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纺织工工交系统的先进工作法赢得认可

青岛纺织工工交系统的先进工作法赢得认可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牢记1950年春节自己做正式工人后,上第一个夜班时因打盹儿而放大花的教训。“郝建秀工作法”不仅是纺织工业的先进典型,也是全国工交系统出现的第一个科学的工作法。截至8月22日,青岛各纺织厂的细纱工基本学会了郝建秀工作法,其他工序的纺织工人也陆续掌握了“郝建秀工作法”的基本精神,并取得了优异成绩。郝建秀工作法也引起了中央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青岛纺织工工交系统的先进工作法赢得认可

郝建秀——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纺织工程高级研究员

郝建秀,女,汉族,1935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1949年11月,15岁的郝建秀考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当养成工,三个月期满定为正式细纱甲班值车工。她牢记1950年春节自己做正式工人后,上第一个夜班时因打盹儿而放大花的教训。为了不打盹儿,她不断地巡回车挡。在巡回中郝建秀发现,只要做好了清洁工作,断头就少。于是,她把几种工作程序紧张有序地进行,省出时间来多做清洁工作,掌握了巡回规律,减少了断头。但因这时细纱车间还没有建立对皮辊花分台过磅的制度,所以郝建秀的成绩没有被发现。

1950年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以后,第六棉纺织厂细纱车间也建立了个人白花过磅记录制度。郝建秀优异的工作成绩和先进的工作方法受到工厂领导的表扬。郝建秀以此为动力,决心干出个样子来。她进一步钻研技术,反复熟练减少断头的操作方法,白花出的一天比一天少,从而在全厂出了名。1950年6月,郝建秀被评为厂级二等劳模,11月,第六棉纺织厂团委吸收郝建秀参加了青年团。在党、团、工会组织的培养下,郝建秀各方面进步很快,政治觉悟明显提高。她的值车能力从看300锭逐步提高到400锭、500锭,一直提高到600锭,但出的白花却始终保持在0.2%和0.3%之间。到1951年2月,平均皮辊花率为0.25%,创造了连续7个月少出白花的新纪录。

1951年2月,山东省工矿企业检查团到青岛检查工作,听到郝建秀少出白花的事迹后,认为当时出0.25%的白花数字是全国罕见的,应好好研究,并推广出去。从此,郝建秀少出白花的操作法引起了重视。

从1951年3月开始,郝建秀工作法被进行了三次总结。第一次是国棉六厂总结的,其结论是“三勤、三快”,即眼要勤看、快看,腿要勤跑、快跑,手要勤清洁、快接头。“三勤、三快”经验在《青岛日报》登出后,经过各厂细纱工人的亲自实践,大家都累得吃不消。“三勤、三快”总结送到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以后,陈少敏主席指出“这个总结不实际”。她认为,郝建秀的成绩能够坚持七八个月,绝不是一个“三勤、三快”可以解决问题的,她要求重新进行总结。第二次总结仍然没离开“三勤、三快”的框子,只是添上了车台卫生比别人干净,人从来不离开车挡,仍然没总结出郝建秀工作法的主要精神。

1951年6月2日,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与青岛市总工会等部门,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联合组织了“郝建秀工作法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研究委员会”),研究与总结郝建秀的经验。委员会由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生产部副部长朱次复领导,吸收有关部门干部、专家、技术人员及劳动模范等共17人组成,对郝建秀工作法进行第三次总结。研究委员会从6月4日开始,6月8日结束。前两天在现场实地观察与测定郝建秀的操作,后三天是研究分析和进行总结。第一天上午,研究委员会的全体成员观察了郝建秀的值车操作,下午,委员会的17个人分成接头动作、接头时间、清洁时间、清洁动作、动作顺序五个组,分别进行研究与测定。经过五天的努力,郝建秀少出皮辊花的经验终于找出来了。

