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华大学多校联动技能帮困:资助托起学生青春梦

东华大学多校联动技能帮困:资助托起学生青春梦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笔者在东华大学240名困难毕业生中的调研为例,赞同“好工作与家庭出身、父母职业有很大关系”的学生占64.16%。2013年,我校初步实现了大学园区内各高校的部分优势教学和培训资源的协同共享,形成了以东华大学、上海外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培训机构联合的、多层次的技能帮困平台。

东华大学多校联动技能帮困:资助托起学生青春梦

东华大学 陶俊清

一、 案例概述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以下简称“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体系,并不断加大资助力度,“不让一个贫困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的目标早已实现。但是,国家提出的“不辍学”,并不仅仅意味着困难学生能按质按量完成学业,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价值取向的定位、能力的发展,乃至个人前途都应成为高校所需重视的问题,这从根本上考量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东华大学秉持“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导”的理念,使资助育人工作达到从“输血”到“造血”,资助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到“鱼渔兼授”。自2005年开展技能帮困工作至今,已举办技能课程培训、技能证书扶持等项目近四十期。通过这些项目,完善了以往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单一资助模式,使得困难学生获得更多技能习得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近五年,我校均实现了困难学生100%就业。2013年,松江大学园区内初步实现了各大高校的部分优势教学和培训资源的协同共享,由我校牵头建立了以东华大学、上海外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培训机构联合的、多层次的技能帮困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迄今已有近千人次因此受益。

二、 案例分析

近年来,困难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焦点问题,各高校均加大了对困难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困难学生在就业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除外部竞争压力外,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 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日趋激烈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远远大于劳动力市场需求,这给困难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我国就业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够完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因素对毕业生成功就业与否仍存在较大影响。以笔者在东华大学240名困难毕业生中的调研为例,赞同“好工作与家庭出身、父母职业有很大关系”的学生占64.16%。

(二) 就业成本增加,家庭经济制约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越来越大,求职过程中各类面试报名费、往返路费、餐饮费,以及简历打印、求职服装购置等费用动辄上千元,一些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城镇低保户家庭的学生往往难以承受,成为他们的经济负担。大学期间,由于要解决生活费的问题,困难学生经常会参加兼职,无暇顾及更能锻炼人的校内社会工作以及校外的社交活动和专业实习。虽然他们其中不乏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但对于大部分困难学生而言,普通的兼职工作并不能提高他们沟通交流、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因能够提供社会急需且大学生无法在校直接获取的技能培训而广受欢迎,并成为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然而,市场化的培训机构一般仅提供商业性服务,学生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来购买此类服务,这些费用对困难学生来说无疑是昂贵的,也是他们的家庭无力承担的。

(三) 能力结构缺陷,学习需求强烈

研究表明,困难学生在人格品行、独立性、学习积极性、劳动经验等方面相对非困难学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仍然面对诸多困难,除却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等因素,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就业能力存在结构性缺陷。进大学之前,困难学生知识的全面性、眼界的开阔性较弱,缺少兴趣特长。(www.xing528.com)

大学期间,困难学生经常以兼职形势获取经济报酬,或埋头苦学,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少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也很少担任学生干部,同时面对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往往由于经济拮据而回避社交活动,造成人际交往、应变能力语言表达、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薄弱,从而产生了所谓的“知识鸿沟”。调查显示,有27.51%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作为他们的期望活动,有10.83%的学生选择了“希望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平台”,另有22.5%的学生选择了选项之外的需求。

三、 解决方法与步骤

东华大学多校联动技能帮困工作是通过松江大学园区内各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对困难学生提供扶持与资助,帮助他们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从而拓展他们的求职空间,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园区内7所高校依托自身教学资源优势,协作建立了技能帮困体系,旨在满足整个大学园区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的不同需求,并构建了困难学生的从入口(审核认定)到过程(课程培训)再到出口(证书扶持)的完整且有效的学习通道。

2013年,我校初步实现了大学园区内各高校的部分优势教学和培训资源的协同共享,形成了以东华大学、上海外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培训机构联合的、多层次的技能帮困平台。平台内包括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的德、法、韩、日语言培训班,东华大学开设的数据库软件工程师、时装设计师培训项目,华东政法大学开设的律师资格证书、公务员考试培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设的金融会计师培训等。各校分别承担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100%的学费,以免除困难学生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同时,我校通过与社会正规培训机构合作,依托它们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经验,以机构直接减免部分、学校补贴部分的方式,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将各类职业培训引入校内,面向困难生授课。困难学生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享受各方的培训资源,满足他们个性化的求职需求。

针对已经参与过相关技能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取证书的困难生,学校给予全部培训和考试费用的补贴。借助技能帮困工作,力争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读研、出国深造、创业、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全覆盖,通过提升受助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他们的就业或升学给予有力的支持。2013年至今,仅我校获益的困难学生就有400多人,资助金额达35万余元。

技能证书扶持范围表

(续表)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区域内主要高校间的沟通协作,探索资助育人共同体工作模式,争取为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作出贡献。

四、 启示与思考

东华大学多校联动技能帮困工作以“资助育人、能力发展、素质提高”为核心,着力强化资助育人特色。本项工作通过顶层设计,创设区域高校联动合作机制,搭建共享型平台,打破了以往单所高校封闭运作的格局。

本项工作注重内涵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与高校学生就业等工作紧密结合,在松江不同类型的高校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一些经验:其一,建立了多校资助中心合作机制,精心设计和有序推进,使各项计划扎实落地;其二,基于以往工作实践经验和前期相关性研究,既有直接经验的基础,又有理性认识的支撑,因而工作思路比较清晰,工作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强,易于达成共同愿景,形成工作合力;其三,以切合学生发展需求为归旨,以实用性技能提升为重点,以项目化培训为抓手,以多校资源共享和力量整合为保障,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又行之有效的技能帮困工作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