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派系里的风云人物,提起“小李子”,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鼎鼎大名的。
清代顺治入关以来,鉴于明朝阉党之乱的教训,在宫廷御花园真武殿前,立有铁铛牌,上书“太监干预朝政者杀”。故太监最高品位不得超过二品顶戴。由顺治起,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七代皇帝,清宫太监是有职无权,只许管宫廷大内太后、皇帝的起居生活琐事。大内禁令森严,无敢陨越。太监有过失者交散差(宫廷管太监的执法处)处理,轻则杖刑,重则流放。
到了咸丰末年,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病危离宫,卧榻不起,将六岁的太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托付与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
肃顺与慈禧太后,是满清皇室内两个最有政治头脑的人物,素来勾心斗角,貌合神离。咸丰皇帝在世时,尚能保持一定的平衡,咸丰皇帝驾崩后,二人的矛盾暴露日益尖锐。李莲英探得八位顾命大臣图谋不轨,挟同治皇帝以令满室天下,遂告密于慈禧太后,同时出谋划策,首先让慈禧太后收敛锋芒,装成孤儿寡妇可怜无害的样子,稳住肃顺等反对派。继而让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也相信了那些顾命大臣心怀叵测,野心勃勃。然后,征得慈安太后的同意,派出得意心腹太监安德海,将密信藏在烟袋锅里,秘密返回北京(对外讲安犯了朝规,送北京散差处置)与正在和英、法谈判的恭亲王奕诉联系。最后,当恭亲王与慈安、慈禧两太后将一切安排就绪后,某天夤夜,李莲英和崔玉贵两人护送同治皇帝还宫,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刻不容缓地下令诛除八位顾命大臣(其中两位是亲王),为她先后在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四十七年垂帘听政的历史,扫除了政敌。
载淳登基当上了清朝第八代皇帝,年号同治。叶赫那拉氏是同治生身之母,也就当上了皇太后。继安德海之后,李莲英理所当然地成了太后宫的大总管,崔玉贵便是二总管。李莲英护驾有功,又是托孤老臣,同治皇帝见面都以“李罕达”称呼(满语罕达即是师父),慈禧太后对他更是宠信百倍,言听计从,赐与二品顶戴,蓝顶花翎大蟒袍。内务府、王公大臣以及满汉贵族入宫晋见,不走李总管的门子,休想见到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生活起居的一切也由李总管安排。李莲英的生活待遇仅次于慈禧太后,竟高于皇帝。每年两次打西陵围(清朝皇陵周围有许多野生动物,就是去打猎),御膳房给太后备膳,而随从的王公大臣们,都仰承李总管的鼻息,到他的帐篷赴宴。
谁也不敢冒犯这位总管大人,得罪了他,后果不堪设想。比如:山东巡抚丁宝祯杀死太监安德海一事,当安德海被断头后,丁巡抚也遭灭门之祸。李莲英奏称:“安德海是奉命到南方为同治皇帝绣龙衣,不管安德海在沿途有什么不法行为,可呈报内务府制裁。太监系皇室命官,杀后暴尸三日(这是太监最忌讳的,太监的身体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让看见),有辱王朝体面;山东巡抚根本无权处置,擅自开刀问斩,违反朝律,理应灭门十族。”安德海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能不允李总管所奏!丁宝祯被戮势所必然,即便有王公大臣出面保奏,也当场被夺去顶戴花翎,受到降职、罚俸的处理。
李莲英前后做了四十年的太平总管。更为特殊的是,他与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照像多帧。慈禧太后扮观音像,李莲英扮韦驮像,在昆明湖、花园以及紫竹院等处留影,一时宫内引为奇谈。
一九〇〇年庚子事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打到廊坊以后,枪炮声大作,弹片横飞,我祖父描述当时情景:“外边枪子乱响,宫里全乱套了。大殿的窗户全用沾湿棉被堵上了,怕飞子伤人,老祖宗这时吓得也不敢动了。正准备逃走西安时,老总管进来吓得混身哆嗦,跪在老祖宗跟前,嘴里喊着‘奴才动不了啦!’老祖宗安慰他说:‘老总管别害怕,这里有我盯着啦!咱们快核计着走吧!来人哪,先把老总管扶下去,千万别吓坏了!别害怕!’”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两宫准备西幸西安前,慈禧太后责成李莲英、崔玉贵二人负责埋藏宫廷内的稀世珍宝,未被德寇等联军掠去。庚子回銮后,慈禧太后把储秀宫的部分文玩珍宝赐与了李莲英。
这时李莲英进入暮年,锐气大减,已无当年的精气神。宫内一切事宜慈禧太后均依靠年青、精力旺盛的我的祖父——“小德张”支撑办理,引起李莲英的反感。
祖父说:“有一天老总管阴阳怪气地说:‘老佛爷有张掌案的啦!什么事都搁不下,张掌案的多精明啊!奴才要告老还乡啦!’可当时并未出宫。老祖宗说:‘老总管,当了好几十年差啦!为我出了很多的力,也应该养老了,宫内的事现有张掌案顶着,你不用惦记着啦!还有崔总管哪!’”
