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生,字乃常,湖南省郴州人,黄埔4期毕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至1935年期间,历任国军排、连、副营长职务。1936年12月,任杨虎城西安绥靖公署宪兵营代营长,亲历“西安事变”。抗战爆发后,曾任177师529旅1057团副团长,参加山西方面对日作战。
1942年3月,我远征军第一路入缅作战。谢晋生时任第35补充兵训练处第3团团长,随补充兵训练处赴缅。5月,远征军败退入境。谢晋生在滇缅公路保畹段途中,收容了散兵三百余名,编为一个营,带到大理晋谒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请求按边境战局需要,给予分配任务,以图发展。
如前所述,在远征军溃退、滇西战局吃紧之际,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云贵监察使李根源离昆西上,驻节大理,协同宋希濂筹划滇西军事。此时,怒江上游泸水设治局局长刘公度率段承经等各土司,在李根源5月1日发出《告滇西父老书》的感召下,函电速报向李根源输诚,并表示“相约趋辕领教,歼此顽敌,集此大勋”的抗日决心。又派茶继周、杨子亮、杨庆云代表各土司驰赴大理,晋见李根源和宋希濂,请示抗日军事机宜。经研究决定,在六库成立“福(福贡设治局)碧(碧江设治局)泸(泸水设治局)练(保山练地)民众自卫队”,兵源主要是改编泸水各土司武装,还收容了一批从前线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约计五百多人,任务是配合预2师驻守江防和进行游击活动。委任六库土司段浩为少将司令,谢晋生为上校副司令。1942年8月,谢带少量兵员到六库组建游击支队。支队之下分设3个大队,由段浩之子段承经任第一大队长,老窝土司段承功任第二大队长,鲁掌土司茶光周任第三大队长;[36]并设政治部、特务大队、军需室、副官室、参议室、组训科、总务科等部门。
当时,泸水青年马秉坤在大理师范求学,因风闻家乡已经沦陷,无心读书,便投奔参加了该支队,在政治部任职。据其撰述:此时英军因缅甸战局失利而撤退,致使中缅未定界北段片马、江心坡一带成为不设防的空旷地区。[37]8月11日,拖角附近山官六七人来到界头,向预2师师部请求,愿借此机会重归中国管辖。预2师即委派左登苏、荣昌、左本昌、赵登科等分任本苗、旦戈、甘拜地(即甘败地)、茨竹地等地山官,并以左登苏兼任拖角民众自卫队队长。[38]六库游击支队组建之后,片马、拖角即划归该支队防区。谢晋生为扩张其势力,以图恢复我国对片马地区的主权,便到鲁掌向茶光周部选调兵员二十余名,于8月25日深入片马地区了解边境情况,以窥探当地人民的态度。[39]
据谢晋生回忆:
我亲往视察,见到片马背倚高黎贡山,形势确是险要;如片马不守,则敌可翻高黎贡山,渡怒江,直驱滇西,我云南内地,即不能保。随后到江心坡视察半月,该地位于恩梅开江与迈立开江两江之间,为我滇康川藏之屏蔽,形势更为险要。片马和江心坡两地的人民,由于受到英殖民主义者的长期黑暗统治,所过的生活,虽是极其痛苦,但见到我部队开到后,一般都欢欣鼓舞,争相欢迎,并大呼:“我们的汉官回来了!我们的汉官回来了!”对我汉人同胞,极为爱戴。
我视察完毕以后,回到大理,即将以上种种情况,向宋希濂详细报告,当时有云贵监察使李印老(李根源号印泉)亦在座。后经宋、李二人几经磋商的结果,即呈请重庆军事委员会将中缅未定界北段,包括片马、江心坡在内划为“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派我为“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第一纵队司令”,并兼“茶里军政特派员”。所谓“茶里”,是因为片马这个区域,原属我茶山长官司土地;江心坡这个区域,原属我里麻长官司土地。[40]
军委会随即筹建“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为该方面的指挥机构,任命郑坡为中将总指挥。因郑坡字蓉湖,该部又以“蓉总部”代称。其时,刘铁轮在军委会军令部作战处任参谋。总指挥部成立伊始,需建立参谋业务体系以承担作战任务,刘被派该部参谋课任职。据其回忆:宋希濂接受军委会命令协助代建总部,指定建成后由军委会直接领导,属远征军第11集团军序列。宋并举荐滇西干训团教育长董仲篪为副总指挥。[41]
“蓉总部”部队来源有三:一是以郑坡原来的第二集训处(多为军官)为基础;二是宋希濂拨给第11集团军直属步兵第1团;三是发展以土司兵为主的地方武装。具体编制为:步兵第1团,团长余子述上校;游击第一纵队,司令谢晋生少将;游击第五纵队,司令杨文榜少将;福碧泸练支队,司令为六库老土司段浩少将。1943年上半年,“蓉总部”在大理成立,12月迁至云龙县石门,1944年5月再迁云龙县老窝。此后机构略有变更,所属部队编制为:步兵第1团、游击第一纵队、运输14团(由福碧泸练支队改编而成)及教导队(即游击干部训练班)。[42]
关于谢部进驻“茶里”地区的时间和兵力,在众多史料中记述不尽一致。
