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读罢陈价和任寿派人送来的奏章,马上叫兵部移文陕西巡按御史,令其速将统兵都指挥邢端逮问,至于刘清、任寿、陈价等人皆给予停薪留职、戴罪立功的处分。数日后的成化四年七月癸酉日,考虑到前番决定存在着不完美性,明宪宗再度出令,“命太监刘祥监督军务,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项忠总督军务,都督同知刘玉佩平虏副将军印,充总兵官,都指挥同知夏正、刘清充左右参将,统调京营及延绥、宁夏、甘凉等处军马,共13000(人)征剿固原反贼满俊”(《明宪宗实录》卷56)。
成化朝廷做出此番军事安排,尤其是将远征满俊之乱的重任交给了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项忠,让他“总督军务”,这是极富见地的。我们在前章里头已经讲过项忠,他是正统朝进士,曾经跟随明英宗远征漠北瓦剌,被俘后受命养马,后历经坎坷逃回,曾在广东、山东等地出任按察司副使。天顺三年(1459),他被明英宗擢升为陕西按察使,四年后的天顺七年(1463)又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全省。直到成化三年(1467),项忠才被新天子朱见深召回京师,主掌都察院。这样算下来,他在陕西前后待了近10年。更有项忠在此任职期间发廪振济灾民,开凿龙首渠及皂河,疏浚郑国渠和白渠,解决了许多的民生经济问题,故而在陕西当地享有极高的威望。(《明孝宗实录》卷190,《明史·项忠传》卷178。注:那时项忠还没有受命去平定荆襄流民之乱)也正因为如此,当接到陈价和任寿发来的有关明军进剿失利的奏报后,成化朝廷上下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让项忠来担当起固原平乱的重任,遂有上述成化四年(1468)七月癸酉日皇帝朱见深的那番任命与安排。
而对于这样的任命与安排,身在陕西平乱前线的任寿、陈价和刘清等人听到后可不怎么乐意,他们担心项忠一行人来了,会使自己失去立功赎罪的机会。于是几个人一合计,决定与吴琮所部合在一起,立即对石城再次发起进攻。哪想到这一回进攻不仅又没成功,反而败得更惨了。都指挥蒋泰、申澄战死,官军兵士死伤亦众,“遗失火器及马不计其数”(《明宪宗实录》卷57)。
消息传到北京,皇帝朱见深愈发担忧,兵部尚书白圭见之立即上奏,请求严肃处置陕西平乱前线失机误事官员任寿、陈价和刘清等,再马上简命一名游击将军,令其统领京营精兵5000人迅速赶往陕西去增援,与此同时还应“敕项忠等相机协谋,以收全功”。明宪宗仔细阅读了白圭的奏章,随后将它交给了内阁,让负有票拟之责的内阁大学士们去讨论讨论看。当时内阁阁臣是彭时、商辂和刘定之3人,他们对于京营的情况尤其是它的战斗力没看好,认为项忠统领的部队尚未到达前线正式开战,要是朝廷新任命的游击将军统领京营将士又赶到,平乱战争前线一下子不就多了一层领导,这样反而不利于项忠等施展手脚,由此看来,京营增援没那个必要。(《明宪宗实录》卷57)
也许是同朝为官相处甚欢的缘故,内阁阁臣的这般建议恰好说到了项忠的心坎上。在接到成化帝担心官军不足、考虑派遣京营前去增援的新敕谕后,项忠于成化四年十月给朝廷上了这么一道奏折,说:“奉命征剿反虏满四,寻蒙敕谕虑恐官军数少。今臣等所调各处官军、土军、京军及招募义勇人等33446员,足以灭贼。况今秋深寒冷,若又调在京并各处官军,路途往复,恐冬初河冻,贼得远遁,边军难以久留。今择九月十九日,总聚官军,申严号令。臣等分领而进,各离贼巢一二十里,俱要烽炮,彼此相接声势,远近相应,必先绝其水泉,烧其野草,扼其要路,招其协从”,“随机应变,务图进取,以收万全之功”(《明宪宗实录》卷59)。
上述这份项忠的奏折内容用两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京营精兵增援我不需要,征剿反虏满俊之方案也已制定好,只等数路大军合围攻取了。皇帝朱见深接到这样的奏章,还是一如既往地将其交予专业衙门兵部去来讨论。兵部尚书白圭见到项忠如此信心满满,“破贼方略甚为周密”,也就不再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了,只是建议成化帝敕令监督军务太监刘祥和总督军务、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项忠等早图剿灭反虏,“以收成功”。皇帝朱见深当即依之,随后便是静候项忠等人旗开得胜的喜讯了。(《明宪宗实录》卷59)
