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茂县曲谷乡耕地歌|羌族多声部民歌萨朗的叙事与表演

茂县曲谷乡耕地歌|羌族多声部民歌萨朗的叙事与表演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茂县曲谷乡耕地歌[55](存目)羌族多声部民歌:多声部民间是指一对或一组歌手同时唱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民歌,有人称其为“二声部民歌”或“复音民歌”。“萨朗”主要用于欢度年节、喜庆丰收、婚丧嫁娶等场合。

茂县曲谷乡耕地歌|羌族多声部民歌萨朗的叙事与表演

劳动歌:属于羌族口头艺术世俗表演中“歌唱”的范畴。羌族在农耕劳作中,从犁地、挖土、下种、薅草、积肥到收割、打场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有相应的歌曲。此外,砍柴、背篓运物、修房造屋等劳动中都有歌相伴。羌族的劳动歌,歌词简单,多为号召性或呼唤性语句,歌词结构短小,节奏、旋律都受野外劳动方式影响,具有质朴、粗犷的风格。如茂县曲谷乡的耕地歌,是驾牛耕地时听唱,旋律简单,结构短小,歌词中大量夹杂吆喝声。依耕地时的劳作进程,在耕地起始、中间地带和田边沿时,歌曲内容与曲调各有不同,极具乡土气息。

(45)茂县曲谷乡耕地歌[55](存目)

羌族多声部民歌:多声部民间是指一对或一组歌手同时唱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民歌,有人称其为“二声部民歌”或“复音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就演唱形式而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羌族的多声部演唱形式,大多有着固定的或相对固定的组织形态,其组合类型和特点以同音色(男声或女声)的合唱或重唱为主,也有男、女群体的合唱式对唱,较少采用混声的组合形式。”[56]就表演场所而言,多声部民歌经常出现在劳动生活、结婚仪式和舞蹈的伴唱之中;就音乐节奏而言;当地民间歌手有“一个唱细点,一个唱粗点,要有底脚”之说,他们对自己演唱方法的要求是“要唱得两头平,中间鼓”。这里的“细”是“高”之意,“粗”是“低”之意,“要有底脚”是要求要唱出低声部。“两头鼓”是说同音起唱同音终止,曲中则可分开声部进行。[57](www.xing528.com)

“萨朗”:系羌语北部方言对“歌舞”的称谓,流行于岷江上游及黑水河流域的茂县和黑水部分地区,其中,尤以茂县赤不苏、沙坝、较场和黑水维古等区乡的曲目最多,且最具代表性。“萨朗”主要用于欢度年节、喜庆丰收、婚丧嫁娶等场合。表演时,在场院里或火塘边男前女后站成圆圈或弧形,男子齐唱一段(或一乐句),女子复唱一遍后一同起舞。不用伴奏乐器而用徒歌形式,曲前和句前常加一拍或半拍起始音,速度由慢至快,跳至激烈处,领舞者带头突然加快舞步并变换基本动作,句尾插入吆喝声。曲毕,人们饮咂酒以助兴,稍顷,另一曲又起。歌词以四个音节的句式为主,其次,是七个音节一句的结构,偶尔也能见到带即兴性的长短句自由句式:其内容以表现自然崇拜和民间风俗居多,如颂扬神灵、颂诉苦情、赞美劳动、歌唱爱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