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管理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
案例一:大部分学生入学以来在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经分析,原因如下:(1)自身内在的因素: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2)外部因素:班级没有具体的规矩约束,使其放任自由,散漫贪玩。
解决方案:制定班规
2017级护理班日常行为德育量化标准
为了督促各位同学遵守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能够成人,成才,特制定本日常行为德育量化标准。
(一)说明
1.本标准以20分为基准,每周日晚总结,每周从20分计分。
2.值周班长负责做每天记录,班长负责每周总结记录。
(二)加分项
1.积极参与学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为班集体赢得荣誉的,根据级别不同加1~3分(由班委会决定)
2.对有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关心班集体等文明行为,事迹突出或受到有关方面表扬和表彰的,每次加1~3分(由自己申报、班委会决定)
3.期中、期末考试中前三名每人各加2分,四、五名每人各加1分。
(三)减分项
1.凡不注意个人仪表,化浓妆或穿戴不适宜学生身份的饰物,不按规定穿校服,每次扣一分。(每周五下午,周日晚可穿便服,由班长检查)
2.扰乱课堂纪律、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被老师明确批评的每次扣2分;被老师暗示批评的,每次扣1分。课上总是照镜子的,扎头发的,下座位,说闲话,打闹的,每次扣1~2分。(由值周班长与纪律委员决定)
3.值日组在学校量化减分者,每人减1分。(由卫生委员决定)
4.实行维护卫生承包制,每人保证自己座位周围保持全天无废纸、无食品袋、无痰迹,每发现一次相关同学每人减1分。(由卫生委员和班主任不定期检查)
5.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的,每次扣2分。(由纪律委员和值周班长决定)
6.不交作业每人每次扣1分,迟交作业半天每人每次扣0.5分(由学习委员决定)
7.有打架等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行为,受到公开批评处分,给班级荣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减1~4分。(由班委会决定)
8.桌面课本摆放不整齐,离开座位椅子没放桌子下的每人每次减1分。(由卫生委员、生活委员和班主任不定期检查)
(四)奖惩方案
1.每位同学的日常行为德育量化分数作为入团、调整班干部、评优奖学金时的重要参考标准。
2.每周后3名同学,由班委会与其谈话,并责令其写出600字检查;连续两周在后3名的,由班主任与其谈话;连续三周在后3名的,由家长带回家反省或视情节轻重和态度好坏接受其他处理。
3v每周小组平均分最低的组为下周的值日组。量化分低于全班均分5分的同学参加下一周的值日工作,替换值日组中量化分数最高的同学。
2017级护理班日常行为量化评比表
案例二:出现小团体,分块现象严重?
开学后通过两个月的沟通交流,形成了一定的交往圈子和习惯,各种各样的非正式团体随之增多。由于认识的局限和心智的不成熟,他们有的可能拉帮结派、组成不良的小圈子。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一派”,同时随着中专学生生理上的日趋成熟,异性间的爱慕相吸的心理非常突出,也易形成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的形成,一方面说明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对新班级的融合和团结无形中设置了路障,这对班级核心的形成,和谐发展存在很大负面影响。(www.xing528.com)
解决方案:
(1)以活动促融合,消除小团体现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只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者要创造丰富的让人置身其中的活动和情境唤醒学生丰富的道德体验和情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文体活动,辩论比赛等,把教育意图隐藏在各种形式中,用真实的,含蓄的艺术手段,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得到心灵的颤动。
(2)确立班级口号、班歌营造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随大流”,如果“众”的选择错了,就会造成行为上的偏颇和错误。积极的舆论和风气,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压力,促使学生从众。所以在新组建班级初期要及时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形成一个有生命力、有影响力、有向心力的班集体,促成学生行为上的一致,从而消除小团体现象。
为了精心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我做了很多尝试。其中确立班级口号、编写班歌活动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消除小团体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基本熟悉之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期一周的讨论、编写班级口号和班歌活动。每个小组通过一周的收集、讨论和编写,组织一次以确立班级口号和班歌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每个小组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由学生自己通过筛选和整和,挑选出最有意义,最具代表性,最适合自己班,最能体现本班特色的班级口号和班歌。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相互了解,在新的氛围中尽快熟悉,这对于消除学生对新集体因陌生而防备、因防备而有排斥的心理大有益处。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关心、参与集体,增强集体责任心,获得团体生活的体验,打破小团体范围,建立班集体概念?。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向学生渗透群体意识,引导学生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让学生懂得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只有拧成一股绳的集体才是有力量的。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发扬团队精神,相互协助,迅速建立同学之间、班级体中的和谐关系,使学生融进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班级,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二)案例分析
♥教育故事一:
预备铃响之后,我拿着书本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毛便拧在了一起,大声地问道“今天谁值日?为什么不擦黑板?“班上鸦雀无声。我见没人答应,火气上来,提高嗓门又问了一遍。这时,坐在后排的席京京跑上来,匆匆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成绩靠后,经常拉我班成绩的后腿。只见她认真而有力的擦着黑板的每一角落,弄得教室内粉尘飞扬。此时,我说:“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造成的。“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值日。”我的心微微一怔,这时,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值日。”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这时,孙英同学擦完黑板,低着头走到座位上。我无意中听到学生的窃窃小语:“张婷婷不做值日,老师就不会责罚她;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罚了。”“谁叫你的成绩不好?”“老师就是偏心”……我呆住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那节课,我不知怎样上的,当我直视席京京时,只见她在回避我,下课了,我叫她去了办公室,第一次让她坐在椅子上,面对面我向她表达了我的歉意。这件事,我体会颇深。
