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从疾病预防、卫生监督角度对上海地铁列车车厢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上海地铁多条线路的多种车型,春夏秋冬每季,测试日每日3个时段,每次测试连续监测3个工作日。监测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空气卫生学指标。发现客室包括空气化学性因素在内的空气品质指标具有明显的上下午、季节化特征。
结合测试结果提出了以下讨论议题:
(1)二氧化碳是地铁车厢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浓度指标是可以反映空气状况的评价指标,是判断地铁车厢污染程度最主要的参数之一。当地铁在隧道内行驶时,因刹车摩擦产生的粉末及由活塞风带入隧道内的颗粒物最终会通过新风系统进入车厢内,被人群吸入。因此,颗粒物也是判断地铁车厢污染程度最主要的参数之一。空气颗粒物越细(PM2.5、PM10),越容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深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大。环境卫生学中通常用空气中的细菌浓度来表征其清洁度和潜在的致病性,细菌浓度可以反映地铁车厢污染程度。另外,真菌污染也是引起人群各类感染的重要因素。各种微生物均易附着于颗粒物表面,长期悬浮于空气中,在相对湿度高于70%、灰尘多、通风不良、日光照射不足的情况下可存活较长时间,严重影响人群健康。
(2)地铁列车的通风状况与地上列车不同,对于新风量的确定应有所区别。地上列车一般要求新风量为20m3/(h·人),二氧化碳含量换算容积比最大不允许超过0.15%。而地铁车厢空间小,载客量大,又是在隧道内运行,运行中产生负压,使新鲜空气吸入比较困难,特别受车辆限界的限制,布置大型吸风机是很难做到的,加之受隧道内换气条件的限制,其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地面要高。因此,不能照搬地上列车的卫生标准。地铁列车作为城市内的重要交通工具,其运行区间短、短途乘客多,适当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容积比应该是允许的。因此,建议二氧化碳含量容积比取0.12%~0.15%。合理的气流组织,不仅可以将新鲜空气按质按量送入车厢,还可以及时将污染物排出,提高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
(3)地铁列车车厢由于其列车型号、使用年限、载客量及通风系统的不同,各类污染指标也存在差异。二氧化碳是列车车厢主要的超标指标。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二氧化碳、PM10浓度均表现为中午时段低于其他两个时段,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OC在上午时段远高于下午时段,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与各车站类似。其余指标均未见显著的时段差异性。对于运行的列车车厢,乘客是其主要污染源之一。在客流的高峰期,客流量和列车行驶密度均较大,导致二氧化碳明显升高。
(4)四个季度列车车厢卫生学监测结果表明,车厢的卫生污染状况较为严重,7月份超标最为严重,需引起重视。
为更好地指导轨道交通系统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保护人群健康。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客室不利健康环境因素,专家提出不同季节采取不同对治措施,促进包括化学性因素在内的列车客室空气品质指标友好化。(www.xing528.com)
(1)根据不同季节空气污染物的特点,列车通风系统采用新风三级过滤,新风机组中在装粗效过滤器(滤尘系统)的基础上,适当加装中效甚至是亚高效过滤器,以便降低由新风带入车厢内的颗粒物浓度。
(2)合理控制列车车厢内的人流,采用分流以及缩短列车间隔时间等方式,避免车厢内超员超载。
(3)定期组织和培训人员对列车车厢内易于污染的区域进行清洗消毒;定期清洗列车新风机组设备、过滤网等设施,减少微生物污染。
(4)加强对列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减少轮轨摩擦以及刹车产生的粉末通过新风系统进入车厢。
(5)对隧道活塞风井加强管理,在装粗效过滤器的基础上,适当加装中效过滤器,减少外界颗粒物进入隧道并通过新风系统进入车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