可一月之后,再度让明宪宗没想到的是,总督军务、右副都御史项忠却派人送来了这么一个奏折,说:“臣与太监刘祥、总兵官刘玉、都御史马文升等由金佛沟进兵,都御史王锐、参将胡恺等由李俊沟进兵,伏羌伯毛忠等由木头沟进兵,右参将夏正等由乱麻川进兵,都指挥姜盛由黑城子进兵,副总兵林盛由好水川进兵,都指挥张瑛由骡母川进兵。七路大军合围固原石城,满俊等反贼见势不妙,立即组织人马拼死反扑。臣与诸将全力夹攻,大败反贼,‘追斩贼首二百二级,中伤堕崖涧死者甚众,夺还铜炮、神枪以千计,牛羊、马骡二千余’。尤其是伏羌伯毛忠那一路军的作战尤为激烈,擒斩夺获数亦多。老将毛忠曾亲自率领4000名精锐兵士进攻石城的炮架山,他的侄儿毛海和孙子毛恺奋不顾身地冲到前头,躬冒矢石,夺取山北三峰头,然后乘胜上攻,又夺取了山西四峰头。叛贼窝铺百余处被烧,24人被抓,73人被斩首,‘堕崖死者甚众’,‘贼窘迫皆号哭,有自缢死者’。可十分不幸的是伏羌伯毛忠在战斗中为流矢所中,回至山半而卒。”(《明宪宗实录》卷60)
读完项忠的奏折,皇帝朱见深不由自主地说道:“眼前这番战局不正是朕所一直担心的啊!”尤其是老将毛忠的战死,大明天子为之十分痛惜,因为他是当时官军中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毛忠,凉州人,高祖哈剌歹,洪武中归附明朝,官至千户。后来毛忠袭职,初名哈剌,累功升至行都司都指挥同知、都督佥事,英宗皇帝赐名毛忠。天顺初年毛忠因跟随远征福建反贼有功而官升都督同知,充左副总兵,镇守甘肃。“复以剿虏寇功,特进左都督,年及七十,上乞致仕。”定西侯蒋琬等上奏皇帝,说毛忠虽老但未衰,仍可留守边疆。皇帝依之。后因毛忠在边效劳日久,被朝廷特升为伏羌伯,仍受命镇守甘肃镇。(《明宪宗实录》卷60)据称毛忠臂力绝人,善骑射,严纪律,抚将士,每逢征战,总是奋勇当先,由此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明史·毛忠传》卷156)换言之,毛忠是当时一片庸贪无能的大明军官中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可这样的良将现在却战死了,年轻皇帝能不伤心?!同时通过这件事情也让成化朝廷看到,要想彻底平定固原石城之乱还真不那么简单啊!(www.xing528.com)
果然,没过几天,皇帝朱见深又接到了总督军务、右副都御史项忠派人送来的奏报,其内说:“贼满四固守石城炮架山,我军四面攻围,势虽穷蹙,然众尚二万,恐河冻冲突而出,我军一哨不支,则势去矣。乞调原拟宣府、大同官军于偏头关捷路来援,及敕抚宁侯朱永统率精锐亟来固原,同臣等相机攻守。”(《明宪宗实录》卷60)
进士出身的项忠极其委婉地奏说:明军早已从四面八方围住了固原石城,并发起了进攻。而满俊一伙反贼也快要完蛋了,但他们毕竟还有20000人,万一乘着黄河冰冻选择一个方向突围逃跑,那明军偏师即使再怎么努力恐怕也难以阻挡他们了。因此项忠恳请朝廷速调宣大官军由偏头关抄近路前来支援,同时还请调抚宁侯朱永统率精锐京军前往固原助战。(《明宪宗实录》卷60)
皇帝朱见深接奏后还是沿用他的老套路,将项忠奏请之事交给兵部去讨论。同为进士出身的兵部尚书白圭等人岂会看不懂项忠奏折中的委婉说法,当场就对他的紧急求援大为恼火:想当初朝廷考虑给你增兵,你项忠说兵力已足,不需要了。现在又突然提出要火速增援,且点名要抚宁侯朱永统兵,这岂不是出尔反尔?与兵部官有着一样不舒心的还有皇帝朱见深等人。不过在势态严峻、军事紧急的情况下,大家还真顾不上去讨论项忠的是非得失,所关注的是如何迅速调兵去增援。兵部早就力主该主张,现在依然提议选调京营精锐前往固原。但内阁阁臣彭时和商辂等人还是认为,尤其敕令抚宁侯朱永统率京营精锐远道而去增援,倒不如直接敕命游击将军许宁率领离固原近些的大同、宣府3000精兵前去固原助战,京营依然不动。前章说过,皇帝朱见深自小起在惊恐中长大,现在听说京营可以不动了,心中顿感吃了定心丸似的,随即批准了内阁的建议,并令人予以实施。(《明宪宗实录》卷60)
