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梁庆
一、 案例概述
学生A,男,来自中西部地区,2012年9月入学。父母均为农民,下有3个弟妹,2个妹妹还在读书。他性格偏内向,因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在各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自卑情绪。该生入学后很爱睡觉,入学第一学期已出现挂科。但该生品质不差,与同学也能较好相处。
2013年3月25—28日,该生连续卧床四天,不上课,几乎不与人沟通,一天只吃一顿饭。辅导员在3月28日与其沟通,了解原因并耐心规劝后,状态有所改善。辅导员同期收到教务处关于该生的学业警示通知。该生上学期平均绩点1.78(低于预警线2.0)。
4月24日,其室友反映,A本周又连续卧床两天,再现上月的异常情况。辅导员于当日约其谈话,该生并未赴约。次日,辅导员请另一男性辅导员将该生从寝室带至办公室谈话。辅导员在谈话中了解了他的具体情况,疏解了其紧张情绪,并为其提供勤助岗位,终于将该生从床上拉向课堂、拉向校园。
二、 案例分析
A连续两次卧床不起,不吃饭、不上课,是十分反常的信号。尽管该男生平日并不活跃,但这种骤变必然存在某种直接诱因,并引发该生的心理危机。辅导员要及时干预,工作中心也要通过直接的谈话和间接的调查发现原因、提供对策、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走向常态。
3月,A首次出现卧床不起的现象。辅导员通过与其谈话得知,该生于上周日得知了好友遭遇车祸去世的消息。
该生交代,由于好友去世,他整晚噩梦,第二天精神极差,无法正常上课;食欲下降,因此每天也只吃一顿饭,其余时间均卧床,几乎不与人讲话;伴有精神恍惚,甚至连室友叫他,也是要过一分钟才能反应过来——刚才有人叫了他。该生称由于自己性格内向,没有和同学说明自己的遭遇,并且害怕家人担心,也没有和家人沟通。
4月,A再次出现卧床不起的现象,并无故缺席辅导员的谈话,逃避态度升级。辅导员通过与其谈话,得知了除其好友去世影响外的更深层的原因:(1)对自身学业的担心;(2)对自身前途的担忧;(3)因自己在外读书,无法照顾家人而产生的内疚;(4)同龄亲戚意外过世(上次是好友过世)。
A坦言,已察觉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提及自己时有记忆力显著下降、肌肉酸痛、感到心惊肉跳等状态出现。
三、 解决方法与步骤
1.处理思路
找到原因、提供出路。
2.处理方法
及时谈话、换位思考、朋辈关怀、优势视角、提供勤助岗位、持续性关怀。
及时谈话:知晓学生情况异常时,第一时间与学生沟通,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判断学生的状态,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换位思考:作为辅导员,不应忽视学生的感受,每一次谈话都要学会倾听,懂得理解学生的苦与乐,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敢于和愿意对你讲真话。
朋辈关怀:朋友间的关怀无法替代。该专业100余人男生仅6人,分住两间房,居住区域集中,关系相对紧密。入学以来,辅导员就引导男生要团结一致,相互照应。本次事件信息的第一时间提供者恰是该生的两位室友。事发后,辅导员也引导他们要多关心该生,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反映。(www.xing528.com)
优势视角:采用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即便学生展现的是其脆弱的一面,也要抛弃偏见与歧视,相信他们可以改变,值得尊重,并真诚地帮助他们。
量身定做勤助岗位(物质资助):该生卧床不起的原因复杂,其中包含:对家庭的愧疚——外出读书无法照顾父母和弟妹;家庭经济困难——上海的高消费会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存在压力。该生平时较内向,专业成绩也落后,没有主动在学校寻求勤助岗位。将该生安排在书院内的勤助岗位,一方面通过勤助工资给予该生补贴,鼓励他自食其力;另一方面,通过了解该生每周值班是否到岗,辅导员可以自然地观察其精神状态,及时发现问题。
持续性关怀(精神资助):自2013年3月至今,辅导员共不定期与该生谈话八次,每季度与其父亲电话联系一次,疏导其情绪,引导其学习,帮助该生走出阴霾。
3.处理过程
主动出击: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该生曾刻意回避与辅导员进行沟通。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者,一定要主动出击。
协同处理:辅导员如在处理事件时遇到瓶颈,一定要主动寻求同事和上级的帮助,但同时应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在此事件中,在学生A卧床回避时,辅导员作为女性不便进入其寝室,于是寻求男性辅导员的帮助,将学生从床上带出寝室,再与其沟通。
总体流程:整合相关情况,向院系领导和学工部领导汇报;在院系领导的指导下,辅导员及时处理;事件解决后,继续保持对该生的关心和关注,了解其具体困难,帮助解决;对该生的学业加强关注,请任课老师平时多鼓励该生,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决心;安排班级同学多加关照。
4.处理效果
精神面貌改善:该生现在精神状态显著改善,没有之前精神恍惚、心惊肉跳的感觉。在勤助岗位上能够准时到岗、完成任务,不再卧床不起。
课堂出勤改善:该生现在没有无故缺课情况,其室友每天会与其一起上课,对其进行关心和照顾。
和家长建立长期有效沟通:鉴于该生成绩仍然落后,这是短时期内较难改善的。辅导员每季度与其家长沟通一次,请家长进行督促。同时,家长对学校的帮扶政策表示满意,愿意积极配合学校一起管理学生。
四、 启示与思考
重视干预技巧: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出现异常时,要从多角度衡量问题,注意干预方式。不可以简单、粗暴地指责学生,要以关怀和感化为前提,挖掘事件的深层原因,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沟通和控制能力,并提升信心。
谨记优势视角:在进行物质和精神资助的工作时,要谨记每一位学生都值得尊重,都有无限的潜能,值得关怀,不要带有歧视或随意的态度,不要忽略学生敏感的心。
给学生更多的宽容:面对学生,即使很想立刻解决问题,也不能一味向学生施压,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学会倾听,学会在交谈中和学生拉近距离,让他们信服。
精神远远大于物质:在做资助工作时,要谨记精神资助的力量远远大于物质资助。物质资助只是一时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但精神资助却能提供他们前进的力量。要让学生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感觉最踏实。所以在本案例中辅导员给学生提供勤助岗位,而不是补助。
整合多方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当工作遭遇瓶颈时,一定要不耻下问,积极整合多方资源,选择最合适的途径,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