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激励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激励机制研究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评价的目标,可以在三大类指标下有针对性地选取所需要的各项指标,以达到绩效评价的目的。(三)职业院校发展能力这类指标主要考察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可以从职业院校的人、财、物三方面来衡量和评价。从这三个基本方面入手,结合职业院校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以分别设置评价指标。

职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激励机制研究

根据前面“目标效果导向管理”的原理和职业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要求,职业院校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投入指标、产出或效果指标以及发展能力指标。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评价的目标,可以在三大类指标下有针对性地选取所需要的各项指标,以达到绩效评价的目的。

(一)投入类指标

这类指标主要考察职业院校资源投入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发现职业院校的各项资金是否及时得到拨付、资金使用结构是否合理、培养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平均需要花费多少资金等信息。因此,可以在这类指标下面再设经费来源结构、经费应用结构和生均成本三个二级指标。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对科目设置的要求,保证数据的可得性,体现职业院校从事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将职业院校的经费来源结构整理为财政性经费、事业性收入、社会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将支出按职能划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研发和社会服务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支出,各项指标分别从对应的科目发生额中取值。为了便于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之间进行比较,我们将这些指标设置成相对值指标,也就是各个项目分别占总经费的比例情况。同时,为了考察各职业院校财务负债情况,分别在经费来源和资金使用结构中设置了银行贷款发生额占比和本年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两个指标。最后,为了反映职业院校生产的是合格的“产品”(毕业生)前提下的单位产品生产费用,设置了生均经常性支出,以核算职业教育成本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投入类指标下的各项评价指标,都是区间型的结构性指标,并不是哪一个指标大一些或小一些就好,而是在投入和使用结构上,看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全国或某一地区所有同类性质职业院校经费来源和支出结构的平均水平,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专家根据评分标准,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各二级指标评分。

(二)产出与效果类指标

为了实现对职业教育“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三方面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产出与效果类指标应当以技能和就业率为中心展开。

1.毕业生

毕业生的质量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果,是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国外评价职业教育产出效果的指标主要体现在合格率、就业率、就业保留率和获证率等方面。借鉴国外的评价经验,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毕业生质量主要用中高职学生毕业率、首次就业率、就业保留率、专业对口率和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五个三级指标来评价。毕业率和就业率,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效果,毕业率和就业率越高,说明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越高,也就反映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保留率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后在就业岗位上就业持续的时间,可以间接反映毕业生所学的知识是否是雇主或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职业教育效果是否为社会所认可。专业对口率反映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是为了体现国家要求技术人员执证上岗的政策,起到目标导向的作用。

当然,还有一些指标也能从另外的角度反映职业教育的效果,如毕业生求职的起薪点、就业后的收入增长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很大,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也很大,要得到这方面的真实数据比较困难。因此,这些指标是以后进行修改完善的方向。

2.技能水平及教改成果

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从职业院校日常工作和教学活动来看,能体现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的活动主要有教师参与纵向(上级单位公开招标的)或横向(与企业或同级政府机构合作)课题的研发、教师或学生参加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或教材编写的改革以及学生获得各种奖励项目。如果职业院校能够参与这些项目或活动,并在这些项目和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或奖励,说明职业院校进行技能推广和技术创新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参加这些项目(活动)的获奖情况作为学校的荣誉,一般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这些项目的数据具有可得性和可复核性。因此,可以设置“平均科研及研发分值”、“技能大赛获市厅级及以上奖励数”、“省部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数”和“学生每百人获奖次数”四个三级指标来反映学校的技能水平及教改成果。

3.社会效果评价

社会效果评价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产品社会的能力和绩效。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评价的成本,主要从学生满意率、教师满意率、社会培训人次和重大教育事故次数四个方面来设置指标。其中,学生满意率和教师满意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社会培训人次和重大教育事故次数都可以通过查阅学校记录获得数据。(www.xing528.com)

当然,还有一些指标,如雇主(用人单位)满意率,也可以反映职业教育的社会效果。但是,由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分布在各个地区的不同单位,要对遍布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展开调查,成本很高,也不可行,因为学生就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所以,这样的指标有待个人信息系统很发达的时候才可用。

这一类的指标都是极大型指标(除“重大教育事故次数”是极小型外),也就是说,学校获得数据越大,说明办学效果越显著。在实际评价中,这类指标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主观评价法由专家打分,或者通过客观综合评价法用线性规划求解的办法来评价。

(三)职业院校发展能力

这类指标主要考察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可以从职业院校的人(专任教师)、财(财务承受能力)、物(基础设施及基本建设)三方面来衡量和评价。人——主要考察学校专任教师的情况,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只有保有适当数量的高质量专任教师,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财——主要考察学校的财务承受能力,是否存在财务风险,能否提供进行专项建设的配套资金。物——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具备做大做强的物质基础,包括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从这三个基本方面入手,结合职业院校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以分别设置评价指标。

1.人——专任教师及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专任教师”这一指标主要评价职业院校全体教职员工(所有列入学校事业编制或非事业编制的员工)中专任教师的人数、职称结构以及生师比等情况,可以用“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中级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专任教师/全体教职工”、“生师比”五个指标来反映。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主要反映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能力,可以用“规划课程开设率”、“实训课时数占总课时数比率”来反映。这些指标一方面反映了职业院校拥有专业教师的情况,也可以反映专业教师开设专业课程情况;另一方面反映了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这些数据学校每年都要进行统计,查阅相应的人事档案教学计划获得。

2.财—财务风险状况

这一类的评价指标主要从财务风险状况来评价学校的发展能力,因为“投入类指标”已经反映了学校的财务状况。因此,这里的财务类指标主要反映学校负债、专项资金配套情况,看学校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主要的评价指标有“生均负债余额”和“专项资金完成率”,从学校发展能力的角度,补充和完善“投入类指标”。这类数据也可通过查阅财务账簿获得并复核。

3.物——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

这类指标主要根据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和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两个方面来设置。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包括办学条件,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主要包括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使用率等情况。办学条件可以包括“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实训设备原值”“生均实训场地建筑面积”四个三级指标;而实训设备使用情况可以包括“实训设备购置增长率”、“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基础实验设备利用率”、“纸质和电子图书借阅率”四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和实训实习所具备的条件。通过相互比较,发现职业院校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查阅相应的登记台账来获得并复核。

这一类的指标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极大型指标,有的是极小型指标,大多数是区间性指标。对于这类指标的评价打分,应该在评价之前,根据全国或某一地区同一性质的职业院校的平均水平制定评价标准,确定不同指标的得分范围,再让专家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根据综合评价中的线性规划求解各指标权值,给各评价指标打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