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第斯山脉的怀纳普第纳火山以北约300千米的奎尔卡亚(Quelccaya)冰芯(秘鲁)与怀纳普第纳火山东南约300千米的萨亚马(Sajama)冰芯(玻利维亚)分别存在8厘米和11厘米的怀纳普第纳火山灰沉积(Thompson等,1986年,1998年;Adams等,2001年;Thouret等,2002年)。此外,南极冰芯与格陵兰克莱特冰芯也被证实在1599~1604年前后的层位存在怀纳普第纳喷发的火山灰(Palais等,1990年;Delmas等,1992年;De Silva & Zielinski,1998年;Hammer等,1980年;Thouret等,2002年)。
在格陵兰克莱特冰芯酸度序列中(553~1972),在1601~1602年出现很高的峰值,最高峰则出现在1602年。该酸度峰在克莱特冰芯原始序列和剔除酸度背景值变化后的序列都居第7位(Hammer等,1980年;Crowley等,1993年)。在格陵兰GISP2冰芯残留量(Residual)序列中,1604年存在一个显著的峰值,该峰在GISP2冰芯过去2000年部分列第21位(Zielinski等,1994年)。在格陵兰GRIP冰芯过去4000年火山喷发的酸度序列中,1601年的峰列第7位(Clausen等,1997年)。此外,在格陵兰巅峰(Summit)冰芯中,1601年也存在源于火山喷发的显著的酸性沉降(acid fall-out)(Johnsen等,1992年)。
在南极东部劳冰穹(Law Dome)冰芯1301~1995年火山喷发的序列中,1601年的峰居第6位(Palmer等,2001年)。在南极东部高原深部(Plateau Remote)冰芯过去4100年火山喷发的序列,存在一个以1600年为中心,持续3.3年的显著高峰,其峰值列该冰芯第52位(Cole-Dai等,2000年)。在南极阿蒙森-斯科特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的SP2001冰芯904~1865年火山喷发的序列,存在一个以1600年为中心,持续3.5年的显著高峰,其峰值列该冰芯第13位(Budner & Cole-Dai,2003年)。此外,在南极SP84、希帕尔站(Siple Station)、戴尔高原(Dyer Plateau)等冰芯分别在1601年、1599年、1599年有对应于怀纳普第纳火山喷发的记录(Delmas等,1992年;Cole-Dai等,1997年)。
不过,从有的研究者基于南北极多个冰芯的火山喷发信号进行的综合分析来看,怀纳普第纳火山喷发却并不是最显著的几个信号之一(Longway Jr.等,1995年;Zhou等,2006年)。我们推测,其中原因可能在于有的冰芯未发现对应于怀纳普第纳火山喷发的显著信号。(www.xing528.com)
当然,由于目前还没有对每个在1600年前后出现酸度峰或峰的冰芯进行物理化学成分分析,还不能肯定冰芯的这些记录是否都是怀纳普第纳喷发留下的。应该说,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的存在,但像怀纳普第纳这样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发生的频率仅为数百年一次,在怀纳普第纳火山喷发前后1~2年还存在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的可能性极小。
综合上述各个方面的证据,怀纳普第纳火山喷发是历史时期最重大的火山喷发之一,可能在全球范围留下了广泛记录,应当能在全球范围产生强烈的气候效应(De Silva & Zielinski,1998年;Zielinski,20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