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国墓葬中的曾侯乙雕塑

战国墓葬中的曾侯乙雕塑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战国早期的墓葬雕塑。墓葬编号为擂鼓墩1号墓,墓主曾侯乙,雕塑制造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前后,具有断代意义。曾侯乙墓雕塑一类为结合器物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人与动物的形象:一类为幻想的神异动物形象。这些铜人不仅是战国前期人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而且为历史文献中关于钟金人的记载提供了确切的实物资料。这些雕塑作品虽多为实用的工艺品,但显示了设计制作者相当准确的写实技巧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战国墓葬中的曾侯乙雕塑

中国战国早期的墓葬雕塑。1978年发现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附近。墓葬编号为擂鼓墩1号墓,墓主曾侯乙,雕塑制造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前后,具有断代意义。

曾侯乙墓雕塑一类为结合器物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人与动物的形象:一类为幻想的神异动物形象。主要有:

钟虡铜人,6 件。形象写实,佩剑,束带,着衣裙,身上髹漆绘彩,举双臂,承托编钟架。架为两列三层,呈曲尺形。中下层横梁各由3铜人以头、手承托;下层铜人均立于雕龙铜圆座上,连座高115厘米。这些铜人不仅是战国前期人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而且为历史文献中关于钟金人的记载提供了确切的实物资料。

青铜鹿角鸟(鹤),为神异动物形象。长颈,展翅,头生环拱状鹿角,立于方形蟠螭纹跗座上。角及头、颈部分有错金云纹。通高142厘米。

兽形磬虡,头为龙形,长颈,有双翅,其局部形象特征略似鹿角鸟,以头部承托双层编磬架。通高68厘米。(www.xing528.com)

漆绘木鹿,伏卧,周身彩绘斑纹,头部镶以真鹿角。表现出作者力求真实摹写对象的意愿。通高77厘米,长45厘米。

漆木鸳鸯盒,外形写实,头部可以转动。黑漆底,朱绘羽毛纹饰及撞钟击磬、敲鼓舞踊的图景。通高16.3厘米。

小型玉饰,有人和牛、羊、犬、豕、鸭等形象。最小的仅大如稻谷,而形象具体生动。

这些雕塑作品虽多为实用的工艺品,但显示了设计制作者相当准确的写实技巧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此外,还有以8对玉龙与许多小龙纠曲盘绕组合而成的建鼓座、龙虎等形态的器物附饰等,充分运用了当时分铸、铸接、焊接、错嵌等工艺技术的新成就。青铜尊、盘的兽形镂空附饰等,则是中国使用失蜡法铸造工艺的最早实例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