郝建秀工作法的四条主要经验是:① 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工作认真负责;② 虚心学习,肯动脑筋,提高技术;③ 工作有计划,善于分配劳动时间,能分清轻重缓急进行操作;④ 不浪费劳动时间与劳动力,做到一切以减少断头为中心,以少出皮辊花为目的。

郝建秀工作法的基本内容有三点:① 工作主动,有规律、有计划、有预见性,她是人支配机器,不是机器支配人,按照一定的规律工作,一切争取主动;② 生产合理化,把几种工作结合起来做,做到了既省力又省时间;③ 抓住了细纱工作的主要环节,清洁工作做好了,断头就少;皮辊花出得少,产量就高,质量就好。

1951年8月17~19日,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在青岛联合召开细纱职工代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郝建秀细纱工作法”被正式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并决定在全国推广。(www.xing528.com)

“郝建秀工作法”不仅是纺织工业的先进典型,也是全国工交系统出现的第一个科学的工作法。该法的产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影响到全市、全国各条战线。

青岛纺织工会和华东纺织局青岛分局在中共青岛市委领导下,于1951年6月26日成立了郝建秀工作法推广组,到各工厂进行推广工作。推广组首先在青岛第一棉纺织厂做了两个星期的重点试验,取得经验后即在青岛第三、第六、第七棉纺织厂推广。青岛第二、第四、第五、第八棉纺织厂及私营华新纱厂等企业都派了技术人员和细纱工人随着推广组学习。这批学员回厂后都各自组织了本厂的“郝建秀工作法”推广委员会,领导各厂的推广工作。截至8月22日,青岛各纺织厂的细纱工基本学会了郝建秀工作法,其他工序的纺织工人也陆续掌握了“郝建秀工作法”的基本精神,并取得了优异成绩。① 降低了皮辊花率,以厂为单位,各厂一般都降低了30%~51%。② 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纺织技术的高潮。③ 在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中,吸收了青岛第一棉纺织厂粗纱接头捻接法和不拔管接头法等,充实和发展了郝建秀工作法。

全国纺织工会主席陈少敏当时指出:“一定要认真学习、推广‘郝建秀工作法’。如果全国纺织企业都达到郝建秀所在的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的水平,全国一年少出的皮辊花可以多产36738件纱;如果全国细纱工人的皮辊花水平和郝建秀一样,一年可多产44460件纱。只要全国纺织企业达到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的水平,超额利润就可以买68架战斗机,用这些战斗机就能消灭更多的侵略军。”

郝建秀工作法也引起了中央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代表毛泽东主席写信给郝建秀,勉励她“继续提高生产”。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做出了《关于奖励郝建秀同志的决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青岛进行考察和推广郝建秀工作法。1951年8月17~19日,中国纺织工会和中纺部在青岛召开了“细纱职工代表会议”,学习、推广郝建秀工作法,青岛、上海、武汉、天津等地共466人参加了会议。会后,中纺部和中国纺织工会在青岛举办了全国各地220多名细纱工、技术员和工会干部参加的“郝建秀工作法”学习班。中纺部还在1951年9月和10月两次通知全国纺织企业学习、推广“郝建秀工作法”。

据郝建秀小组统计,全国有400多个企业学习推广了“郝建秀工作法”。学习、推广“郝建秀工作法”,使后进的工人当上先进,使先进工人当上了模范。“郝建秀工作法”推动了全国纺织技术的提高,促进了纺织生产的发展,“郝建秀工作法”为新中国的纺织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3月15日,《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消息——国棉六厂女工郝建秀创造出白花新纪录,内容为:自1950年开始红五月劳动竞赛起,数青岛国棉六厂16岁细纱女工郝建秀放白花量最少,平均每日出皮辊花六两左右,经常降至三两,而别人一般都一两磅,多的到四五磅。

不久,许多报纸再次报道,郝建秀又创新纪录:皮辊花量降至二两,皮辊花率仅为0.25%。国棉六厂再掀向郝建秀学习的新潮,全厂皮辊花率达到了惊人的0.497%。

郝建秀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精神。郝建秀的影响还扩展到国外,应邀专门去莫斯科访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