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高校资助活动:托起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

上海高校资助活动:托起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电力学院 闫寒一、 案例概述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近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成为校园的特殊群体。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开展体育活动一学期后,对参与其中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前后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家庭困难大学生对开展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持积极态度。

上海高校资助活动:托起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

上海电力学院 闫寒

一、 案例概述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近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成为校园的特殊群体。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不仅可以防止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消极心理,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帮助纠正和改善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

本案例中辅导员通过指导家庭困难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以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学理论为指导,从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方面入手,结合校园特有的课外活动,对促进家庭困难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

二、 案例分析

大学时代正是青年长身体、长知识、立志成才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上的困难,面对高昂的学费,承受了比一般青年更加沉重的经济压力,加之社会价值取向对校园的影响,舆论对高校贫困生这一群体的过分关注,现有的资助体系较为重视物质资助,使得贫困生容易出现心理和精神问题,从而诱发学校、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了解到当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由于进入大学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加上个体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主要集中在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自尊方面。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最接近学生,最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和经济情况,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辅导员不仅要靠循循善诱的教育来启迪贫困生的心灵,也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的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身体素质的维持和提高,心理的健康也在一定程度影响身体健康。在健康心理的支配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心胸开阔、朝气蓬勃、专注于学业,并妥善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反之,心理不健康,则会使他们精神萎靡、意志消沉、适应不良,导致性格缺陷和各种身心疾病。因此,应进一步有效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帮助机制,掌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帮扶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点,更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www.xing528.com)

三、 解决方法与步骤

辅导员指导和组织50名左右本科生(其中一半为家庭困难学生)分成若干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间相互鼓励支持,制定健身计划并定期(每周至少一次)开展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其中,体育锻炼内容包括:每周1或2次的中低等强度、持续30分钟左右的晨跑、运动会前根据比赛项目进行的专项练习、穿越校体育长廊大型器械比赛、健身房器械力量练习、跑步机有氧耐力训练、各类球类练习和比赛;课外活动包括:户外踏青游园、校园周边徒步、风筝放飞、趣味运动会、“3+2”篮球赛、大学生体育节系列活动以及街舞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社团常规活动。期间,通过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追踪和记录,了解家庭困难学生主观体验。在开展体育活动一学期后,对参与其中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前后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家庭困难大学生对开展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持积极态度。他们表示,自己除了身体素质有显著提高,还扩大了人际交往面,在与他人交流时自尊心自信心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 启示与思考

本案例中家庭困难学生自尊提高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根据桑斯特罗姆(Sonstroem,1982)提出的理论,体育能改善自尊的原因之一是参与者能胜任某种任务。本案例中大学生感觉晨跑或某项球类技巧是一项自己能胜任的任务,但能否坚持下去对他们来说又具有挑战性。因此,伴随每一次体育锻炼活动的完成,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又使他们产生胜任感,进而提高了自尊。第二,根据美国研究青少年自尊的专家Coopersmith的理论,个体的自尊是由其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到的多种经验感汇集而成的。形成青少年自尊的经验感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重要感,指青少年在心理上渴望别人的接纳与支持,使他感觉到在团体中与别人一样的重要;第二是成就感,指青少年在学习和活动中渴望表现出自己的成就,从而肯定自身的价值;第三是力量感,指青少年渴望从学习、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证明自己有待人处事的能力,从而产生自信心。青年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尤其会依据同伴的看法和反应反观自己、重新定义自己、评价自己。如果他们有适当的友伴,并为团体所接纳,那么其自尊就会被提升。相反,如果在这段时期,他们总是被群体拒斥,便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降低自尊。本案例中参加兴趣小组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共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开展交往,体验到自己被群体所接纳,因而提升了自尊。

然而,要提高家庭困难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并使之维持在正常水平,还应加强对其的思想教育与引导。(1)通过讲座、思想政治理论课励志讲坛和名人访谈等形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贫困和对待贫困,使其把逆境当成人生的一笔精神财富来对待。要引导他们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来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正确处理眼前困难与人生发展的关系。(2)开展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研讨,在讨论中加以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向其介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斗拼搏、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及事例,以此启发、激励贫困生,帮助其树立健康生活的信念以及自我解困意识。(4)组织开展班级读书活动,通过阅读励志书籍他们的转变观念,使他们学会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放下思想包袱,排除自卑情绪,调整认知,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进程,引导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

现实中也有一些家庭困难学生因为学习专业课程或勤工俭学占用了参与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因而没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活动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建议和提醒,引导他们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并长期坚持,而不是不加选择地样样都要求他们参加。组织者和负责人还应多对他们的毅力和优秀品质进行鼓励,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并提供机会让他们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适当增加相应的免费体育技能培训,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他们的人际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