据马秉坤撰述:第一纵队组建后,谢晋生即率领副团长曾冠雄,营长郝光发、黄维先,连长李光浩等,先以原部人马及配属之一营兵力共约600余人,分别组成“挺进支队”和“独立营”。由刘晋潜任支队司令,谢晋生亲自指挥独立营,于1942年初冬,由六库经大兴地西渡怒江。在称戛(即秤杆)休整期间,通过政工队宣传发动群众支援部队抗日,后率部经排巴直上高黎贡山,翻越尺必哥垭口(又称春风垭口),进入高黎贡山西麓的片马、江心坡地区驻防,并将指挥所设于把吾库。随军运输粮弹的称戛民工队伍将物资运存把吾库后,返回称戛;刘晋潜支队进入江心坡后,因交通不便,给养运输困难,后又撤回。[43]即,最初进出“茶里”的仅一个独立营。
但谢晋生在其遗稿《回忆片马、江心坡的抗战岁月》中则记:早在1942年7月,他即预先命令副团长曾冠雄率一部(以两营兵力编为一个支队)先行开进片马,且据曾发回的电报称,此时“江心坡既无英军,亦无日军”;谢晋生即电令曾以一部由罗孔渡过恩梅开江,推进到了江心坡,支队部驻在江心坡的石旦。而后,纵队主力开进,兵力部署为:第一支队曾冠雄部派一个大队驻守罗孔;由罗孔再派一个中队驻于石灰卡作为前哨警戒部队,与密支那的泽勒苦日军保持接触;其余支队部和两个大队都分驻江心坡的石旦、萨格利蚌、格子土、木戛等地。第二支队谢绍晖部和纵队司令部都驻在拖角、片马一带。
则关于此后战事活动的记述,也就存在分歧。
依谢晋生所述,最初仅是密支那泽勒苦之敌与我前哨中队接触。该敌为第18师团某联队的一个中队,附有骑、炮兵各一分队,经常向我石灰卡的前哨中队进扰,我们中队亦昼伏夜出,穿梭打击该部敌人的后方交通运输,进行游击战。[44]
而马秉坤的记述是:
谢所指挥的独立营驻防把吾库后,即命营长黄维先率部向大坝地河推进,对侵入片马的日军发起进攻。在兰怒桥、石灰卡、大坝地河一带的进攻中,遇到日军的前后夹击,伤亡很大。营长黄维先仅率部分溃军突围,撤退至称戛、夷地坝一带休整。
实际上,马秉坤所记这一战事,正对应于日军战史所载1943年2月22日第148联队第3大队从桥头北进,于26日占领片马并破坏附近我军阵地设施这一情节;但该股日军并未久留,28日即向茶山河返转了。[45]
但此时,英国方面开始注意我军这一动向。1943年3月,英国政府以片马、江心坡地区系属中缅北段未定界,中国军队不宜驻防为由与我交涉。中国政府迫于同盟国关系,令谢部指挥所撤驻大兴地和称戛。而后,总指挥部以新补充的吴若龙营编入谢部,偕同新兵营郝光发部进行整训,加强了武器弹药装备,准备伺机再次进攻片马之敌。
经以上对比可知,当主要当事人的撰述发生明显分歧时,后世研究者是极难辨析考订的。笔者倾向于认同马秉坤撰述中的基本史实,而推断谢晋生在撰述中将本部进驻“茶里”的日期提前了数月(参照日军战史记述应为1942年12月中旬;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亦记为1942年冬),而又将初战出师不利而后撤这个情节略去了。
据马秉坤所述:1942年夏秋之间,总指挥郑坡将步兵第1团余子述部调防泸水,驻鲁祖、古炭河、双米地一带,拨归第一纵队司令谢晋生统一指挥。谢部驻防称戛、大兴地后,谢晋生即一面部署步兵第1团对片马垭口的正面反攻任务,一面补充整训兵源,为此全力奔走于片马、古炭河、鲁祖、卯照、称戛、大兴地、六库、白水河及老窝、云龙、大理等地。因其个头高大、身躯魁梧,常攀藤附葛徒步于陡悬坡路,曾在大兴地附近摔倒而跌断了大腿骨,经美军医治愈后,继续在防区紧张地进行着备战工作。[46]
————————————————————
[1] 原文译作皮木、劳洪,笔者按标准译名改过。
[2] 亦称“龙潞游击司令部”,为1942年5月由昆明行营主任龙云委派在昆明组建,骨干多为流落昆明的沦陷区青年,司令为朱嘉锡,并兼任龙陵县长;副司令常绍群。经在昆明训练后,于7月渡过怒江进入敌占区开展游击,主要活动于龙陵、芒市区域。
[3]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上)》,第164页。
[4] 张问德:《腾冲县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311页。
[5] 1942年12月1日,松山祐三中将接替渡边正夫中将就任第56师团长。据《兵旅の赋》,第317页。
[6]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上)》,第164页。
[7]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上)》,第165页。
[8] 张问德:《腾冲县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311页。尹明德:《滇西军民抗战概况》。据《腾冲文史资料选集》第一辑抗日战争专辑,第54页。
[9] 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第四篇陆军作战概要,第七章第四节腾冲以北战斗,第254页。
[10]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上)》,第165页。
[11] 张问德:《腾冲县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311—312页。
[12] 如前所述,第5团团长原为杨文榜,此时可能离职,调任“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第五纵队司令。
[13] 吴堪:《抗日战争滇西战场亲历记》。据《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39辑滇西抗战,第75页。(www.xing528.com)
