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行过程中,汪大渊每到一个地方,对所见所闻、地理山川、物产货币以及当地人的衣食住行、民情习俗和奇闻逸事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岛夷志略》中记载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岛)的居民“喜洁净,故于水上架屋”,表明这个国家的人喜欢整洁干净的环境,所以就把房子建在水上。
又说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地广人稠,实甲东洋诸番”,说明当时印尼人口稠密,国家实力在东洋各国中领先。
当到了文诞(今班达群岛),他发现当地人“日间畏热、不事播种、月夕耕翻、渔猎、采薪、取水”,将生活在热带的人白天怕热不活动、晚上才出来劳作的生活方式记录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岛夷志略》中有两节详细记载了大洋洲的风土物产,是见诸于世有关大洋洲最早的文字记载,而在200年后欧洲人才知道世界上有大洋洲的存在。(www.xing528.com)
汪大渊在书中还对我国台湾岛(琉球)、澎湖列岛有详细的记载,这恰好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空白点,也是17世纪以前对我国台湾岛最详细的历史记录。惊人的是,他对我国台湾食人族还有一段恐怖的记载:“余登此山,则观海潮之消长……知番主酋长之尊,有父子骨肉之义,他国之人倘有所犯,则生割其肉以啖之,取其头悬木杆。”
这些奇闻逸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相当不可思议,曾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的马欢和费信在出海前都仔细研读了《岛夷志略》,对书中记载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天底下的国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区别,直到亲身游历了西洋各国后,才知道书中说的都是真的。
汪大渊以及他的这段海上之旅通过《岛夷志略》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他精心绘制了半个地球与一条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本书看不到大国的国威和旅途的惊心动魄,20多岁的他为探索未知世界而勇闯海洋,从容地走着自己的路,安静地讲述着一个很长的故事、一段属于他也属于世界的奇幻漂流之旅。我们的历史是势利的,它会记下帝王将相的一切琐事,但往往却将那些才智过人、造福社会的仁人志士付之阙如。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只有《岛夷志略》,翻遍各种官方史志,几乎都难以寻见关于汪大渊的片语记载。或者,这也符合汪大渊本人的性情,按照中国的传统,一个真正的英雄往往也是谦逊的隐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