祖父又说:“我当时正站在旁边,心里想,老总管气肚子啦,马上跪在地上给老祖宗叩头,我说:‘这都是老祖宗恩典,我师大爷的栽培,才能给老祖宗当当差,奴才给老祖宗谢恩。’老总管虽然气肚子,也说不出什么来。老祖宗听完后说:‘恒太(即“小德张”),你真机灵,你好好管理御膳房吧!’老总管由这天开始,就有时上去,有时不去。有事时老祖宗找他,也流露出退避三舍的意思。既便见着我也是皮笑肉不笑,应付而已!还对我师父崔二总管说:‘你徒弟张掌案,算上去啦!’”
在李莲英即将告老还乡,崔玉贵也到晚年时,祖父已开始接班太后宫大总管职务,在清点花名册时,李莲英无可奈何地说了实话。
祖父讲:“老总管看我拿着名册查对,他说:‘张掌案,我里面还吃了几名空额。’我心里想,人家辈大,四十年老资格的大总管,何苦不送个人情!我把空名额留到出宫,也没对别的人讲这码事。”(www.xing528.com)
李莲英告老还乡时,慈禧太后赐予带原钱、粮米、原品休职的最高赏赐。
在慈禧太后开始病重、卧榻不起时,祖父每日御前环侍。他说:“老总管先后两次探望,有一次跪在龙榻前,痛哭流涕地说:‘我侍候老佛爷几十年,待奴才天高地厚之恩,现在奴才也八十多岁啦!已成风中之烛,奴才定死在前头,但愿老佛爷洪福齐天,御体早日康复,是大清国之福,黎民百姓之福。奴才每日诵读观音咒,为老佛爷增福、增寿。’老祖宗在病中满意地说:‘老总管不必惦记我啦!我虽病了,他(指光绪皇帝)不死,我是不死的。’老总管一看太后生气了,马上抓个词退出宫去。”
不久,李莲英便病死在北京。
李莲英在清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阔太监,他的一生富贵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恩赐,贵敌王侯,富甲天下。他原籍河北省大城县人,地有千顷,房舍如宫殿般豪华。过继一个儿子名叫李企韩,自幼嗜京剧入迷,以巨资创办了一个戏班,即老斌庆社。
李莲英死后,他的茔地建在北京,即京西恩济庄。我年青时曾到此一游,方圆占地基五十余亩。该地原是明代太监郑和之墓地,是明朝朱棣皇帝赐予郑和的,汉白玉石牌坊、石人、石马,摆设格局,环境幽静,气氛肃穆,有五百棵古柏苍松,郁郁葱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正面墓前有郑和的铜塑像,身披盔甲,手执宝剑,栩栩如生。前面有十米高的汉白玉石碑,碑上写着“明朝永乐年,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郑和之墓。”
李莲英死后,他的茔地建于郑和墓之后。他生前安排埋葬此处的目的是为了与郑和齐名后世。他建坟时耗资巨万,不惜任何代价,动员数千民工。从周围百里外村庄,收买大量鸡蛋,完全要蛋白,不要蛋黄,用蛋白拌石灰,江米粥灌浆,修筑整个坟茔。用蛋之多,耗料之巨,郑和、刘瑾、魏忠贤等在九泉之下,也要为之惊叹。坟前挖有护坟河,河内有绞刀以防盗墓。仅从这座“鸡蛋坟墓”就完全可以看出李莲英是何等的豪富。
有人曾对李莲英的“鸡蛋坟”咏诗一首:
马鬣封头鸡卵堆,
黎民血泪染石灰。
可叹莲公达显宦,
焉与三宝共争辉?
“三宝”即明朝三宝太监郑和。清朝历代太监都尊奉郑和为祖师爷,每年清明节都到他的墓前朝拜,对他无限崇仰。我的祖父自然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