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边陲小镇孩子融入都市: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案例

让边陲小镇孩子融入都市: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案例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来自广西的一个和老挝接壤的边陲小镇,以当地县级市文科状元的身份来到上海学习。广西的爱心人士知道了W的情况后,也一直资助W读高中,直到她考上大学。(二) 学业适应问题1.英语W来自广西的边陲小镇,她的英语水平一直是全校最好的,但是来到了上海,当她参加了入学的英语分级考试后,她的自信心全面崩溃,因为她发现在考试的听力部分她完全跟不上。

让边陲小镇孩子融入都市: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案例

复旦大学 陈心怡

一、 案例概述

(一) 学生基本情况

W,女,壮族,是上海知名高校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她高中就入党了,进大学后转为正式党员。她来自广西的一个和老挝接壤的边陲小镇,以当地县级市文科状元的身份来到上海学习。新生报到的时候,辅导员第一眼就看出了她的特别:身高不到一米五,非常瘦小,皮肤黝黑,一头短发也没有好好打理过;仅仅背了一个书包来学校,替换的衣服很单薄,没有携带任何被褥、行李和电子设备。

(二) 学生家庭情况

W的父亲母亲都是二婚,父亲去世了,母亲年龄已经接近60岁。W有好多哥哥姐姐,分别是父亲和母亲在之前的婚姻中的子女。W在父亲过世后和母亲相依为命。W的母亲是文盲,仅会当地接近老挝语的方言南宁话也听不懂,由于身体状况很差,基本失去劳动能力,月收入仅为当地的低保,每月100元。因为考虑到家里的经济原因,W小时候妈妈并不想让她上学,就是因为这样,她才特别认真学习。母亲说如果你读不好就不要读书了,但是W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广西的爱心人士知道了W的情况后,也一直资助W读高中,直到她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成为当地的文科状元后,W也收到了一些当地的资助,但是她并没有全部带来上海,她把自己获得的资助留了一部分给母亲,希望母亲的生活能好一些。

二、 案例分析

(一) 生活、经济适应问题

开学第一天,辅导员走寝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姑娘的特殊困难:别的学生都是由家长送来,各种生活用品都准备得很齐全。然而W来学校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她的柜子是空空的,她最初的生活用品是依靠学校的新生绿色通道准备的物资解决的。

1.害怕高楼大厦

W进校后第三天,辅导员找到她聊天,她说自己走在上海这个城市会有点害怕:楼都那么高,路上车子那么多,人那么多。觉得这个城市不属于自己,感到很压抑,晚上看到那么多灯亮着甚至有点害怕。

2.对公共澡堂的恐惧

本校的宿舍并没有独立的卫浴,洗澡需要去公共澡堂,寝室楼内只能洗冷水澡。开学初的一个月,W只在寝室洗澡,辅导员以为她是为了省钱。后来发现W身上有异味,辅导员和W谈话后得知,W是不敢去公共澡堂,觉得很害羞,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赤裸相对,觉得很没有隐私。而且由于她生活在广西的边陲,那里常年温度在30度以上,因此也没有洗热水澡的习惯。

3.要不要买电脑

对一名家庭经济很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一方面,现在大学的学习离不开电脑;另一方面,这又是很大的一笔花销。

(二) 学业适应问题

1.英语

W来自广西的边陲小镇,她的英语水平一直是全校最好的,但是来到了上海,当她参加了入学的英语分级考试后,她的自信心全面崩溃,因为她发现在考试的听力部分她完全跟不上。

2.计算机

对她来说就是完全陌生的事物,什么是电子邮件都不知道,然而辅导员所有的通知内容都通过邮件布置,她也没有电脑,只能借用同学的或者去机房,这让她感到无所适从。

3.学业中的人际关系

一学期后,W发现自己的成绩很不好,考察下来发现主要的原因是她不太会在课后与同学和老师沟通,自己听不懂或者有客观困难也不会向老师求助,只能在有很多劣势的情况下坚持学业。成绩不理想后,她自己的心情也很低落。(www.xing528.com)

(三) 梦想:在那遥远的地方

W来到上海这所顶尖的高校,是有她自己的理想的。她梦想着成为一名外交家,因此她的目标是进入国际政治专业学习。然而,随着英语考试的打击和第一学期成绩上的挫折后,对于需要分流才能进入心仪专业的她来说,梦想变得格外遥远,她也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和迷茫中。

(四) 自卑和自强

不可否认,W有着她的家庭、成长环境给她带来的自卑,但是同时,她的生活经历也带给她非同一般的坚韧和自强的精神。

三、 解决方法与步骤

(一) 中国好室友和有类似经历的学长学姐

W生活适应问题在进校后两个月就慢慢解决了。随着助学金的到位,她买上了电脑。辅导员为了解决她的洗澡问题,和她的室友商量,在她的生日时向她赠送了一件礼物——一条浴帘。这样她就可以在公共澡堂洗澡时把浴帘挂上后自己在小隔间内清洗,既保护了隐私,也让她在上海渐渐寒冷的10月告别了冷水澡。同时,这样的做法也避免了尴尬和冲突,寝室的异味也渐渐消失了。室友还带着她一起去参加“12·9”合唱比赛,没有想到她虽然不懂乐理知识,但是她音准特别好。

后来在学校的助学社团内,她也结识了和她经历类似的学长学姐,其中有些还是她的老乡。后来在这样的关系让她有了亲近的朋友,学长学姐也会传授一些选课和学习的技巧。他们因为有着共同的学习困难,所以能互相理解彼此的难处。

(二) 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W由于大一成绩不理想,并没有进入她心仪的国际政治专业,而是进入了另一个学院的专业。但是此时她的心态已经和初进校时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开始喜欢自己的新专业,同时也开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学术项目,发现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决定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三) 心智的成熟

特别让辅导员欣慰的是,W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她都能慢慢挺过来。比如,生活适应的问题通过一个学期她就逐步解决了,慢慢地她也会和室友一起逛街、逛淘宝、买漂亮时尚的衣服了。学业方面,她也通过一年的摸索走上了正轨,渐渐地在专业领域和学术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在党支部中,她由于做事认真和靠谱,担任了组织委员。她工整的字迹成为许多积极分子考察表上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也很高。她同时也在学生超市兼职打工。她曾对辅导员说,每年回广西,她都会去拜访高中资助她的阿姨。辅导员认为她非常有礼貌,很懂得感恩。

四、 启示与思考

W是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典型。她的心理素质非常好,尽管也有害怕、有自卑,但是能很快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经济上、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心理上的关怀是不能或缺的。尤其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来到大城市,生活、学习的融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这在大一新生中特别明显。如果大一融入的阶段过好了,之后也会顺利很多。

笔者总结,以下几个要素是有利于学生融入的:

(一) 社会支持

根据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说法,亲近程度按照血缘、地缘、业缘依次减弱,最重要的是血缘关系的连接。W和母亲相依为命,关系很好,有时候W因为在知识文化上比母亲有优势,扮演着照顾母亲的角色。此外,进入大学后,老乡和有相同背景的人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这种社会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就是同学和老师,需要特别关心经济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 尊重

要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要试图去强行改变他们。应注意倾听他们的需求,在尊重的原则下引导他们。事实上,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有机会慢慢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发展节奏和空间。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要肯定他们的优点,用正能量感染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