[14] 据腾冲县政府民政科长、国民党腾冲县党部书记长李嘉祜1944年4月20日呈报《腾冲敌情报告书》之“敌人之军事”部分,转引自《日军侵华罪行实录——云南部分》,第453页。
[15] 张问德:《腾冲县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312页。
[16]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上)》,第166页。
[17] 尹明德:《滇西军民抗战概况》。据《腾冲文史资料选集》第一辑抗日战争专辑,第54页。
[18] 原文为“盏达支队”,经参其他相关撰述,此战主力应为“莲山独立支队”。
[19] 张问德:《腾冲县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312页。
[20] 王德尚:《昔马抗日第一枪》。据《德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第191页。文中记述的交战日期为正月十七,查为2月21日,与张问德报告记载有出入。
[21] 张问德:《腾冲县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313页。
[22] 指将太平街壮丁大部派往昔马增援,仅大队长刘金生、参议李心和、镇长李昌德、保长杨登富及壮丁17人留守,寡不敌众。据铁风《腾南民众游击队》,原载1945年5月23日《腾越日报》,转引自《民族光辉——腾冲抗战史料钩沉》,第152页。
[23] 张问德:《腾冲县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313页。
[24] 莲山设治局局长武尚贤1943年8月12日呈报李国清电。据《德宏史志资料》第八集,第89页。
[25] 干崖宣抚使刀承钺1945年1月30日致保山专员李国清报告。据《德宏史志资料》第八集,第91页。
[26] 保山专员李国清致龙云保秘字1016号电,援引梁河设治局局长武尚贤电。据《德宏史志资料》第八集,第28页。
[27] 刀安禄(记录整理):《盈江抗战文史资料选辑》。据《德宏史志资料》第二集,第160—176页。
[28] 保山专署致李国清电。据《德宏史志资料》第八集,第95页。
[29] 许本和1943年3月12日战报称在“拉丙与呼噜(贺路)两夷寨间”。据《德宏史志资料》第八集,第89页。
[30] 可能即为莲山设治局局长武尚贤报告中所记“总部赵科长”,以其军衔为中校,推测其应为第11集团军总部科长。
[31] 许本和:《芒允的抗日自卫队》。据《腾冲文史资料选集》第一辑抗日战争专辑,第217页;及许本和1943年3月12日战报,载《德宏史志资料》第八集,第89页。
[32] 不久由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升代司令长官,由湖北省民政厅长朱怀冰代理省主席。
[33] 黄槐荣:《腾冲的全民抗战》。据《腾冲文史资料选集》第一辑抗日战争专辑,第201页。
[34] 张问德:《腾冲县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据《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三,第286页。
[35] 熊文定:《抗战时期的县长张问德》。据《腾冲文史资料选集》第一辑抗日战争专辑,第153页。
[36] 崔向弼:《泸水抗日战事访问纪零》。据《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52页。
[37] 片马为1911年(宣统三年)被英强占,江心坡为1926年(民国十五年)被英强占。
[38] 尹明德:《宣慰日记》。据《德宏史志资料》第二集,第135页。
[39] 马秉坤:《谢晋生将军在片马地区抗日始末》。据《泸水文史资料选》第二辑,第2页。另据第11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1942年8月1日至10月31日日记,谢晋生曾致电集团军云8月25日抵六库,拟于日内前往片马,并请派驻漾濞之大队开来。据《德宏史志资料》第八集,第135页。
[40] 谢晋生:《回忆片马、江心坡的抗战岁月》。据《文史资料选辑》第37辑(总第137辑),第151页。
[41] 刘铁轮:《远征军滇康缅边区的抗日战斗》。据《远征印缅抗战——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第430页。
[42] 据云龙县史志办《国民党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组织简况》的抄件,谢晋生之子谢祥京提供。
[43] 马秉坤:《谢晋生将军在片马地区抗日始末》。据《泸水文史资料选》第二辑,第3页。
[44] 谢晋生:《回忆片马、江心坡的抗战岁月》。据《文史资料选辑》第37辑(总第137辑),第172页。原文记日军为第4联队,查18师团无此联队番号,可能系114联队之误。
[45]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上)》,第165页。
[46] 马秉坤:《谢晋生将军在片马地区抗日始末》。据《泸水文史资料选》第二辑,第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