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践行“第三使命”的过程实质上是大学知识商业化的过程 (当然,这里不包括公共知识的传播等具有外部效应的知识传播活动)。为了表述上的简单和通俗化,下面叙述部分用大学知识商业化代替大学实现“第三使命”。
大学知识商业化的作用体现在其对产业、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大学自身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
最初有关大学知识商业化效应的研究者均假设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存在一种互补性关系,相应的,也产生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知识商业化的政策建议。然而,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于这一前提假设提出了质疑,认为并非所有的大学知识商业化模式都是有益的。Elisa Giuliani等 (2009) 提出,只有那些对于传播知识给区域中的其他企业具有较高潜力的产学合作才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智利和意大利葡萄酒集群的数据,Giuliani等发现企业的知识基础是有价值的产学合作关系形成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因此,产学合作应该具有“选择性”,将知识基础“最好的”企业连接到“最好”的大学才能产生高效率的、有价值的产学联系。
一些学者认为大学知识商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其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效应,这种积极影响不仅包括为R&D密集型产业提供技术来源、受到良好培训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才,还包括促进新产业的形成与产业生态的结构合理化。创新将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推力,并产生众多的工作机会。因此,拥有大学的区域将会比没有大学的区域更加发达,大学能够通过知识商业化、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有能力的研究人员来促进当地区域的经济增长 (Bramwell等,2007)。Gulbrandsen和Smeby (2005) 通过对挪威四所最著名大学的1967名教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产业资金参与大学研究使得大学与企业的关联更为紧密,但并未说明大学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的产出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Kun Chen等 (2007) 通过对中国的研究却发现中国大学知识商业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地域不同呈现出很大差异,北京和深圳的科技产业集群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演化轨迹。在北京的案例中,大学知识的商业化在大量的高科技集群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衍生企业,如联想、东方电气集团和方正。与此相反,在深圳,迄今并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衍生企业,成功科技型企业的技术来源也与大学关系不大。Wei Hong等(2008) 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认为中国1985—2004年大学商业化路径的地域性差异,反映出大学知识向产业界流动的分权化(decentralizing) 和本土化 (localizing)。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大学知识流动的地域性限制,在中国各省之间已变得非常明显。
一般认为,大学知识的商业化进程有利于增强大学和学者的商业能力,拓宽了大学的资金来源渠道,但这一过程是否有利于大学的研究导向和学术地位却存在争论。一些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大学知识商业化使大学明显地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倾斜,进而增加对应用研究的投入,减少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Gideon D.Markman等, 2005; Magnus Gulbrandsen,2005)。然而,新的研究却发现,大学知识商业化并没有导致基础研究减少,在美国,大学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数量都在增加 (Thursby,2009)。(www.xing528.com)
研究型大学因其杰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独特的创业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知识与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专利、衍生企业”等一系列表征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如何衡量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能力却并没有权威看法,大多数情况下,创新能力较好评价,专利数量和质量往往是很好的指标,但创业能力的评价比较复杂,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与创新能力有交叉,但评价范围比创新能力的范围广,指标量化比较困难。
国外实践中,MIT和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能力 (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得到了广泛认可; 理论研究中,埃兹科维茨、伯顿·克拉克等学者从大学创业的视角,对研究型大学的创业能力进行了案例研究,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实现路径等问题,但没有把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视角,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
国内实践中,我国目前没有明确提出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这一概念,但强调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对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理论研究中,我国对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研究型大学的创业能力。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等是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的外在表现特征”,“发明公开数、专利获准数、专利申请数、衍生公司数等反映了大学的创业能力”,“大学的创业能力离不开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高校衍生企业等”。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与授权量、技术转移合同收入、产学合作等已有较多的研究,本书将围绕研究型大学实现第三使命所产生的两个重要影响进行分析,一是第三使命与传统使命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是大学实现第三使命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及其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