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郡遭遇一连串失败,不仅让曹操懊丧,也滋长了袁绍的骄傲情绪。
你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绣都打不过,岂是我的对手?
受这种情绪的支配,袁绍对曹操也越来越不客气,他直接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以许县地理位置偏僻、地势低湿为由,要求曹操把汉献帝迁到兖州刺史部的鄄城。
鄄城曾是曹操在兖州期间的大本营,这里虽然还属于“曹统区”,但距袁绍的控制区只隔一条黄河,袁绍的用心很明显,曹操当然拒绝了袁绍的提议。
但袁绍不依不饶,多次来信催问,信中流露出对曹操的骄傲和不尊重(其辞悖慢),曹操看了大怒,但又不知如何回击,因而行为都有些失常(出入动静变于常)。
这些情况大家当然不知道,还以为是因征讨张绣失利造成的。
钟繇就此向荀彧询问情况,荀彧说:“曹公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对于既往之事不会过于放在心上,现在必然是因为别的事。”
荀彧来见曹操,询问缘由,曹操出示了袁绍的来信,并且说:“我真想讨伐这个不义的人,但是力量不够,你说该怎么办(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针对曹操提出的问题,荀彧其实早有考虑。
荀彧觉得曹操也需要得到鼓励,于是说了一段很长的话:
“古往今来面对成败得失,对于确实有才能的人,即使暂时弱小,以后也必然会强大;如果他不是这块料(苟非其人),即使暂时强大,将来也必然会被淘汰。刘邦、项羽的事,正好说明这一点。
“如今能与您争夺天下的,只有袁绍罢了。袁绍这个人,外表宽和,但内心里猜忌心很强(貌外宽而内忌),做不到用人不疑;而您明达不拘,只要有才能就大胆使用,这是在度量上胜过袁绍。袁绍遇事优柔寡断,总是把握不住机会;而您能明断大事,应变有方,这是谋略上胜过袁绍。袁绍治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然多但实在难以为用;而您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少,都争相效命,这是在武力上胜过袁绍。袁绍凭着世家的出身,经常装模作样以显示自己的智慧(从容饰智),喜欢沽名钓誉,所以那些没有真本事但喜欢虚名的人愿意投奔他;而您待人真诚,推诚相见,从不华而不实,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很勤俭,而奖赏有功之人从来不吝惜,所以天下忠勇之士都愿意追随您,这是德行上胜过袁绍。”
荀彧最后总结说:“以上这四胜,凭借它们辅佐天子,匡扶正义,讨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再强大又有什么用!”
听了荀彧的“四胜论”,曹操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荀彧所说并非虚言,绝不是为让自己舒服编出来的奉承话。荀彧在袁绍身边待过,对袁绍的分析还是比较准确的,曹操心里的阴云散去了大半。
与此同时,郭嘉也看出曹操的心事,在另一个场合也向曹操说出过相似的话。
郭嘉的分析更为全面,把“四胜论”扩展为“十胜论”:
“当初刘邦不敌项羽,情况大家都清楚,所以刘邦只能智取,不能力敌,而最终项羽被刘邦打败。据我看来,袁绍有十败,您有十胜。
“袁绍虽然强大,但他没有什么作为,繁礼多仪;而您做事自然,没有形式主义,这是道胜。
“袁绍逆潮流而动,而您顺天而行,这是义胜。
“桓、灵以来,政治失于宽怠,袁绍以宽治宽,手段不够强硬;而您纠之以严,使上下法令顺利施行,这是治胜。
“袁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重用的人都是亲戚子弟;而您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不疑,唯才是用,不问远近,这是度胜。
“袁绍多谋少决,抓不住机遇;而您有了计划就大力推行,应变无穷,这是谋胜。
“袁绍是世家后代,喜欢沽名钓誉,喜欢说好话和奉承自己的人;而您待人以诚,不为虚美,忠正之士、有才之人都愿意为您所用,这是德胜。
