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 袁文君
一、 案例概述
小李是我院2011级的一名学生,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爸妈务农,妹妹患有先天性疾病,家里为给妹妹治病花掉了所有积蓄。小李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由于小李从小就进行体育锻炼,意志品质十分坚强。大学时,她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来维持学业。从大一的时候通过学校勤工助学招聘,进入了院学生工作部的勤工助学办公室,到大二起,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小李成为学校勤工助学部门和慈善爱心屋的骨干成员,积极参与学校资助工作和慈善爱心屋的策划、宣传、执行活动。她在得到资助的同时,怀着“助人自助”的心态茁壮成长,不仅在学习上严于律己,多次获得市奖学金和“励志之星”的称号,而且热心帮助其他家庭经济困难生,积极开展各项助学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二、 案例分析
每年开学时,学校在放假前发放录取通知书时,把学校和国家的相关资助政策汇编和表格同时发到每个新生手里。小李到学校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途径先行入学。学校资助部门还安排专人帮助她和其他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看到学姐、学长们忙前忙后的样子,小李当时就产生了加入到这个充满热情的大家庭的想法。
在大学生活正式开始后,学校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许多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如小李就被聘为勤工助学部门的成员。学校不仅为她提供了一个资助的平台,还给她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小李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在参加五角场巴黎春天的大型勤工助学活动时,小李就以出色的表现获选班组长一职。在后来学校的一次实习就业招聘活动中,小李又凭借自己的运动特长和踏实的工作态度成功被聘为耐克公司的实习生。可以说,小李在一系列的勤助活动中,除获得经济资助外,还充分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几年前,学校启动了上海市“慈善爱心屋”项目。这个项目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在高校开展经常性的捐助活动,援助困难学生。该项目运行伊始,小李就向老师递交了申请,希望能参与到慈善助人的活动中,在自己受到资助的同时,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去帮助别人。在“爱心屋”的揭牌仪式上,小李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代表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发言,受到大家的好评。
三、 解决方法与步骤
1.加强沟通了解,区别对待
首先,老师和辅导员从大一开始就定期与小李开展一对一谈话,了解小李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与小李的父母取得联系,及时汇报小李的表现,对小李的家庭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小李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是性格比较直爽的特点,聘用她为我院学生工作部勤工助学办公室成员,安排的工作侧重于与其他困难生交流沟通。结果,小李很好地适应了这样的工作,不仅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还能积极引导其他困难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2.鼓励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辅导员鼓励小李,不要只把目光放在助学金等国家、学校的补助上,而要树立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小李入学前的运动水平就比较高,进入学校后,由于训练强度比高考前有所降低,加上考上大学后的学习压力减小,体重有点增加,影响了运动成绩。通过对小李的教育和与教练的沟通,逐步提高小李的运动量,并要求她自己在课余时间加强体能锻炼。小李的运动水平恢复很快,后来还参加了上海市运动会,取得了名次。由于文化课和运动成绩均十分优异,小李获得了学校的特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3.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育人活动
现在,国家对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补助大幅度提高,但是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大学生不能单纯依靠国家的补贴和资助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资助工作需要教育大学生在解决基本生活的同时,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感恩回报,成就自己。因此,学校开发了人生发展导航项目。参加项目的“小李们”在学校期间有了一个陪伴他们人生发展的结对指导老师,包括离退休老干部、现职的校领导、部门领导和一些学科专家等。导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指点迷津、交流思想、畅谈人生。小李的结对老师是一个教学部门的领导,她给了小李很多学业和生活的指导,小李也与导师相处得十分融洽。
4.明确自己的大学规划
进入大学开始,就需要教育和指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求职实习。从大一开始,学生就应对自己未来择业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社会需求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参加志愿者和各种科研学术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实践意识,不断完善“人职匹配”;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计划。小李也是一样:从参加校内的勤助到一步步拓展校外的勤助,从企业的实习到成长为项目的组织管理者,她在不断地一步步规划着自己的道路,为走上社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5.树立“助人自助”的理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都属于受助群体,其中不少人在长时间受助后产生了依赖心理,甚至有的家长都觉得很多资助是“应该”给自己的。其实助人与自助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助人者,首先必须让自己具备助人的能力,“独立自主、自助自强”是助人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助人,是对他人的同情、注意和给予,是人的德性、良知和教养的体现,是社会稳定的人性基础。提倡“助人自助”,一方面有利于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助人的行动中;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帮助他人时,也可以通过助人的实践,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效果。如此循环往复,实现了一个“互助”的过程。小李参加了学校“慈善爱心屋”的项目,并最终成为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李还会带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参与到“助人自助”的行列中去。
四、 启示与思考
1.资助与育人同行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资助不仅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更要使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并心怀感恩。思想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环节,仅重视经济解困而缺乏思想教育,是无法实现资助育人的最大效用的。
2.重视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心理关注
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关注和资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贫困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实现物质支持与心理支助的有机结合。要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提高抗挫折和抗干扰能力,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3.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应在学生群体中积极开展励志自强教育,教育学生感恩回报。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励志教育,坚持正确的导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有关人生、理想、奉献的讨论会、演讲会,开展具有教育功能的讲座、调查、阅读活动等。
其次,强化感恩回报意识。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格”,做好感恩认知、感恩养成、感恩实践三个环节的教育。注重宣传,创新手段,拓宽平台,引导学生投身积极的感恩实践,如探索建立覆盖校内外的“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关爱他人、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过程中,将感恩意识内化为自觉追求。
4.引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拓宽勤工助学渠道,设置多类型岗位,在不断宽勤工助学渠道的同时注重岗位的多样化,保证受助学生能够以勤获酬、以勤获能,满足学生锻炼不同方面能力素质的需求,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动员教师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智力资助,帮助贫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引导他们在勤工俭学中自觉提升综合素质,扩大学习的外延。
5.鼓励基层就业,回报社会
可联合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就业指导中心等,多开展类似“代偿资助彰显国家关怀,基层就业体现人生价值”的活动。大力宣传、鼓励学生到基层、到家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并从政策上加以扶持。这不仅能为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引入高素质人才,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改善社会大环境,还能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其以自己所学回馈社会,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