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明朝惊险之变,朱见深夺嫡受惊

大明朝惊险之变,朱见深夺嫡受惊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23岁的小杆子皇帝朱祁镇在宫廷大珰、“父师”王振的大力蛊惑下,轻率地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随即匆匆地带上数十万大明军北行远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与孙太后极端自私的丑陋人性相比,“暂总百官”的郕王朱祁钰和以兵部尚书于谦为代表的文官群臣们在这个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则表现出高度的大局意识,他们迅速行动起来,领导人们积极备战,保卫大明。

大明朝惊险之变,朱见深夺嫡受惊

那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23岁的小杆子皇帝朱祁镇在宫廷大珰、“父师”王振的大力蛊惑下,轻率地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随即匆匆地带上数十万大明军北行远征。在经历了连日的非风则雨之磨难与折腾后,最终感到天不时地不利和人不和的大明正统天子不得不收回了继续亲征瓦剌的成命,下令班师回京。而就在回京的途中,在河北怀来县城南的土木堡遭遇了也先指挥的瓦剌军的伏击,大明御驾亲征队伍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明英宗实录》卷181,【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土木之变》卷32)

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上下莫不震惊,“中外汹汹,朝不保暮”(《明宪宗实录》卷1),“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恟恟,群臣聚哭于朝”(《明英宗实录》卷181)。正是在这样的非常情势下,正统天子御驾亲征前授命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正统皇帝的亲弟弟、明宪宗朱见深的亲叔叔被孙太后特命“暂总百官,理其事”(《明英宗实录》卷181)。按照孙太后的此番懿旨,大明朝廷百官们暂时由朱祁钰领好班,国家日常事务处理好也就行了。再说得白一点,她要看住皇位,要将它留给自己的宝贝“儿子”朱祁镇,根本就没想让朱祁钰登基当皇帝,哪怕是暂时的代理皇帝名分都不愿给。

与孙太后极端自私的丑陋人性相比,“暂总百官”的郕王朱祁钰和以兵部尚书于谦为代表的文官群臣们在这个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则表现出高度的大局意识,他们迅速行动起来,领导人们积极备战,保卫大明。

即使如此,面对非常之时的非常之势,作为当时领导核心阶层的主要人物于谦还是有着阵阵的不安。尽管孙太后、钱皇后按照“绑匪”也先的要求,偷偷地奉献了一大批的金银财宝,尽管正统帝朱祁镇本人也派了使者回京来要去了一大批珍宝去讨好也先,可六七天过去了,御驾回还依然无望。如果君位长时间这样空缺,大明帝国的人心就会变得很不稳定。不是人们常说:“国可不能一日无君!”正是在这样的不得已的情况下,从保住大明江山社稷角度来考虑,不得不还要拥立一个新君。虽然这样做很对不起正统帝,也可能为自己的将来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患,但于谦认为:自己一心为公,光明磊落,满腔热血,上可昭示天界神灵,下不欺瞒黎庶百姓。即使日后正统帝复位了,想必他也能谅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啊!想到这里,他就联合了一些朝臣,上请皇太后孙氏速定新君,以固邦本,以安人心。(《明英宗实录》卷181)

尽管于谦等人的上奏说得很含蓄、很巧妙,但对于孙太后来说却是不小的刺激与震惊。这些天来她日日夜夜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坦率而言,与历史上大腕级的政治女星吕雉、武则天等相比,孙太后孙美女算不上是什么厉害人物。宣德年间皇帝老公在世时,这对活宝夫妻一唱一和地导演了一出“逼宫”闹剧,虽说他俩达到了事先预期的目的,但也让杨士奇等正直大臣从内心深处予以鄙薄,由此可见其伎俩的水准了。而今皇帝老公已作古,孙太后那张漂亮的脸蛋也早就不管用了,剩下的就是让人一看就能看到底的“美人心计”。面对大臣们的上请,孙老美女装聋作哑地给出了这样的回应:你们不是要我速立新君吗?按照惯例,新君就该由皇太子来担任。而正统皇帝在被俘时他的正宫里头还没有产出龙仔来,现在要想速立新君就必须得从正统后宫庶出皇子中选立一个为皇太子。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日即土木堡之变后的第6天,孙太后让司礼监太监金英传旨:“立(正统)皇帝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明英宗实录》卷181)

