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 芈凌佳
一、 案例概述
东华大学阳光公益服务队作为东华大学重要的资助育人平台和工作品牌,成立于2002年,由近3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组成。服务队秉持“幸福受助,快乐奉献”的队训,在上海市“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慈善宗旨和学校“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导”三位一体的工作理念共同指引下,致力于用实际行动促进慈善文化的传播。多年来,阳光公益服务队探索建立了制度化、层次化、开放化、示范化的长效机制,助困与育人并举,扶贫与砺志并重,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接受国家资助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在发挥专业特色、奉献爱心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和自我解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 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要务。
(一) 社会层面
随着高校的扩招,“三农问题”、城市下岗问题等的凸显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快速增长,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根据教育部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外部资助体系的不断发展,使困难生“自我解困”一词跃入大众眼帘。想要从更深层次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问题,只有外部帮扶和内在驱动两种方式结合,才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真正自立自强,摆脱贫困。
(二) 个人层面
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都面临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再加上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他们中的许多人深感困惑、迷茫、焦虑。
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我校在“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导”的工作理念指引下,成立由全体受助学生组成的东华大学阳光公益服务队,助困与育人并举,扶贫与砺志并重,积极引导和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接受国家资助的同时参与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在发挥专业特色、奉献爱心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和自我解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 解决方法与步骤
(一) 以项目孵化为平台,打造学生实训基地,推动公益活动专业化
阳光服务队成立慈善项目孵化基地,将慈善服务项目划分为四个层次:市级社会公益活动、校级社会公益活动、“小善大爱”校内微公益和公益需求调研等。通过开展公益项目招募的形式成立多个公益项目活动组,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皆可申报,极大调动了阳光服务队全员参与公益的积极性,推动了公益项目的专业化发展,将公益项目由“成果为导向”转化为以“需求为导向”,营造校园慈善文化氛围。(www.xing528.com)
目前阳光公益服务队已与全市17所远郊农民工子弟学校、12所阳光之家、15家敬老院和7所医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义务家教、导医送诊、慰问演出、生活扶持、技能传授等活动,以青年人特有的朝气为老、弱、病、残、孕、农民工、贫困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送去温暖。
此外,阳光公益服务队积极开拓新的活动载体,开创了体验式的“阳光公益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假期间,阳光公益服务队围绕资助政策宣传、传播慈善文化、公益服务及朋辈关怀等四项主要任务开展社会实践。实践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中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开展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传播东华大学慈善文化,感悟并采撷有代表性的“百姓梦想”“读书理想”,分享大学成长经历,并给居住在实践地的本校困难同学家庭送去关怀与温暖。自2009年以来,全校共144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暑期实践活动,共计147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学校全额资助经费和实践装备。5年来,该活动愈来愈受到学生的欢迎,项目数、参与人数及资助金额年均增长20%,家庭经济困难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毕业后服务基层、报效国家的感恩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宣传资助政策、分享大学经历点亮了众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学子的求学梦。
其他特色项目如:中国青基会资助的“低碳吹起松江晨风,循环经济步入校园”项目在松江大学城“刮起环保旋风”、市慈善基金会资助的“阳光播撒社区,科技照亮生活”项目为社区居民普及了生活材料知识等等。在这些公益活动中,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既锻炼了能力,也营造了守望相助的慈善文化氛围。
(二)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传播慈善校园文化,发挥优秀典型示范作用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任用专职教师指导阳光公益服务队,下拨专项经费,搭建平台支持公益项目拓展,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在《东华大学学生帮困助学管理办法》和《东华大学阳光公益服务队活动章程》的指引下,我校早在2003年就探索编纂以“幸福受助,快乐奉献”为队训的阳光公益服务队管理服务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逐年修订,旨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国家、社会无偿资助的同时承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仁爱共济、崇德弘毅等美德。
每年举办“公益·成长”表彰活动,努力将阳光服务队学子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学习、自立自强、诚信感恩、成长成才的精神面貌集中体现出来。来自全校12个学院的优秀公益之星走上舞台,与近千名阳光公益服务队队员共享志愿经历,共话成长之梦。公益之星们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感激,也展示了东华学子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及对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的信心。
(三) 以分层次培育为载体,关注学生精神需求,加强综合素质培育
我校阳光公益服务队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从关注细节、把脉健康、激发理想等方面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需求。对处于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阳光服务队采取分层次的培育方式,包括主要针对低年级初接触公益服务活动学生的制度激励、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的道德价值激励和以培育学生理想信念为目标的成就激励。
学校阳光公益服务队成立了“东华大学阳光训练营”,专门负责服务队学生的素质培育。将迎新绿色通道打造成资助与介绍成才经验融为一体的“绿色成才大道”,让大一新生进校时就树立“自立自强、成长成才”的目标。积极与学校就业中心配合,为阳光公益服务队学子实习、求职等提供补贴,通过代偿政策引导困难学生面向基层艰苦地区就业。搭建“小世界书吧”“快递驿站”“图咖”等十余个创业实训平台,组织队员参与勤工助学年均7000余人次,为阳光公益服务队学生提供自我解困的平台。结合大一到大四不同层次阳光服务队学生需求,创办“The Elite Class”(爱利他培训班),以菜单式选课的形式开展技能培训,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渗透,注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努力拓展空间。
四、 启示与思考
东华大学阳光公益服务队旨在鼓励、引导经济上受助的学生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尽己所能回报社会,从而培育和强化感恩、自我解困意识,也以此传播慈善文化和社会正能量。该团体自启动至今已历时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多项荣获市级及其以上级别奖项的工作成果。
阳光公益服务队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与经验:一是将“资助”和“育人”并举写进资助制度,以培养学生高尚人格为工作着眼点;二是积极与校内外各单位、部门合作,导入社会力量,形成广泛的区域化合作机制;三是以人为本,积极探索集经济资助、心理帮扶、生涯导航、价值引导、能力提升、创新扶助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的项目运行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