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韬园到民治社:盛况回顾

韬园到民治社:盛况回顾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韬园派在一九一六年八月到一九一七年六月在北京的活动,是拥黎反段。大孙派及小孙派因人数较少,未能阻止。吴军于三月二十四日撤出衡阳,湘军即于二十六日进驻衡阳、宝庆,六月十一日克复长沙。韬园派因此正式改为民治社,于是年十月在太平湖饭店开成立会。理事会下分设总务、政治、经济三部,每部设若干股,每一社员均加入一股,另设秘书一人。民治社经费除社员所交社费外,大部分由孙伯兰私人捐出,也接受外面捐助。

韬园到民治社:盛况回顾

在一九一六年八月国会复会时,国民党籍议员成立若干小政团。伯兰常同一些议员,在韬园开会,有所主张。各报社因指小孙(伯兰)派为韬园派,计有议员王湘等六十余人。

韬园派在一九一六年八月到一九一七年六月在北京的活动,是拥黎反段。他们投票选举冯国璋为副总统,企图联冯倒段。他们反对对德宣战,反对段阁借外债,在国会内与大孙派议员合作(大孙派即纯粹拥护孙中山者)。韬园派南下护法后,拥护孙中山,反对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广东督军),反对拥护陆、岑(春煊)的政学系。桂系与政学系合作并勾结益友系吴景濂等提出改组军政府案,即改独任制为合议制,藉此迫中山离职。孙中山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十日辞大元帅职,非常国会于五月二十日推举唐绍仪唐继尧、孙文、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岑春煊七人为政务总裁。六月二十一日推定岑春煊为政务总裁主席。大孙派及小孙派因人数较少,未能阻止。直到次年十月二十七日,方由小孙派议员王乃昌、牟琳等对岑春煊提出不信任案,岑氏假意通电辞职,由陆荣廷等挽留,仍继续恋栈。大部分议员迁滇集会。

段祺瑞于一九一八年一月派第七师长张敬尧、第三师长吴佩孚军队入湘,任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吴佩孚恃有战功而未得督军,因而不服,顿兵衡阳,不再前进,故湘军尚得保守耒阳郴县,与吴军对峙。一九二〇年春吴佩孚攻击段阁签订中日军事协定系属丧权辱国,欲班师回京靖难。伯兰与吴部重要幕僚白坚武(惺亚)有深交,因派议员牟琳访白坚武,由白介见吴佩孚,商定由广东军政府协助吴军六十万元为开拔费,在吴撤军北上时,由湘军尾随前进,袭取衡阳、宝庆长沙。吴军于三月二十四日撤出衡阳,湘军即于二十六日进驻衡阳、宝庆,六月十一日克复长沙。伯兰帮助了他的宪友会老友谭延闿得三次督湘。

在国会到广州开非常会议之后,段祺瑞采纳研究系汤化龙、梁启超之建议,拟召集新国会与南方对抗。伯兰见报,致函冯国璋,劝冯拒绝下达召集伪新国会的命令。其函略谓:“……惊悉段芝泉听信研究系建议,仿民元召集参议院(此非两院中的参议院)办法,令各省派代表晋京组织参议院,由参议院修改两院组织法,制定大总统选举法送府公布,然后依据此法召集新国会,由新国会选举总统,以与南方军政府对抗。如此计实现,势必南北两府两国会,相持不下,武人以讨伐为名,蹂躏各省,政客以统一号召,诋毁中山。误国殃民,延长内乱,其害伊于胡底。国人期望和平停战,谋求统一,实难措手。此一令丧邦,陷国家于分裂,置人民于涂炭。段氏一手遮天,野心未已,执事随声附和,祸患及身。预计新会成立之日,即执事自掘坟墓之时。盖段氏手握军符,颐指气使,将乘两院议员的选举,必为段氏私人当选。彼时如段氏总统自为,固可达到目的,如其认为总理有实权而不愿做总统,则必授意议员选可供傀儡如徐太傅世昌一流人物,决不让有资望有实力如执事者当选,可以断言。与其日后被弃,何如今朝自主。为公计依据代理总统职权,毅然下令取消黎元洪民国六年六月十二日解散国会之谬令,俾国会自由行使职权,国人轸念前劳,不仅肯定我公继任总统资格,亦将在继任满期,继续选任……。”

