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太后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大封武氏亲族。武氏掌权,李唐宗室朝不保夕,人人自危。
正好李世勣的孙子、担任眉州刺史的英公李敬业,和他弟弟盩厔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获罪,或被降职,或被免官,加上曾任御史、两度被罢黜的盩厔尉魏思温,他们都聚在扬州,都为自己被削去官职感到愤慨。他们便阴谋叛乱,以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
魏思温是叛乱的主要策划者。他指使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请求出使江都,让雍州人韦超到薛仲璋处报告有变乱,说:“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薛仲璋于是把陈敬之抓了起来,关进监狱。
过了几天,李敬业乘坐驿车到达,冒充自己是扬州司马的部属官吏,说:“奉太后密旨,因为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朝廷要发兵讨伐。”于是打开府库,命扬州士曹参军李宗臣到铸钱作坊,驱逐囚徒、工匠,发给他们盔甲。
李敬业将陈敬之在监狱斩首。录事参军孙处行抗拒,也被斩首示众,官吏中没有人再敢反抗。于是他发动了整个州的兵力叛乱,改用中宗“嗣圣元年”的称号。
在扬州设置三府:一个称匡复府,一个称英公府,一个称扬州大都督府。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不到十天时间,叛军人数已达十几万。
李敬业发布檄文到各州县,大意是说:“僭位临朝的武氏,人非温顺,出身寒微。当年充实太宗后宫,钻到空子侍奉太宗。太宗晚年,她又与太子淫乱。隐瞒先帝的恩幸,谋取后宫的宠爱,夺皇后之宝座,陷君主于乱伦。”
檄文又说她:“杀害姐妹,屠戮兄弟,杀害皇帝,毒死皇后。人神共愤,天地不容。”“包藏祸心,觊觎社稷。君王的爱子,被幽禁在别殿,武氏的亲族,都任命为高官。先帝坟上的黄土还没干,先帝托付的幼主又在哪?试看今天的中国,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这篇檄文文采斐然,武则天看了以后,问:“谁写的?”
有人回答说:“骆宾王。”
武则天说:“这是宰相的过失啊。此人如此才华横溢,却飘零流落,不被重用,怎能不反。”
李敬业找了一个长得很像前太子李贤的人,骗大家说:“李贤没有死,逃亡到城里,命令我们起兵。”于是侍奉他以号令天下。
魏思温劝李敬业说:“您用匡复社稷为口号,应当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进军,直接向东都洛阳进发,这样大家都知道您是为国为公而举义旗,四方就都会响应。”
薛仲璋说:“金陵有帝王气象,又有长江天险,足以固守。不如先夺取常、润二州,作为霸业的基础,然后再向北夺取中原。这样向前可以取胜,后退也有立足之地,是最好的计策。”
魏思温说:“崤山以东地区,豪杰们因为武氏专制,愤懑不满,听说您起事,都自己蒸了麦饭做干粮,拿着锄头做武器,等待南方军队到达。我们不乘此形势建功立业,反而畏缩不前,自己修建巢穴,让远近的人知道了,还有谁不离散呢?”
李敬业不听,让唐之奇守江都,亲自率兵攻打润州。魏思温对杜求仁说:“兵力聚集就强大,分散就衰弱。李敬业不聚集力量渡过淮河,召集山东的兵众攻取洛阳,失败眼看就要来了!”
朝廷任命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士兵三十万,前去讨伐。又削掉李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官爵,挖掉李敬业的祖坟,恢复他们的本姓徐。
徐敬业听说李孝逸前来讨伐,就从润州回师抵抗,在高邮的下阿溪驻扎。徐敬业派徐敬猷进逼淮阴,别将韦超、尉迟昭驻扎都梁山。
李孝逸进军,他的副手马敬臣进攻都梁山,斩杀了尉迟昭。到了十一月,韦超、徐敬猷相继兵败逃跑。徐敬业与李孝逸的部队隔下阿溪相抗。
李孝逸等各路军队相继到达,与徐敬业交战,几次都失败了。李孝逸害怕,准备撤退,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对他说:“现在是顺风,而且芦苇干燥,是火攻的好机会。”坚持请求决战。
徐敬业布下军阵,等了很久,没有决战迹象,士兵们都感到疲倦,军阵不再严整了。李孝逸出兵进攻,乘着风势纵火,徐敬业大败,被斩杀的士兵约有七千人,淹死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徐敬业等人骑马逃入江都,带着妻子儿女逃奔润州,准备经海路逃奔高丽。李孝逸进军驻守江都,分别派遣各将领追击徐敬业。
十八日,徐敬业到达海陵边界,被大风挡住了去路,他的部将王那相砍下徐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脑袋投降。剩下的党羽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擒获斩首,首级被送往东都。
陈岳评论说:徐敬业如果能够采用魏思温的计策,大军直向河、洛进攻,专以匡复大唐天下为目标,即使失败了,也是为国为天下,忠义之名可留。但他却妄想希求金陵的王者之气,以致变成真正的叛逆者,不失败更待何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