当时朱见深有多大?才不到两周岁(3虚岁),所以说皇太后孙氏的这道圣旨简直就是糊弄朝廷大臣的,故而当金英传达完孙太后的懿旨时,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娃娃当皇太子,何以能领导全国人民共渡眼前的国难呢?也算皇太后孙美女“聪明”,两天后的八月己巳日即二十二日,她赶紧做了“补救”,让人宣诏:“迩因虏寇犯边,毒害生灵,皇帝恐祸连宗社,不得已躬率六师,往正其罪。不意被留虏庭,尚念臣民不可无主,兹于皇庶子三人之中选其贤而长者,曰:‘见深正位东宫,仍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天下。’呜呼,国必有君而社稷为之安,君必有储而臣民有所仰,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明英宗实录》卷181)

其实这几天孙太后的算盘打得叮当响,宝贝“儿子”朱祁镇亲征前确立了同父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而朱祁钰在晴天霹雳般的土木堡之变后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大体上还是得体的和得人心的,加上其身份很特别,是当时国难之际最为合适的皇帝人选,于谦等朝臣上请的也正是要立朱祁钰为新君。可孙太后不乐意,道理很简单,因为朱祁钰不是她生的,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生母是吴贤妃。(《明史·景帝本纪》卷11)一旦立了吴贤妃生的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必将会尊崇自己的老妈吴贤妃,而孙太后即所谓的正统帝“生母”就会被冷落下去。更有麻烦的事情可能还在后头,一旦朱祁钰当了皇帝,要是他的哥哥正统帝从漠北回来了将会受到何等的安排呢?要是朱祁镇不再当皇帝,那么大明皇家的帝统就得让朱祁钰这一支来传承下去了!想到这里,孙太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在贴身太监的提醒下,她最终拿定主意:先立宝贝“儿子”朱祁镇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再次强调郕王朱祁钰的“辅代”地位,就如周公辅助成王一般。这样一来就确立了大明帝统不论正统帝能不能回来,帝位一直在为他留着。哪想到国难之际的大臣们却对此很不买账,尤其是以于谦为代表的主张拥立朱祁钰为新君的朝臣们征引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传统儒家的大道理来说事,一下子就将孙太后等人的英宗皇位保留主张给巧妙地顶了回去。而孙太后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不管国事究竟如何危急,就恪守一条,对册立新君之事三缄其口。(《明英宗实录》卷181)

可事态的发展却远远超乎孙老美女的意料,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三日,郕王朱祁钰来到午门旁左顺门朝见百官。按照往日的做法,他要与大臣们一起商议国事。这时,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会合朝廷众臣,突然上章,弹劾误国殃民的权阉王振一党。(《明英宗实录》卷181)

听完了陈镒的上奏谏言后,大多先前被迫屈从于王振与正统帝淫威之下的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跟着上言,纷纷表示:陈都御史所言极是,必须要坚决清算王振一党!郕王朱祁钰一一听着,尽管一两个月前自己还是一无所虑的皇弟藩王,但自从接受皇兄嘱托留守北京那一刻起,他就逐渐感觉到大明这潭子水很深啊!从表面看上去,正统天子北征蒙尘似乎是权阉王振惹的祸,但实际上全是皇兄他自己犯的错。要是没有皇兄的纵容,王振哪来那么大的能量与权势呢?所以说当下之势要想清算王振一党,就不可能不触及皇兄他本人。而自己代理天子之职才几天,就要伤筋动骨地搞大行动,这可万万使不得啊!想到这,朱祁钰言简意赅地跟大臣们这般说道:“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明英宗实录》卷181)(www.xing528.com)

说完,他就起身朝左顺门里头走。哪想到情绪激动的朝廷百官们疾步向前,立即跪倒在地,恸哭不起。大家边跪边哭诉道:“圣驾被留,皆(王)振所致。殿下若不速断,何以安慰人心?”这时负责皇帝朝见仪仗与保卫的王振同党骨干锦衣卫指挥马顺在旁大声呵斥:“王振已为国家死于土木堡前线,你们在此还啰唆什么!”七八天了,朝廷百官们一直处于极度的悲愤之中,正愁得无处发泄。而向来作威作福的马顺却没看清形势,仍想以正统时期的那股霸气和杀气来欺凌、喝退大臣们,哪想到他这一呵斥就如在朝廷上下充满对王振一党愤怒的火药库上扔下了一枚燃烧弹,立即将人们的愤怒之火给彻底点燃了。给事中王竑率先奋跃而起,大声怒斥,并死死抓住马顺的头发猛击之。众臣见后纷纷涌上来帮忙,一时间原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官僚们的拳头犹如密集的雨点一般落下,不多一会儿,马顺被打得眼珠突出,脑浆四溢,血流如注,当场毙命于殿廷。(《明英宗实录》卷181,《明史·王竑传》卷177)即使如此,怒火未消的朝廷众臣还没有退去的意思。他们又上请郕王,要求进一步惩办王振逆党分子,并当廷打死了正统帝“父师”王振的两个同党内官毛贵和王长随,且还籍没了权奸首恶王振之家。(《明英宗实录》卷181)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左顺门事件。”

