,致使围攻新寨之瞰制要点为敌所控。当日,与敌在新寨附近保持接触。5月23日7时许,张明山之敌向116团第1营反扑,引发激战,至10时30分,我将敌击退。16时,新寨之敌向竹青山116团第3营攻击,战至黄昏亦被我击退。[28]
至此,新39师战斗详报中,已第三次提及115团第2营作战不力之情节:先是渡江后12日攻击长青坡“动作迟疑、部署失当”,其次为13日拂晓攻击跑马山“迟滞不前”,此次围攻新寨又“擅自撤守”。一个营在短短十天的战斗中连续三次犯严重错误,在整个反攻战事中亦属仅见。不知这位被点名的李克挥营长此后命运如何,联系到游击战时期36师曾因一营长擅自撤守阵地而遭军法处决,想必此人结局也不会乐观吧。
据日军战史:“松井部队自5月24日以后,一直据守红木树西北长命山一带阵地,果敢反击连日反复猛攻之远征军(新39师加强团),每次均将其击退,30日终于将该敌压迫至江岸。”[29]
此期间,我新39师的攻势已收缩于新寨及附近地区。据新39师战斗详报:
5月24日,以第116团第2营续攻5625高地,敌我形势上下悬殊,徒致重大伤亡,卒未达成目的。5月26日,新寨之敌向我反扑,以上击下之势,终难抵抗,第1营营长刘大成壮烈殉职,部队被迫稍后移,围攻新寨有利之势转趋恶劣。
28日,敌由江苴街增敌百余(不确,仍是松井部队),附速射炮3门,及新寨敌主力集结于我竹青山、张明山之阵地前。我以炮火向之集中射击,伤毙敌之人马甚众。敌昼间因受我炮火之制压,无甚动作。黄昏后,向我张明山守军第115团第3营及第116团第1营围攻,同时向竹青山攻击,展开激战。我渡河后,冒雨浴血苦战的兵力既疲,伤亡又重,敌有400余精锐之兵向我猛攻,我艰苦支撑一昼夜,众寡之势,卒无法挽救。5月29日晨,我第116团第3营营长胡醒汉,于竹青山慷慨成仁,全体官长先后殉国。张明山之我军亦伤亡奇重。战斗之惨烈无以再更,情况之恶劣亦达极点。旋奉上峰电令,于5月30日转进于跑马山一带地区,改为防守整顿态势,准备再度打击敌人,作守势部署。[30]
据《福冈联队史》:第113联队第1大队炮小队长川村裕中尉,率第3中队突破我防线与平野小队会合,日军于绝望中士气为之一振。而后两队合为一股,向“平野山”前方我军占据的三角山逆袭。川村中尉脱掉军靴,赤脚自三角山侧面的悬崖绝壁攀援而上,挥刀杀入我军阵地,大腿遭子弹贯通伤仍奋战不已;平野少尉亦负轻伤未下火线。经过白刃战后,终于占领三角山阵地。[31]
新39师战斗详报载,仅在竹青山战斗中,116团即相继阵亡第3营副营长倪济宽、第2营营长刘大成及第3营营长胡醒汉,均以“特别忠勇事迹”记入战史。此外,还有一位幸存士兵亦获此殊荣,其事迹为:“该团轻机枪连士兵周明德,于竹青山混战之际,赤手空拳夺取敌军腰刀,毙敌3名,夺回轻机枪1挺,获敌三八式步枪3支。”[32]
此后,新39师调整部署为:直属队在松山(当地小地名,非松山战役之松山)占领阵地,阻止大塘子之敌南窜。115团(欠第3营)扼守白乐堂、茶岩之线阵地,阻止敌东犯。116团占领跑马山、长青坡之线阵地,阻止红木树敌北犯。117团第1营为预备队,位于单岗附近。师指挥所在蛮牛。[33]
遭此挫败后,新39师战斗详报中较为客观地总结了日军素质及惯用战法之优长:
“兵员充实,训练精到,富于各自为战之精神,且能沉着应战,诈术甚多,狙击手优良。”[34]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难以对付的劲敌。
————————————————————
[1] 关于此后我军反攻松山战役,可参拙作《1944:松山战役笔记》。
[2] 原文缺字,以下均同。
[3]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87-188页。
[4] 渡江反攻初期美军顾问团长弗兰克·多恩准将报告。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馆藏资料,张太雷译。
[5] 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第39页。
[6]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3页。
[7]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2—193页。
[8] 同上书,第202页。
[9] 《ビルマに云南埋もれた战史——镇安街守备队》,第148页。石江辉译文。
[10]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4—195页。
[11] 《陆军第54军滇西攻势作战机密日记》(未刊档案)。
[12]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3—194页。
[13] 同上书,第195页。
[14]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1—192页。
[15] 同上书,第195页。
[16] 据查《第五十六师团将校职员表》,113联队无此人。
[17]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2页。
[18] 《ビルマに云南埋もれた战史——镇安街守备队》,第148页。石江辉译文。
[19]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3页。
[20]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5页。
[21] 同上书,第194页。
[22] 同上书,第192页。
[23] 《ビルマに云南埋もれた战史——镇安街守备队》,第149页。石江辉译文。
[24]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202页。
[25]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5—196页。
[26] [日]杉江勇:《福冈联队史》,第253页。张凌志译文。
[27] 《ビルマに云南埋もれた战史——镇安街守备队》,第224页。石江辉译文。
[28]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6页。
[29]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下)》,第93页。
[30]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196-197页。
[31] [日]杉江勇:《福冈联队史》,第253页。张凌志译文。
[32] 《陆军新编第39师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之役战斗详报》。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一,第202页。
[33] 同上书,第197页。
[34] 同上书,第19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