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Kim KY等在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PM 10,and PM 2.5)in Seoul Metropolitan Subway stations一文中通过研究韩国地铁各部分颗粒物浓度,发现站台、车厢和驾驶室污染物浓度均出现超标现象,且客室和驾驶室超标最为严重;2005年,Seaton A等在The London Underground:dust and hazards to health一文中对伦敦地铁的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2002年,AwadAHA等在Environmental Study in Subway Metro Stations in Cairo,Egypt一文中对开罗地铁环境中PM10的浓度进行了调查,发现均超标。2001年,Chart,L.Y.等在Carbon monoxide levels in popular passenger commuting modes traversing major commuting routes in Hong Kong一文中提出室外空气是地铁内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地铁运行时与轨道摩擦及其制动过程产生粉尘是导致地铁内颗粒物浓度偏高的重要原因。2007年,李静等在《广州地铁3、4号线首通段室内空气氨和苯浓度监测分析》一文中检测了广州3、4号线地铁站内主要污染物氡和苯的含量,得到氡浓度均为超标,部分车站苯浓度超标。2003年,丁力行等在《地铁车内空气参数指标分析》一文中分析了地铁车厢内热舒适、空气品质及气流组织指标,指出温湿度控制的重要性。
一批专家开始关注“地铁车站空气品质的评价与探讨”“地铁客室空气品质的评价与探讨”,发现地铁环境中的微生物、含重金属的颗粒物、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等生物化学污染物以及噪声、振动及电磁辐射等因素均会对乘客及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并随季节的不同而不同。进而,根据乘客及地铁工作人员对各部分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结果,得出影响地铁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和允许的各污染物推荐值。
综上所述,地铁环境中存在多种复杂且对人体有危害的污染物,多数污染物浓度较低,但也存在部分污染物普遍超标的现象,其中以颗粒物和二氧化碳污染最为严重,且污染物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铁所处地理位置、室外空气质量、季节、时间、人流量、通风状况、热环境等。与建筑物的相关研究相比,关于乘客对地铁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调查比较少,而乘客的主观评价指明了改善和控制轨道交通列车客室内部空气品质的方向,也是检验空气品质良好与否的关键部分。(www.xing528.com)
关于地铁车厢内空气品质的限制标准尚未出台,故针对车厢内客观及主观评价指标的探索研究也极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