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初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女真

明初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女真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初女真有三大部:生活于牡丹江、绥芬河与长白山一带的是建州女真,分布于松花江流域的是海西女真,而散居于黑龙江与库页岛等地的是野人女真。就以上述的明初女真三大部而言,最先雄起的是建州女真。不曾想到,这事过后没多久,凡察侄儿、猛哥帖木儿儿子董山从野人女真人手中赎回了建州左卫的旧印,随后又将该事上报给了英宗朝廷。

明初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女真

成化帝当政后遇到的第一个北方边患是辽东女真之乱。女真又名女直,是生活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因在宋朝时避讳宋真宗之庙号而被改称为女直,元明沿袭之。明初女真有三大部:生活于牡丹江、绥芬河与长白山一带的是建州女真,分布于松花江流域的是海西女真,而散居于黑龙江与库页岛等地的是野人女真。无论哪一部女真,他们都随着洪武四年(1371)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进献辽东图籍而归附于大明,或者说名义上是如此。明成祖第一次亲征漠北后,为了进一步稳定辽东局势,遂于第二年即永乐九年(1411)令人在特林(库页岛对面的庙街,今名尼古拉耶夫斯克,为俄罗斯占领)设立大明东北地区高级别军政合一管理机构——奴儿干都司,并将活动于白山黑水地区包括女真三大部族在内的各部落首领封为卫指挥使、所千户等官,令其“各援以官职而不相统属,各自通贡而不相纠合。是以百年以来无东北之患”(【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兵部四·女直》卷55)。

“无东北之患”,张萱所指的当是明初百年,即便如此,那也并不意味着此段时间里辽东地区就风平浪静了,恰恰相反,暗波汹涌,纠纷不断。就以上述的明初女真三大部而言,最先雄起的是建州女真。对此,明太宗朱棣似乎及时地意识到,并于永乐元年(1403)下令设立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以统率部众早早放牧于绥芬河流域的女真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朝鲜《李朝实录》中作“於虚出”,笔者注)为建州卫指挥使,赐名李诚善,“余为千百户所镇抚,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明太宗实录》卷25)。阿哈出有两子:释加奴和猛哥不花。永乐八年八月,明成祖亲征漠北,释加奴统率部众从征。“以从征有功”,明廷“升建州卫指挥使释家(加)奴为都指挥佥事,赐姓名李显忠”(《明太宗实录》卷107)。永乐九年(1411)九月,“释加奴举猛哥不花为毛怜卫指挥使。初,永乐三年(1405)设毛怜卫,以头人巴儿逊为指挥使;至是从释加奴请,以命其弟”(《清史稿·阿哈出等传》卷222)。永乐十年(1412),释加奴被明廷擢升为建州卫指挥佥事。(《明太宗实录》卷129)宣德元年(1426),释加奴病死,儿子李满住承袭职位,后又被明廷升为都督佥事。

跟随着建州卫胡里改部迁徙的脚步,女真斡朵里部众在他们的首领、建州卫指挥佥事猛哥帖木儿的带领下,也来到了绥芬河流域,依附着建州卫过着放牧生活。后因建州卫都指挥释加奴即李显忠的推荐,猛哥帖木儿于永乐九年被明成祖擢升为卫指挥使(《明太宗实录》卷119)。五年后的永乐十四年(1416),明廷下令析置建州左卫,以斡朵里部首领、建州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明太宗实录》卷173)宣德元年(1426),明廷又升“建州左卫指挥佥事猛哥帖木儿为都督佥事,赐冠带”(《明宣宗实录》卷13)。

猛哥帖木儿有个弟弟叫凡察,据说本领不错,也忠于朝廷,宣德中期明宣宗升他为建州左卫指挥佥事。后又因招抚远夷归附有功,他被明朝政府擢升为都指挥佥事。(《明宣宗实录》卷88)宣德八年(1433),明廷在升建州左卫土官都督佥事猛哥帖木儿为右都督的同时,再次擢升都指挥佥事凡察为都指挥使。(《明宣宗实录》卷99)

可就在这次朝廷升职任命下达没多久,野人女真木答忽、木冬哥、哈当加等纠合七姓野人寇掠建州左卫,“杀死都督猛哥帖木儿及其子阿古等,尽取其财”。哥哥被杀后,幸免于难的弟弟凡察随即上告朝廷,请发明军,问罪野人女真。(《明宣宗实录》卷110)但明宣宗没答应他的请求,只是派了“都指挥裴俊前往斡木河招谕”,哪想到中途又遭遇了“贼寇”袭击,寡不敌众。就在这个紧急关头,闻及消息的凡察立即率领部众前来救援,杀退了“贼寇”。由此,凡察被明廷破格提升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掌卫事(《明宣宗实录》卷108,《清史稿·阿哈出等传》卷222)。

