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规划与设计的成果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规划与设计的成果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美丽乡村,“产村相融”、促进乡村产业化、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前提。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规划与设计的成果

8.1.1.1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旧严峻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居住环境较差、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农村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存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及农业产业化问题。农村第一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非常突出,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使得农业增产目标和农民增收目标不一致,农业面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不合理这样一个深层次的结构问题;第二,农林牧渔各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高、养殖业比重低,粮食作物比重大、经济作物比重小;第三,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特色经济不突出;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科技支撑,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商品意识差,农业基本上还属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脱节,再加上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队伍不强、服务面窄、服务的责任感不强,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农村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2005年,陈保国提出我国农村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工业结构与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特色工业少,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工业的比较优势;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很低,不能使绝大多数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布局结构具有分散性。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农村集体工业的传统产权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并导致过高的负债与过低的盈利能力。农村工业企业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农村工业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农村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农业产品雷同,并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www.xing528.com)

(3)农村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较大,且农村居民的文化意识淡薄,导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信息产业发展不足,在许多方面还留有空白。

8.1.1.2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产业发展

从“十二五”规划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丽乡村”即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且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要实现美丽乡村,“产村相融”、促进乡村产业化、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前提。

2013年我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的实施可以有效连接东部、中部和西部。这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契机,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拉动农村内需,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从总体上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