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年时间里,山东时风集团已经具备130万辆农用车、130万台发动机、30万台拖拉机的生产能力,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拥有2000多个营销网点。这样的速度,不只是在农机行业,放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行业里,都堪称奇迹了。
但是,作为企业掌舵人的刘成强却居安思危。
刘成强认为,企业发展得快自然是好事,但是企业的辉煌往往会掩盖来自企业本身的一些隐患,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无法感知外界的威胁。如果不加强学习,你就找不到企业的隐患在哪里,企业的生命力也就不会长久。
正是因为他自身浓厚的危机意识,刘成强经常在公司内强调,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是具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拥有学习创新能力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需要的是相应的人才。当不少企业把“以人为本”仅仅作为一句口号时,刘成强真正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www.xing528.com)
企业高速发展和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促使刘成强有了建立时风大学的决心。由于企业的高速扩张,时风新增员工人数已经连续两年超过6000人。然而,其中能真正独当一面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却相当缺乏。
刘成强说:“时风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要向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大型运输机械集团的目标进军,这就要求首先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做保证。但是,我们的员工中有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已经赶不上时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为他们不断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这是实施人本管理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他投资兴建了时风大学、时风研究院。这样使得时风的核心技术优势更加明显。时风技术研究院下辖5个产品研究所、5个工艺研究所、科研人员都是企业自己培养的,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力量。
在战略上,刘成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时风的目标是做国内驰名、国际著名的运输机械集团。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时风必须跳出农机业务领域向整个运输机械行业扩展,走出国门,塑造国际品牌。刘成强说,进入汽车行业是时风的夙愿,但当时的经济实力、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条件决定了当时生产汽车是不现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