再说猛哥帖木儿遇难时,他的儿子董山已经长大成人,且拥有一部分自己的势力。有鉴于此,正统二年(1437)十一月,明廷下令,“命故掌建州左卫事右都督猛哥帖木儿子董山袭为本卫指挥使”(《明英宗实录》卷36)。按照中央朝廷的构想与设计,既然建州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不在了,现在提拔他的弟弟凡察来主掌左卫之事,同时又让猛哥帖木儿儿子董山袭职,这可谓两全其美。哪想到朝廷敕命一下达,建州左卫这边就开始不断地“冒事”出来。(www.xing528.com)

先是凡察上奏朝廷说:“我哥哥遇害时,野人女真人对我部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不说金银财宝的损失,就连朝廷颁赐我们建州左卫的卫印也让他们给抢去了。现请朝廷补给我们一枚卫印。”明廷接奏后随即依了他们,派人送去了一枚新的卫印。不曾想到,这事过后没多久,凡察侄儿、猛哥帖木儿儿子董山从野人女真人手中赎回了建州左卫的旧印,随后又将该事上报给了英宗朝廷。英宗朝廷没做更多的考虑,当即降敕建州左卫,让凡察和董山交出旧印,并令他们叔侄“协同署事”(《明英宗实录》卷38)。但凡察、董山接到朝廷敕令后并没有立即照着办事,而是敷衍推托,一拖再拖,在两年后的正统五年(1440)年底,眼见事情实在不好再拖了,就上奏朝廷说:“建州左卫旧印是祖上留下来的,我们做子孙的理应要好好地保留着。至于新印,那是朝廷近来颁赐给我们的,是我们行使权力的官方认可的象征。”一句话,无论是旧印还是新印,凡察和董山都不愿意交出来。这下可将英宗朝廷给难住了,小杆子皇帝朱祁镇为此十分气愤地再次降敕,说:“朕惟朝廷自祖宗建立天下诸司,无一卫二印之理,此必尔二人以私意相争。然朝廷法度已有定制,尔等必当遵守。敕至,尔凡察仍掌旧印,尔董山护封如旧,协心管事,即将新印遣人进缴,不许虚文延缓,以取罪愆。”(《明英宗实录》卷73)

小皇帝的敕令到达辽东后,凡察和董山依然不予理睬。两个月后的正统六年正月,似乎已经品出个中滋味的英宗朝廷下令,对勤于来朝进贡、“忠于”朝廷的董山进行升赏,将他由建州左卫指挥使提升为都督佥事。(《明英宗实录》卷75)可事后大明君臣却发现,这一招还是不管用,董山仍然捂着手中的建州左卫旧印不上缴上来,这下可怎么办呢?

半年之后的正统六年(1441)八月,久闻朝廷左右为难的辽东总兵官都督佥事曹义上奏说:“凡察、董山叔侄争掌建州左卫印,曾一同到开原来向臣当面陈述理由,然各执一词,纷纭不已。臣也反复向他们讲述朝廷的规制和法纪,但是否能起什么作用就不得而知了。就凡察和董山叔侄两人在部属中的影响而言,似乎是更多的人向着董山,不过凡察的势力也不可低估,且他还口口声声说要到北京来面见圣上,虽为臣所劝住,但他心中却怏怏不乐,终难安静。臣听说,永乐中海西野人都指挥恼纳、塔失叔侄争印,太宗皇帝令恼纳掌忽鲁哈卫,塔失掌弗提卫,其人民各随所属。今兹事体与彼颇同,请设建州右卫以处凡察,庶消争衅,以靖边陲。”(《明英宗实录》卷82)

明英宗接奏后回复,叫曹义来朝,与廷臣们一起好好议议这事。半年后的正统七年(1442)二月,英宗朝廷终于采纳了曹义的建议,正式决定:“分建州左卫设建州右卫,升都督佥事董山为都督同知,掌左卫事;都督佥事凡察为都督同知,掌右卫事。董山收掌旧印,凡察给新印收掌,并升建州左卫指挥使塔察儿为指挥佥事……”(《明英宗实录》卷89)

大明朝廷的这一决定,意味着影响明清数百年历史的建州三卫建制至此完全确立。不过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样的中央朝廷决定所带来的未来潜在影响还不够明确和清晰,人们所看到的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