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是个大地区概念,位于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东北方,北临桂林府、西为柳州府,南向梧州府,东邻平乐府。如果由西北向东南观之,柳江、黔江和浔江三江相接,后两者交汇于桂平县,桂平县金田村就是近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地方。而三江沿岸的柳江、象州、武宣、桂平、武靖、平南、藤县、安平、梧州(苍梧)一线总长度就达数百里,南北之间的宽度也有上百里,这里万山盘矗,山含砑嶻嶪,主要是由瑶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生活,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设施几乎无从谈起,“盖有孤藤渡峡磵如徒杠也”。就是说人们出行从这山到那山去,只得借助山上的野藤吊臂过去,犹如电影《人猿泰山》里头的镜头那般,故而人们称该地方为大藤峡。“峡北岩峒以百计,如仙人关、九层崖其极险阨者;峡以南有牛肠、大岵诸村,皆缘江立寨。藤峡、府江之间为力山,力山之险倍藤峡焉。又南则为府江,周遭盖六百里,其中多冥岩山奥谷,县磴绝壁。入者手挽足移,十步九折,一失足则陨身数百仞下。”(【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平藤峡盗》卷39)
○ 前朝积弊与成化之初大藤峡地区的上林之乱和梧州之乱
正因为如此,自唐宋以来,大藤峡地区一直是中华帝国的羁縻府州县特区,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对于当地实行的是土官土司管理制度,但在其周围及要隘地方往往驻扎朝廷军队,以防其不测。由此一来出现了汉族与壮族、瑶族势力相间以及中央与地方势力相间的复杂格局。但总的来说,还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势力占了绝对的优势,换言之,这是中华帝国中央政府不太容易管辖的地区。史载:大藤峡“中产瑶人,蓝、胡、侯、盘四姓为渠魁。力山又有僮人,善傅(通“敷”)毒药弩矢,中人无不立毙者,虽四姓瑶亦惮之”(【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平藤峡盗》卷39)。民族之间的相互仇杀司空见惯,土司与土官之间的争斗也随时上演。
明朝建立后沿袭了过去历代的做法,即实行土官土司管理制度,但自洪武到正统长达七八十年的时间里,这里没有一天真正安宁过。景泰末年,大藤峡瑶民在头人侯大狗的带领下,发动了反明叛乱,“啸聚万人,修仁、荔浦、力山、平乐皆应之。攻堕郡县,出没山谷,守吏不能制。”当时明廷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北方,对于大藤峡之乱采取了“招抚縻之”。但实际上这一招并没什么效果,相反局势到了后来越来越恶化。天顺中期,叛乱扩大到了整个广西东部和广东西南部。叛乱者所过之处,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论是官还是民都为之所害,玉石俱焚。待在北京明皇宫里的复辟皇帝明英宗不断接到南方警报,除了发发诏令:“能捕大狗者,予千金,爵一级!”他已一无所能。以此相对,大藤峡之乱开始蔓延到广东境内的高州、廉州、雷州,“所至残毁,两广守臣皆待罪”(【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平藤峡盗》卷39)。
