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正是北方突厥强盛的时期。唐高祖李渊初起兵时因势力太弱,曾经卑辞厚礼,称臣于突厥,要他们出兵相助,并且与他们约定:一旦攻下长安,土地、人口归李渊,金帛财物则归突厥。突厥连年犯边,给唐朝造成极坏的影响。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代州都督张公谨上了一道奏章说:因为突厥颉利可汗骄横无道,突厥发生内乱,建议乘机出兵讨伐。这年十一月,唐太宗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与其他各路兵马一起,共十万大军,分头出击突厥。对唐朝来说,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击战。过去对突厥不断和亲,送钱送物,却不能消除边患,边境上的战争互有胜负,无法洗雪被侵略的耻辱。这一次胜负如何?自从派出大军,唐太宗的心中就没有轻松过。不过,对于李靖这样的将领,唐太宗还是非常放心的。在扫平国内军事割据势力的过程中,李靖屡立大功,几乎百战百胜。唐高祖李渊曾经夸赞他说:“古时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之流,如何能比得上李靖呢?”
这些年来,李靖多次带兵抵御突厥,可谓知己知彼了。受命之后,他率领着三千骁骑,从马邑出发,乘敌人不备,直扑恶阳岭。
颉利可汗被李靖大败,吓破了胆,一直逃窜到阴山以北。为了等候时机东山再起,他施了一个缓兵之计,派遣执失思力为使者去见唐太宗,说是请求举国归附唐朝,他本人也要亲自来朝见大唐天子。
唐太宗见多年仇敌愿意低头,心中很高兴,就派鸿胪卿唐俭前去抚慰,又下诏让李靖带兵去接颉利。
李靖与另一员大将李世勣会合后,决定效法当年韩信破齐,虽然皇上有抚慰诏书,还是要带兵擒获颉利可汗。
李靖与李世勣的大军如同巨网一般无声地撒来,不仅颉利没有想到,就连唐朝君臣也都毫不知情。
大军一路疾行,沿途遇到颉利派出侦探军情的突厥人,将他们全部擒住,带在军中一同前进。行至阴山,共俘获营帐一千多个。
快要到颉利的巢穴时,李靖令手下将领苏定方率领二百名骑兵做先锋,自己随后跟进。正巧起了大雾,苏定方领命而去,一直跑到离颉利牙帐只有几里路的地方,才被敌人发现。突厥兵已是惊弓之鸟,仓促上马迎战,颉利自己跳上千里马抢先逃命。突厥兵群龙无首,被苏定方冲得乱跑一气。这时李靖赶到,大军一拥而上,纵马劈杀,突厥兵彻底溃散,一万多士兵被砍了脑袋,十几万男女成了俘虏,数十万牲畜被唐军缴获。颉利的妻子是隋朝时的义成公主,在乱军中被杀。颉利的儿子叠罗施被擒。颉利带着一万多残部想穿越大漠,被李世勣挡在碛口,无法通过,只得另投吐谷浑,最后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抓获,押送到长安。
唐太宗听到李靖击破突厥的消息,喜出望外,对侍臣感叹道:“朕听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过去国家在创立时,太上皇(指李渊)为了不使百姓受难,不得已而向突厥称臣,朕如何能不痛心疾首!朕志灭匈奴,一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仅仅派出一支偏师,便无往而不胜。过去的耻辱,难道不是一朝洗雪了吗?”
一直是唐朝边境大患的突厥败亡了,唐朝疆域由阴山一直往北扩展至大漠,恒安、定襄等地被收复。这年三月,与大唐毗邻的各少数民族慑于唐王朝的军威,各派使节齐集长安,给唐帝奉上“天可汗”的尊号,唐太宗非常高兴。此后凡与西方各国酋长有书信往来,皆自称天可汗。
贞观八年(634年),李靖因为脚上有病,行走不便,就上表请求卸任。唐太宗觉得历来身居富贵之中的人,大都贪恋名位,很少有能知足的,即使身患疾病,也要勉强支撑,而像李靖这样能够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人,实在不多见。因此,唐太宗特地下诏,准许他在家养病,不减俸禄,只需等脚病稍好一些之后,每过两三天到门下和中书两省去过问一下政事,并且又给他加了赏赐和名位。后来还赠送给他一根灵寿杖,以便他拄着行走。(www.xing528.com)
时隔不久,西北地区另一个游牧民族吐谷浑举兵侵扰凉州,唐太宗遣使宣谕,没起作用,于是下诏大举讨伐。
西北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吐谷浑又是一个善于骑射的民族,唐太宗认为用李靖这样的良将挂帅去征讨,才不至于误事。已经六十五岁的李靖再次出征讨伐吐谷浑。
第二年夏天,吐谷浑可汗伏允打了一个败仗之后,放火烧掉了野草,想饿死唐军的战马,然后率轻兵逃入大漠。李靖召集众将议事,诸将认为战马无草可吃,十分瘦弱,不能再深入大漠作战。侯君集说:“敌虏一向强悍,现在一败之后,如鼠逃鸟散,连侦骑都绝迹了,其君臣父子分散各处,失去联系,若去攻取他们,就像捡几颗草籽那样容易。现在如果不乘胜前进,以后必定后悔不迭。”李靖采纳了侯君集的建议,分两路乘胜追击,进入大漠。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走北道,侯君集、李道宗走南道。
不久,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与吐谷浑一部相遇,薛孤儿奋勇破敌,缴获了很多牲畜,唐朝大军得以补充了军粮。
几天之后李靖又在牛心堆、赤水源等地打败吐谷浑。
另一路唐军深入荒原,行了两千多里路,皆没有人迹。虽在夏天,霜雪不断,人啃冰、马吃雪,一路辛苦异常,终于在乌海追上伏允,经过一场战斗,唐军大胜。
李靖督率唐军转战追杀,翻越积石山,经过那里的黄河源头,到了且末。又听闻伏允已逃到突伦川,李靖率军继续追击,杀掉了数千名吐谷浑兵,缴获了十多万牲畜。伏允自己逃脱,其家属被捕。
不久,伏允在荒漠中走投无路,为左右的人所杀。伏允的儿子举国归降,唐王朝的又一个边患被扫平了。
在这次出征过程中,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因延误了军机,受到李靖的斥责。高甑生怀恨在心,诬告李靖谋反。唐太宗下令司法机构审查,结果高甑生因诬陷而获罪。李靖为了避嫌,不见任何人,甚至亲戚都很难见他一面。
对于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唐太宗没有吝惜官爵与赏赐,李靖被封为卫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与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尉迟敬德等二十四名功臣一起被画在了凌烟阁上,得到了极大的荣宠,也引起了无数后世人的羡慕。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这一年,唐太宗也逝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