左顺门事件虽说大快人心,但也给了于谦等朝廷大臣一个提醒:尽管代行皇帝之职的郕王朱祁钰及时地接受了大臣们的谏言,妥善地处理了应急突发事件,不过他毕竟还是个代理皇帝。再说这几天来不断有边疆急报:瓦剌也先押着大明正统天子从宣府来到大同,一路敲诈勒索,名义上出面的都是正统皇帝,特别是在大同城下,瓦剌军吃喝拉撒拿全由大明官方来买单,这叫什么事呀?强盗打我们打累了,我们反过来还要好好地犒劳他们、奖励他们?这不是明摆着犯贱!通盘考虑这一系列问题,于谦等人感觉到,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得马上拥立新君,否则后患无穷。就目前情势而言,也先很有可能会有恃无恐地再来犯边,更有可能会押着俘虏皇帝到处乱窜,每到一处就让正统天子对着大明臣民发号施令。而我大明臣民听谁的?是以郕王为首的新中央朝廷下发的谕令还是无耻的俘虏皇帝朱祁镇的临阵喊话?从国家与民族的大局出发,于谦觉得自己必须得与同僚们好好地说说。

当他将自己的担忧与打算同王直、陈镒、胡濙等朝廷同事一说起时,大家都感到,无论如何再也不能不速立新君,且必须在上请时给孙太后直接点明,免得她老揣着明白装糊涂,进而误国坏事。于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九日即土木之变后的第15天,于谦与文武百官同僚合辞上奏皇太后孙氏,说:“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明英宗实录》卷181)

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却偏偏又来了。当宫廷太监将以于谦为首的朝廷百官上请奏疏呈达孙太后手中时,这位曾经将一代风流天子弄得神魂颠倒的大美女却一下子蒙了,除了嘟嘟囔囔地表露出本能的抵触情绪外,她还能为自家的宝贝儿子做什么呢?拒绝大臣们的上请,再拖延下去?等宝贝儿子正统帝回来再定夺?可问题是眼前这一关就很难过去,朝廷百官们还在外廷等着回音呐,如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保不准会再次发生五六天前的左顺门事件。说起这个事件,孙大美女就要魂飞魄散,早就听宫廷太监李永昌等人描述过了,那场面太暴力太血腥,且发生地距离后宫是那么的近,即使是事情过那么多天了,想起来还让人一身冷汗。看来啊,今天的廷臣奏疏上请还不能不批准。孙太后在反复思虑着,身边的太监也在不时地提醒着:“皇太后,大臣们正等着回音呢!”经这么一催促,美女太后孙氏终于拿定了主意,恩准了众臣的上请,随后下达懿旨:“卿等奏国家大计,合允所请,其命郕王即皇帝位,礼部具仪择日以闻。”(《明英宗实录》卷181)

皇弟朱祁钰要当皇帝了,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飞遍了京师内外,也飞到了漠北塞外。正在瓦剌那里当“肉票”的正统帝听到消息后,虽说是万箭穿心,但也无可奈何,思来想去,倒不如自己做个顺水人情,于是他就派了岳谦、梁贵等人前往北京,口传谕旨,同意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即位。(《明英宗实录》卷183,《废帝郕戾王附录》第1)

这样一来,到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初六,即预定的新皇帝登基即位的日子,大明帝国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共推郕王为帝。就在这一天,大明帝国历史上第七位皇帝朱祁钰在北京明皇宫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遥尊被俘皇帝朱祁镇为太上皇帝,重申皇兄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以明年为景泰元年(1450)。(《明英宗实录》卷183,《废帝郕戾王附录》第1)朱祁钰由此被人称为景泰帝、景帝或明代宗。(《明英宗实录》卷183,《废帝郕戾王附录》第1;《明英宗实录》卷186,《废帝郕戾王附录》第4;以上内容也可详见笔者《大明帝国》系列之瑏瑣《景泰、天顺帝卷》上,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大明易主,原本由父皇做主的这艘帝国巨轮现在改由皇家亲叔叔来掌舵,这对于当时还在内宫里只会吃奶和玩耍的不到两岁皇太子朱见深来说,除了懵懵懂懂地感受到外面发生惊心动魄的大变故和内廷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惊恐外,还真不懂得这到底是为什么?更不会知道第二次大惊恐又将不期而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