再说那时在固原军事作战前线的总督军务项忠还真是个足智多谋的干练人才,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支援;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实施对敌打击:先令人将石城的水源切断,给敌人制造混乱。果然,断了水的叛军受不了没水的困苦,纷纷出城汲水。项忠立即命令明军将士将他们给一一射杀或捕获。与此同时,他还亲率延绥官军精锐攻至石城东门外,列阵对敌,并调庄浪、甘肃等地官军切断从石城通往黄河的道路。(【明】谈迁:《国榷》卷35)
这时被困在石城内已久的满俊等人眼看自己就要被瓮中捉鳖了,赶紧想着逃生计策。经过一番搜肠刮肚,他终于想到了一计,随后便派人到明军军营里去,说要向项忠和与项忠同赴石城的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马文升两人投降。项忠听后觉得不对劲,投降就投降呗,哪有挑三拣四的,再说自己与马文升都是文臣,要是满俊这些土达耍起阴谋,来个武力劫持,那可麻烦大了。想到这里,他先答应了下来,然后去找总兵官、都督同知刘玉商议。刘玉本是宦官曹吉祥的家奴,正统、天顺年间参与了曹吉祥远征麓川、兀良哈等一系列军事行动,积功至千户、都指挥佥事、都督佥事。史称刘玉“勇决过人”,在与满俊叛军作战过程中出力最大。当项忠找他说及满俊请降内含蹊跷时,刘玉毫不犹豫地当场允诺,竭诚配合总督军务官,演好受降这出大戏。(《明史·项忠传》卷178,《明史·刘玉传》卷175)
转眼就到了受降日,即成化四年(1468)十一月下旬的一天,按照事先的约定,项忠和刘玉没带任何随从,各自骑了一匹马,来到石城大门口,见到大门开着,就对准里边喊道:“满俊、满,你们听着,朝廷命令我等前来接受你们投降。你们现在无路可走了,还是赶紧归降吧!”城内的满俊叔侄听到喊话便向远处张望,大概是想看看远处有没有大批随从或疑兵。而就在这时,项忠突然向前猛冲过去,一把抓住了满,然后迅速向后撤回。四处张望的满俊被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给惊呆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一介文臣会来这一手,等反应过来后他立马下令:关闭城门,死守不出!项忠一看,竟然是这等情势,于是命令手下将士将一根根木头捆绑起来,做成临时木桥,又让另外一些将士去背土,用来填塞石城周围的壕堑。与此同时,他还令人将军中铜炮抬到阵前,对着石城不断地进行轰击。这下龟缩在石城内的叛军可遭罪了,“死者益众”(《明史·项忠传》卷178)。
但即使这样,叛军还是不肯投降,这可怎么办?项忠苦苦地寻找着破城计策。巧了,就在这个时候,敌人居然将机会“送”上门来。有个叫杨虎狸的满俊爱将,由于无法忍受日久断水的痛苦,就乘着黑夜偷偷地出城汲水。可他刚刚走到城门外,就被明军逮个正着,随即被押往总督军务官项忠处。项忠当场宣布,饶他不死,并送了他金带钩等好多珍贵之物,当然交给他的任务也不轻,即让他回城去,设法诱使满俊出城来迎战明军。再说那贪财的杨虎狸拿了项忠送的财物,乘着黑夜很快地回到了石城内,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不过,他没忘记与项忠的约定和自己将要得到的更大的好处,于是时不时地在满俊面前说些明军如何不堪一击的鬼话。杨爱将说的次数多了,满俊内心也慢慢地起了变化,觉得总不能老这样窝窝囊囊地缩在城里,坐以待毙,应该乘着明军“疲惫”时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的打击。有一天,满俊发现,城外明军三三两两,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他立即来了精神,令人打开城门,杀了出去。明军将士当即丢盔弃甲,拼命逃窜。满俊见之顿时大喜,随即一股脑地向前追杀,追着追着,突然间明军伏兵四起,当场就把他给逮住了。听说满俊被逮,项忠与都督刘玉立马下令,对石城再次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不久石城被攻破,“尽获余寇”。明军当场毁了石城,并“凿石纪功”(《明史·项忠传》卷178,《明宪宗实录》卷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