这是伯兰就冯国璋个人利害进言,恳切详明,为当时报章传诵。惜冯氏热中下届竞选,误信段氏“冯为总统,段任总理”之谎言,欲利用研究系分子竞选新伪国会议员,不惜大破悭囊,结果研究系只得议席三十余人,再加江苏、江西、湖北三省(这三省属于直系军阀势力范围)所选半数议员(其一半仍为安福系所得),合计不满百人,其余均为段氏鹰犬安福系王揖唐、刘恩格等所组织的安福俱乐部分子所得。(因当时皖系军阀据有豫、陕、甘、新、湘、皖、浙、闽、鲁、热、察、绥、吉等十余省区,加以安福系是动用自日本借来的外债,故有钱有势,威胁利诱,自易垄断。)段氏毁弃前选冯的诺言,于一九一八年九月四日授意安福系选徐世昌为总统,冯不得不下台,完全为伯兰所预料(冯氏悔恨交集,抑郁成病,次年去世)。

一九一九年北京学生为争山东主权发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曹汝霖宅,痛殴章宗祥,先后被北京军警逮捕千余人。孙伯兰电京力主立刻释放,最为激烈。电文如下:“北京学生为力争外交主权,痛殴国贼,实代表全国民意,稍有血气,应知感佩。乃北京军警擅捕爱国学生,袒庇国贼,薄海同愤。希立令释放学生,严惩卖国贼段祺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徐树铮等,以伸国法。并祈迅电巴黎专使拒签巴黎和约,以维主权。此为公自赎良机,幸勿暴弃。”

一九二〇年夏直奉战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战胜奉系军阀张作霖,由孙传芳于五月二十八日发出勘电,主张徐世昌退位,吴佩孚主张恢复国会,拥黎上台,原国民党籍议员纷纷挂出小政团招牌。这些小政团在民六第一次恢复国会时,早已有之,但这次恢复国会,又有些变化。韬园派因此正式改为民治社,于是年十月在太平湖饭店开成立会。它有几条简章,规定本社宗旨为奉行三民主义,实现民主政治,制定宪法,促成国家统一,发展工农产业,增进人民生活,争回主权等项,没有标出政纲之名。社员以两院议员为主,除原在韬园者以外,还新添一些议员,也有少数国会外的人士,如谢远涵、宁协万、向瑞琨等。其组织设理事会,推理事二十一人,由理事互推理事长一人。理事会下分设总务、政治、经济三部,每部设若干股,每一社员均加入一股,另设秘书一人。社费由社员每人每月交五元并得特别捐助。经第一次大会推定孙洪伊、王湘、王乃昌、牟琳、彭介石、郑万瞻、时功玖、丁世峄、周树标、高旭、陈嘉会、周恭寿、谢远涵、周震麟、叶夏声、于洪起、彭汉遗、胡源汇、彭邦栋、王敬芳、李錡等二十一人为理事。理事会互推孙洪伊为理事长。由理事长派周四维为秘书,推李錡为总务部主任,王湘为政治部主任,牟琳为经济部主任。王乃昌、向瑞琨、彭介石等为三部副主任。共有社员八十余人,其中有跨党社员(即分别加入国会两政团者)如周震麟、彭邦栋,同时为大孙派的议员,温世霖为全民社社员。社员人名不具录。

民治社经费除社员所交社费外,大部分由孙伯兰私人捐出,也接受外面捐助。如湖南督军谭延闿、奉天袁金铠、四川罗纶等是伯兰在宪友会时的老友,他们掌政权时也曾资助。

黎元洪二次上台,是供直系军阀作傀儡用,且直系是以黎为过渡,其最终目的是拥曹锟为总统,以便实行武力统一。故国会中有“先宪后选”及“先选后宪”两派之争。主张先宪后选者为拥黎的政学系及湖北籍议员,他们主张宪法制定公布后才选总统。主张先选后宪的为全民社及直隶籍议员。民治社理事长为直隶人,又是曹锟侄婿,也主张先选总统。因此内阁总理左右为难,以致组阁倒阁,一塌糊涂。(www.xing528.com)

