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助成就学生青春梦: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

资助成就学生青春梦: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年来,我指导他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学术创新项目1项和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1项,还辅助他完成了一篇专业学术论文,为他在学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帮助他收获了他自认为很有分量的成长。大一学年,他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获得校综合二等奖学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两项上海市创新立项,还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这些都是令班级中其他同学羡慕不已的成就。

资助成就学生青春梦: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

华东政法大学 李进付

一、 案例概述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班是一块法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高标准、高要求、高期待促使我对学生工作更加投入,也因此更加关心那些家境贫困却不失斗志、虽已成年但缺少历练、虽在同一起跑线上却缺乏自信的个体学生。因为我很担心他们在卓越班掉队,担心他们因为贫穷而放弃筑梦的机会和停下追梦的步伐。

说到贫困生这个群体,我不得不提及A同学。2013年秋季入学前夕,我通过电话家访对本届卓越班的学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印象尤其深刻的就是A同学。他,是高三复读生,来自安徽农村,自小父母离异,家中有年老残疾的祖母,父亲靠工地打工维持生计,家境可谓一贫如洗。他入学的第一年学费是当地的公益人士赞助的,生活费都没有着落。一年来,他从未添置过一件新衣,从未给自己买过一件贵重的生活用品,甚至每天去食堂吃饭都成为一种奢望。我曾经到他的宿舍,发现他桌子底下足足排放了20多个“老干妈”罐子,那一刻我的眼眶里溢出了心酸的泪水。我想,他应该就是我开展资助工作的重点对象,如果我的工作做得好,他一定会有好的前途。

二、 案例分析

A同学的家境贫困程度在班级中是不多的。因此,他刚来到班级的时候显得有些内向和拘谨,尤为不自信,喜欢把自己埋没在人群中,不愿抛头露面,也不太愿意与同学亲密接触,总觉得自己懂的东西比别人少,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另外,由于自己在经济上的窘况,他自我感觉很难融入同学的交际圈。然而,通过与他的接触,我发现其实他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在入学登记表上,他写道:他来自大山,但他的梦想在远方。他是一位有思想、有才气且志向远大的学生。他的语言文字功底深厚,能用文言文写故事,能吟诗作对,是学生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小作家;他情感细腻,心智成熟,心地善良,为人朴实本真;他谦恭好学,酷爱阅读,喜欢钻研,对社会问题和专业学习都有深入的思考,不止于表象。我想,他有这么多的优点,只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将来必然会有好的发展。那么针对A这样的学生,又该如何指导呢?

第一,他需要自信和成就感。长期以来,由于自己的贫困,导致他总感觉低人一等,以致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长处。其实他很有才气,也很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但他不知道如何表现,这是他最大的问题所在。

第二,他需要平台和机会。给他一个舞台,他其实可以导演出一场好戏,可是他缺少舞台。以他的文字功底,只要参加各种文学创作活动,都有可能获奖。只是他还不够主动,也不太善于去把握大学里的各种锻炼机会,需要有人鼓励他、欣赏他、指引他。

第三,他需要摆正自身的定位,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在与人交往时,他很在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以致常甘于被动和消极。其实,他的内心是很成熟的,对事物的看法和把握都超出了同龄人,只是没有那么“潮”。他完全可以展示出自己理性的一面,去引领主流,但他却羞于这么做。

第四,他需要弥补情感的缺失。自小父母离异,在外也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他的内心时常是很空虚的,有的时候甚至想把自己弃置于虚拟的世界,以游戏为伴,以此消解自己的情感渴望。他需要有一个像大哥一样的亲人从心底支持他、鼓励他去坚持。

最后,他需要专业上的学习指导。自小,学习就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到了大学,他迷茫了,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怎样才能凸显出自己的学习优势。他的文字功底如何转化为科研创作的优势,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三、 解决方法与步骤

说起帮扶的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心去为他创造机会和平台,打开他那扇心灵窗户,让梦想照进现实。(www.xing528.com)

