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及激励机制

职业教育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及激励机制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在对政府支出开展绩效评价,设计绩效指标时,应当充分反映顾客利益,包括设计群众满意率等指标;②“为顾客服务”为我们设计绩效目标指标,计算事业成本提供了依据,它有利于去掉公共部门累赘、无效率的服务项目;③“为顾客服务”为我国财政资金由供给保障转向“有效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及激励机制

(一)体现“一观三论”原理

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等社会效应,因而,是人们既能够感觉到,但又很难具体描述的。如何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将其业绩和效果指标化,可测量化,这既是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难点,也是创新点。

在这方面,马国贤教授提出了“一观三论”。笔者在职业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一观三论不仅深化了4E,而且为中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和方法论,因而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价值。”一观三论”是指:①公共委托-代理理论;②“花钱买效果”的公共预算观;③为“顾客”服务理论;④目标效果导向管理理论[8]

1.以公共委托代理为基本假定

委托—代理是指委托人一方与代表委托人进行工作的代理人为另一方,通过契约形式,将某一方面的工作或事务授权其管理,并支付相应费用的制度。在这种关系中,如果代理人得知,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细节不很了解或保持着“理性的无知”,因而自己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不受惩罚,那么代理人就会受到诱惑而机会主义行事。如果委托人要想发现代理人实际上在干什么,就需耗费很高的监督成本(信息不对称)[9]

将这一制度引入公共管理领域就形成公共委托-代理关系,这一理论认为,在民主制度下,政府是由公众选举产生的,政府是公共事务的受托人。为完成委托责任,政府必须组建专业部门,授权管理某一方面的公共事务。在公共委托-代理关系下,行政部门既是政府的某一方面职能的执行人,也可以视为某一公共事务的受托人,而预算是代理费用。行政部门作为公共事务的受托人,必须忠于政府(委托人)的利益,在受托范围内办好公共事务,而政府也应当对部门(受托人)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就是说,在公共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应当充当质量控制着,而不是生产者。受托人应该就公共资金在使用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和回报提供充分而透彻的信息,并服从严格的预算控制[10]。要获得关于成本和回报充分而透彻的信息,就必须对受托人开展绩效评价。

在职业教育产品提供过程中,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都可视为各级政府的受托机构,财政拨款就是代理费用。而绩效评价是一种监督机制,目的是评价受托人是否忠实地履行了代理责任,取得了相应效果,从而向委托人(各级政府和民众)提供关于职业教育成本和效果方面详细的信息。

2.以“花钱买效果”为核心价值观

职业教育是以改善劳动者素质为目的,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效果一方面体现在使学生获得一种专业技术,并得到企业或雇主的雇用;同时,职业院校还承担有技术更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效果还体现在促进职业院校的持续发展,确保教学水平和专业课程得到改善。根据这些目的,我们可以设置毕业生(包括毕业率、就业率)、教学改革、技能竞赛、素质教育以及社会服务和办学条件等指标来反映,在这些指标下,再设置一些具体的分指标来具体体现。

在比较花钱与效果时,我们不能忽视成本指标。在这里,可以将成本定义为:培养一名合格的、获得一定职业资格的技能型学生所需要的支出。因此,可以用生均经常性成本或人均培训补贴来反映。

3. 目标效果导向管理(www.xing528.com)

目标效果导向管理是与过程管理相对应的管理模式。过程管理的重大缺陷是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因而难以将各种要素在目标的前提下协调统一起来,形成“合力”。而目标结果导向管理是指将公共资金的管理分为“绩效目标设定(绩效预算)”、“实施和管理”和“绩效评价”三个环节。其中,绩效评价是指政府对于受托人(部门、单位)的绩效目标实施的结果,根据客观公正的原则,按预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的评议和估价。其要点是:①评价确定绩效目标达成情况,为结算提供依据;②对单位的评价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③分析单位(或项目)为达到目标指标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因此,职业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是评价代理人的目标达成,即业绩,而不是办学、中介过程。依据职业教育的定义和特点,绩效指标体系应该分为投入指标、产出和效果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三类。如果说,产出和效果类指标主要考察当年的办学业绩,那么,发展能力类指标则着重考察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用于评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们既是过去办学的结果,也是今后办学的条件。在设计绩效指标时,我们力图符合全面性、真实性、可核查性的要求。

4.为“顾客”服务

“为顾客服务”是设计绩效指标的重要依据。“顾客”是最通俗的词,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是顾客。因此,“为顾客服务”观念的引进,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明确政府服务目标,使为民服务具体化。为此,在对政府支出开展绩效评价,设计绩效指标时,应当充分反映顾客利益,包括设计群众满意率等指标;②“为顾客服务”为我们设计绩效目标指标,计算事业成本提供了依据,它有利于去掉公共部门累赘、无效率的服务项目;③“为顾客服务”为我国财政资金由供给保障转向“有效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的客户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内部客户,主要是教职员工(教师和教辅人员);二是外部客户,主要是在校生、其他教育和培训需求群体以及政府(劳动部门)、用人单位、高一级学校等。因此,可以设计教师满意率、学生满意率、社会培训人次等指标来反映,满意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

(二)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本书第一章指出,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普及性特点。这些特点,应当通过绩效指标得以反映。具体地说:

一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最终反映在就业率上,就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以及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就业需要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各国绩效评价的通用指标。但是,单纯的就业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在社会对劳动力需求旺盛时,即使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也可找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区分职业教育质量,为此,它需要一些指标作为辅助,包括专业对口率、就业的持续率等指标,形成相互印证关系。

二是职业教育的技能性指它是通过技能培养来适应就业的,因此,评价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业绩,必须有一些与技能性相适应的指标,如实训课时与文化课时的比例,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实训教师等方面,具体包括:实训课时占总课时比例、生均实训基地面积、实训设备原值、实训设备使用率、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职业证书中获得中级工以上的比例等指标。

三是职业教育的普及性是指应当按照“人人都应当接受一个职业岗位的培训”要求来设计指标。由于这类指标属于宏观范围,而不适宜评价职业学校,因而这次在对职业学校评价中没有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