首先,一个合格的老师要平等对待不同学生。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读书的材料,将来不会有大出息,对他们的评价总是消极的。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由于环境的急功近利,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学困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学困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学困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学困生,就不愿接受。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带了有色眼镜对待学困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纷纷议论;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师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其次,一个优秀的老师尽量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和优秀生相比,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都有可爱之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案例中的学困生孙英,她的闪光点很明显:热爱老师,关心集体,爱护同学,有责任感。如果今后我能充分利用她的闪光点心,给予充分的信任,深信孙英同学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做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要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
最后,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应该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的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促使学困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案例中,我就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尊重孙英同学的一片苦心,不及时给以表扬;让其他学生误认为“差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从而更自暴自弃了。这是我需要补救的工作。我们不仅要爱那些天赋较好的学生,也要对那些缺少天赋而自卑的学生以理解和尊重,对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以爱护和严格要求,要处处关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处事公道、仪态大方、奖惩得当、有领导艺术,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有威信。
♥教育故事二:
张××又迟到了!理由是“肚子疼,上厕所去了”。这个理由他已经用了无数次了,每次都理直气壮的,因为每次都无法考证。其实,我心里很明白,这个在小学已经“淘”了几年的孩子,已经学不进去了。上学是被逼无奈的事,进教室对于他来说就是煎熬。所以,他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宁肯待在厕所里也不愿意早点儿进教室。在和他周旋了几个回合之后,我决定不再和他理论。我很礼貌地请来他的父母,当着他的面,很认真地对他妈妈说:“我先咨询一下孩子的身体情况,他的消化吸收系统和排泄系统有没有毛病?”家长直摇头:“没有哇!什么问题也没有。”我还是很平静地说:“我建议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因为这个孩子上厕所的频率高,而且时间也比其他孩子长,下课10分钟的时间一般不够用。如果真是身体有问题,我们可以给学校做个特别申请,允许他延长下课时间。”孩子的父亲气得咬牙切齿,恨恨地说:“我太了解他了,下课疯玩,玩到打上课铃了才往厕所跑。你自己说说,你有什么毛病?”让张××盖红了脸,垂下了头。
这次交锋之后,他好像不再喜欢厕所了,迟到次数明显减少了可是,在早上和中午的预备铃后,大家都进入学习状态了,班里还是经常少他一个人。有时,要等很长时间,才见他甩着个拖把一晃一晃地回来,还发用埋怨的口气对我说:“我去拖地了,水管那边人多着呢!”我明确地警告他说:“以后不该你值日的时候你就不要做好事了其他同学进教室学习,你也必须和大家一起进教室学习。”之后,我和他做了个书面约定:“你做一件特殊的事情,我就罚你再补做一件特殊的事情!”对于心已经很野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约定是没有多大约束力的。
第二天,打铃后他又没在教室。他涮拖把去了!第三天,打铃后他又没在教室。他涮拖把去了!到了第四天,我把他堵在了校园的水管处,他还在那儿玩水呢。我问:“别人都上课了,你还在涮拖把,是不是特殊?”他无言以对。“好,我现在兑现诺言,必须罚你做一件特殊的事情。我是个说话算数的人,相信你也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你好像很喜欢拖地,热爱劳动是个优点,我今天就成全你这个优点——在全校都上课的时候,你去把教师办公楼的所有走廊和楼梯拖一遍,以表示你的特殊。”办公楼一共有三层,两个转圈楼梯,他拖了快两节课。完成惩罚后,他到办公室找我,我问:“有什么感觉?”他讷讷地说:“腰酸!楼梯太难弄了。下课的时候那么多外班同学路过看我,怪丢人的。”“明天还拖地吗?欢迎你继续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嗯,不拖了。”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张××都没有迟到过。
惩戒是必需的教育手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教育好!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讲得通!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爱感化!可以说,哪个班都有害群之马,哪个学校都有屡教不改的学生所以,教师只靠一张嘴引导、说服、教育是不够的。对于个别行为恶劣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单纯的苦口婆心就是软弱,就是没有原则。
1.惩戒不是发泄,要适度恰当
惩戒的对象一定是班里品行最恶劣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常常使班主任火冒三丈、恼羞成怒,甚至心生厌恶。比如学生谩骂老师,一些班主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体罚学生,打骂学生,把泄愤错当成惩戒,结果,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激化了师生矛盾,严重的会导致家校关系紧张。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打学生、家长打教师等校园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而由此带来的纠纷、争议也难有定论。面对社会,有时我们有理也说不清,反倒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损害教师这个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与崇高。
2惩戒不是惩治,要先礼后兵。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爱学生是我们的师德,教导学生是我们的职责。绝不能把教育的权力当成随意惩治学生的权力,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说打就打、说罚就罚。对于班主任来说,对学生的惩戒一定是最后的、最无奈的举措,一定是在说服教育、引导谈心等教育手段都无效之后的举措。所谓先礼后兵,丑话说在前制度明确在前,占了“礼”,才能占住“理”,你的“兵”才能让学生及家长心服口服,即使心不服,口也得服。
3.惩戒不是目的,要追求效果
惩戒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我们的目的。不能为了惩戒而惩戒,实施了惩戒就了事的做法是不彻底的教育,惩戒一定要追求效果。惩戒之前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顾及孩子的自尊。任何伤害人格和尊严的惩戒都不是教育。惩戒之后一定要有安抚,所谓打一巴掌揉三揉。惩戒再重,也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爱他的,是对他负责的,爱之深,才责之切。
对学生的惩戒最好连带家长。孩子的成长受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是受家长影响的,学生的许多错误行为是家长娇惯或纵容出来的。所以,惩戒学生最好连带家长,换句话说,班主任也担当着教育家长的职责。让家长也得到提醒、指导甚至惩罚,可以更好地形成教育的合力,更有效地从根源上达到纠正学生品行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