黎氏不识时务,尚欲恋栈,一面由政学系张耀曾以法学家面貌,曲解大总统选举法及约法,认为黎元洪尚有一年任期(黎是以副总统继袁世凯的总统,应以袁氏任期为限,原大总统选举法规定任期五年早已满期),并由金永炎分电唐继尧、赵恒惕等希望各省来电反对先选。一面由李根源令政学系议员与拥曹派斗争。曹派迫不及待,嗾使北京军警冯玉祥、王怀庆借索饷逐黎出京。曹派原拟仿效袁世凯用武力胁选的办法,因议员早有此经验教训,相率出京,已不足三分之二的法定人数,乃改用贿选办法,每人一票酬现银五千元。在贿选之前,曹锟派其弟曹锐见伯兰,请其念姻谊支持,伯兰要求选孙中山为副总统,曹锟表示同意。伯兰召集民治社同人开大会商讨,多数主张选曹,认为曹为实力派所拥戴,欲求中国统一,非曹不行,且曹已允选孙中山为副座,与理事长一向拥护中山的宗旨相符,中山只有与曹合作方能上台。如将来有人反曹,则中山正可乘此继任,如黎元洪继袁世凯一样。亦有少数人反对,认为本社向来以反对军阀为职志,今拥曹锟是违背素志,是失信于民,即理事长政治生命亦将从此丧失,实得不偿失。最后,终以伯兰顾念乡谊戚谊,又企图曹上台后组阁,利令智昏,竟从多数意见选曹。实际上曹锟答应选孙中山为副座是一骗局,因吴佩孚反对中山,曹并不能当家,伯兰不过以此遮羞及自欺罢了。且孙中山亦决不为曹之副席。伯兰如此拥孙,中山岂能接受?伯兰半生令名,从此断送。

民治社除彭邦栋、周震麟、时功玖、郑万瞻、于洪起,周恭寿等数人未参加贿选外,都已下海。推其原因有四:一为理事长孙伯兰主张拥曹;二、认为吴佩孚武力统一有把握,至少在数年内不会垮台;三、议员皆年逾不惑,为妻妾宫室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五千元可以解决下半世生活;四、尚希望在曹上台后做官。因此不顾舆论,踊跃投票,初不料曹吴崩溃之速及社会制裁力之严也。曹锟花用几百万元,买得四百八十张票当选,于一九二三年十月十日傀儡登场,民治社投票者各得五千元,其中活动分子另有酬劳,多者可得一万元。孙伯兰在一九一六年出任内务总长时,已辞去众议员,没有参加投票,但民治社得补助经费数万元。

一九二四年春,江苏齐燮元与浙江卢永祥的矛盾益深,战云密布,伯兰与齐燮元有联系,曾与江浙绅商张謇、王晓籁、蒋尊簋等奔走宁杭,商订江浙和平公约,得苟安数月。到秋季终爆发大战,齐胜卢逃。伯兰曾请齐电曹,保其组阁,并奔走汉、洛、豫、鲁活动,迄未成功。

是年十月直奉再战,直系冯玉祥从前线班师回京捉曹,囚曹于延庆楼。段祺瑞任执政后不愿有国会掣肘,故借通缉贿选议员,无形解散国会。这与袁世凯通缉国民党籍议员如出一辙。民治社从此消灭,孙洪伊政治活动亦从此结束。

一九二七年九月,国民党宁、汉两中央合作,谭延闿任国民政府主席,聘其宪友会老友孙洪伊为国民政府顾问,月薪三百元。

一九三二年,南京政府为“九一八”事变,召集国难会议,于四月在洛阳开会,聘伯兰为国难会议委员,伯兰出席,建议对日宣战。

一九三五年伯兰在沪寓病故,享年六十三岁。

(写于一九六五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