天顺八年(1464)正月二十五日,即明英宗驾崩后的第9天、明宪宗登基即位后第4天,广西都指挥司都指挥邢斌派人送来一份加急奏章,18虚岁的新皇帝朱见深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奏章中说:去年即天顺七年(1463)十一月,柳州地区的叛乱瑶民看到朝廷大军驻扎在梧州(靠近广东地界),就乘机对柳州府以南的上林县(广西南丹以南)村社40多处发起了突然袭击,杀死和掠走男男女女500余人,抢劫“马牛财畜无算”。大藤峡东边的桂林、平乐等府和荔浦、富川等县各处叛乱瑶民更是无恶不作,当地虽有一些哨守分捕官兵,但人数实在太少了,难以应对,恳请朝廷及早明示如何处置。朱见深读完奏章,头皮都要发麻了,怎么办?他静心想了一会儿,随后便把奏章下发给兵部。兵部官在经过一番讨论后上奏,“请移文总兵官泰宁侯陈泾(当时驻兵在梧州城)等严督所在官军,固守城池,仍选将调兵往彼征剿。若广东贼已诛灭,速旋师广西,捕贼安民”(《明宪宗实录》卷1)。
明宪宗在国家大事的定夺方面可不像他的父亲明英宗,一般来说,他都要先听听专业对口衙门臣僚的意见。要是自己拿不出更好的主意,他就会依了臣下的建议。这回也是的,兵部官一上奏,他当即批示同意,随后便是敕文下发广西。(www.xing528.com)
可谁也没想到这敕文下发后的第四天,又是那个广西都指挥司都指挥邢斌派人送来了一份加急奏章。十分明显,前番敕文还没来得及到达广西,那边可能出了更大的事情,否则这个叫邢斌的怎么这么快地又上进奏章了呢!明宪宗急不可待地打开看,发现果不出其所料,邢斌在奏章里说:去年即天顺七年(1463)十一月十三日,鉴于大藤峡叛乱已经蔓延到了广西东部这样不堪的情势,正驻兵在梧州城内的总兵官泰宁侯陈泾会同太监朱详、巡按御史吴璘、按察司副使周、佥事董应轸、布政司右参议陆祯、都指挥杜衡与翟政、土官都指挥岑瑛等在城中商议调兵防御之事。因为白天没讨论出什么结果来,大家也就各自回去休息了。哪想到就在那天夜里三更时分,叛乱瑶民架起云梯窜入梧州城,抢劫官库,释放罪囚,杀死军民无数,并绑票了广西按察司副使周,由此引发城中大乱。总兵官陈泾等人听到城中乱哄哄,赶紧起来,一打听才知是怎么一回事,但他也不敢做出什么其他军事应对举措来,只是拥兵自卫而已。而叛乱瑶民见到官军居然是如此怯懦,顿时胆子就愈发大了,迅速闯入官方军械库和国库,将库内的武器与财物抢劫一空。就在这时,已退休的布政使(相当于省长)宋钦实在看不下去,挺身而出,想以大义来劝谕叛乱瑶民。可瑶民哪能听得进去,当场就将这位省部级老干部给杀了,然后继续挟持着人质周向城门口走去。总兵官陈泾见此,只得派人与叛乱瑶民谈判,大约到天快亮时,双方谈妥,官方打开城门放出生路,瑶民当即释放人质周。就这样,眼睁睁地望着毫发未损的700多个叛乱瑶民扬长而去,而在城内拥有数千官兵的总兵官陈泾却呆若木鸡,毫无所为。明宪宗读到这里,愤愤说道:“梧州,蕞尔小城,总兵、守镇、巡按三司俱拥重兵驻城中,乃为小贼所篾视,况遇大敌乎?”随后他下令,让兵部官去讨论一番,拿出个处理意见来。(《明宪宗实录》卷1)
○ 大藤峡瑶人之乱越出广西,蔓延广东西南地区
明宪宗话音刚落,有个近侍又呈上来了一份急报。这份急报是广东清远县知县谢智写的,其中说道:去年即天顺七年(1463)十一月,广西流贼夜入广东清远卫城,守城官军闻风而逃,致使城楼被毁,民屋被烧,监狱里的犯人被放走,驿丞钟奎当场遇害,清远县城官民男女和财物多为劫夺,在折腾了整整3天后,叛乱瑶民才撤离走。而在此过程中广东按察司佥事王鼎和都指挥佥事尹通就在城内,但他们却按兵不动,任由瑶民们蹂躏。明宪宗读完谢知县的奏报后气得快要发抖了,当即命人将兵部官叫来,让他们好好勘实一下两广“贼情”,再拿出个处置方案来。(《明宪宗实录》卷1)
兵部的处置方案还没来得及拿出来,又有瑶民之乱的告急文书不断地送达明皇宫:天顺八年(1464)三四月间,广西叛乱瑶民窜入广东地界内,劫掳广东肇庆的新兴、阳江、石康等县及雷州、廉州和高州等处官民财畜,(《明宪宗实录》卷3)杀害乌家驿驿丞林安、绑架海北盐课提举司提举邹贤、翁良等,并劫掠男女老少420余口。(《明宪宗实录》卷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