在入学前的暑期,我通过电话家访了解到A同学的情况后,特意邀请他参加学院组织的新生夏令营活动,以便对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帮扶工作做一些前期准备。入校后,我根据自己对他的深入了解,为他个人订制了一套成长的方案,并记录他的点滴成长。我从他的问题入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他。

第一,以真诚打动他,获得他的信任和情感上的认同。我多次找他聊天,听他讲自己成长的故事,深入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帮他解开心结,理顺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我时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他进行比较,并表达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和真心帮助他的意愿。在班级的事务上,我经常和他交换意见,听取他的看法。在节假日,我时常邀请他一起过节。就这样,我与他交上了朋友,成为他信任的“李哥”。获得了他的情感认同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第二,请他做我工作上的助手,作为他第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对他而言,能经常在我的身边,帮我做点实事,还能了解我对班级和同学的看法,其实不仅仅是勤工俭学的机会,其实还是一个拓展自己视野的好平台。他在这个平台上发挥了很好作用,成为我和班级其他同学之间的一个沟通纽带。

第三,帮他找到一份热心人士的资助,解决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校的一个老师给打电话,说有一热心人士想资助一名大学生,每个月支付400元的生活费补助,一直到该生完成大学学业,我毫不犹豫就想到了他。

第四,在专业学习方面给予指导,与他开展科研合作。他酷爱民法,也热衷钻研。于是,我利用自己的同学科背景和他进行专业上的对话,同时找机会和他开展一些科研上的合作。一年来,我指导他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学术创新项目1项和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1项,还辅助他完成了一篇专业学术论文,为他在学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帮助他收获了他自认为很有分量的成长。

一年来,我与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业上,都对他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因此也成为我工作上的得力帮手。他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方式,也不断收获了自信与成长。大一学年,他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获得校综合二等奖学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两项上海市创新立项,还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这些都是令班级中其他同学羡慕不已的成就。

每次看到他收获一点,我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时至今日,我和他除了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我已经成为他生活中名副其实的兄长。我们之间的交流广泛而深入,我们的心灵相通、语言相通、专业相通。我们可以随意交换彼此之间关于班级建设、专业知识、社会热点、人物评价等问题的意见。他对我帮助也很大,我从他身上也学到了很多真善美的东西,尤其是深刻地体味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成长的快乐。

四、 启示与思考

资助工作不应局限于通过物质帮扶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而是应通过雪中送炭的方式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精神鼓励。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切感受到“用心对待学生”在做好资助工作中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用心了解每一个资助对象。唯有全面了解每一个贫困学生,了解资助对象的成长环境人际关系圈子、梦想追求、现实落差,找到帮助他的突破点,才能将帮扶工作做到实处。其次,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资助对象的处境和难言之隐。只有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用感同身受的心态去面对他们的困惑,才能将资助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再次,我们要用心做一个倾听者。在资助工作中,对倾听有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要求你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求你去倾听他们不太愿意讲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却很有帮助、很有启发的隐情。我们除了要具备耐性和善于倾听的素质外,还要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通过坦诚的对话,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需求,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帮困工作中尤其需要把握好这一理念。很多时候,资助工作中给予物质帮扶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仅仅是治标之道。赋予情感,用心帮助学生创造机会和平台,启发他们敢于筑梦、勇于追梦才是“授人以渔”的治本之道。在资助工作中,要先讲感情,再讲艺术,只有先和贫困学生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可能运用方法、艺术去引导他们迎难而上,自行解决自身的难题。另外,我们要全方位关注贫困学生,尤其要关注“精神上”的贫困现象,在思想动态把握、价值观培育、专业学习指导、心理疏导方面都需要倾注无微不至的关心。

一起享受着清贫和简单,一起体味教学相长的快乐,和学生一起进步,这也是我们作为辅导员收获的成长,更是对我们辛勤工作的最美好回馈。阳光资助,让阳光照进贫困学生心灵的窗户,也让我们有机会和阳光同行,与青春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