“袁绍看见有人饥寒,也能给予体恤,马上进行接济,但对于看不到的,他也就想不到了;而您对小事有可能忽略,但大事都考虑得周到细致,恩之所加,都超过他们自己的期望,即使看不到的,也都有考虑,这是仁胜。
“袁绍手下大臣争权,谗言惑乱;而您对下属治理有方(御下以道),谗言不能通行,这是明胜。
“袁绍是非不清,而您对待正确的事以礼相待,对待坏事都以法正之,这是文胜。
“袁绍好虚张声势,不了解打仗的要领(不知兵要);而您善于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队依仗,可使敌兵害怕,这是武胜。”
可以说,荀彧和郭嘉对袁、曹优劣的分析都一针见血,做出上述判断虽然不乏一定的主观因素,但基本上说的都是实话。
对于部下的溢美之词,曹操听得有点儿不好意思,笑着说:“怎么可能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我有何德何能可以胜任呀(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落实到具体对策上,荀彧和郭嘉的意见非常一致,他们都认为应当把南阳郡的事放一放,先取吕布。(www.xing528.com)
荀彧认为如果不先取吕布,那么以后要解决袁绍会相当困难。
郭嘉认为袁绍正北击公孙瓒,可以趁着他主力远征时东取吕布。如果失去这个机会,等到袁绍发起进攻时以吕布为外援,那就太危险了(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
曹操同意他们的看法,但心里有一些顾虑:“我比较担忧关中方面,如果关中处理不好,羌人、胡人加上南面的益州就会与袁绍、吕布等人联合起来,到那时我们将四面都是敌人,虽然据有兖、豫二州,却也顶多只占天下的六分之一而已呀!”
就此,荀彧有自己的看法:“关中地区目前大的割据势力有十几支,彼此互相不服,其中韩遂和马超最强。他们看见关内相争,必然各自拥兵自保。现在如果主动联合他们,示以恩德,和平的局面虽然不能维持太久,但也可以坚持到整个关东地区平定之后。”
荀彧的分析正切中要害,很有说服力,让曹操心中顿时亮堂起来。
荀彧推荐钟繇出镇关中,曹操同意,于是辞去自己的司隶校尉一职,让钟繇以侍中的身份兼任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各军,授予钟繇遇到有些问题可以先处理再上报的权力(特使不拘科制)。
钟繇是当代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他与后世的王羲之并称“钟王”,他的字在当时就得到了同是书法家的曹操的喜爱,但此时钟繇在曹操眼绝不是一个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角色,他是曹营的重臣。
钟繇处事开达理干,意思是说通达事理、具备卓越的行政能力和才干。钟繇属于实干型人才,也是专家型领导干部,他有胆有识,沉着勇毅,派他到关中总理那边的各项事务,曹操十分放心。
之前曹操派朝廷机要局副局长(谒者仆射)裴茂到关中,目的也是联络关中诸将,裴茂到关中后,首先联络凉州军中倾向于朝廷的段煨一派的支持,段煨协助裴茂讨伐了李傕,夷灭其三族。
斐茂把李傕的人头送往许县,对这个杀害了朝廷多名重臣的刽子手,从汉献帝到百官无不痛恨,汉献帝下诏将李傕的人头高悬示众,同时下诏拜段煨为安南将军,封为乡侯。
钟繇到达关中时裴茂在这里已打下了一定基础,当时活跃在关中一带的割据势力除段煨、李傕外还有很多股,其中马腾、韩遂的势力最为强大,钟繇给他们写信,表明利害(为陈祸福),劝他们忠于朝廷。
经过对形势的分析,马腾、韩遂选择了向许县朝廷靠拢,他们各送一名儿子到许县作为人质,以表明自己的忠心。
钟繇、裴茂开始着手经营关中,他们积极发展经济,稳定地方局势,争取各派力量的支持,取得了丰硕成果。
西边的事安顿好了,在征讨吕布之前对南边的事也得做出安排,防备刘表、张绣趁机偷袭。
曹操仍然留下曹洪负责守卫南阳郡北部的曹军占领区,交给他的任务是坚守不出,绝对保证许县南线的安全。
曹操还启用了几个从荆州北归的人,把他们派到敌占区开展工作,深入敌后,发展根据地,对曹洪给予策应。
在这些人里,杜袭、赵俨成绩最大。
杜袭字子绪,也是颍川郡人,他的曾祖父杜安很有名气,杜袭曾在荆州避难,与繁钦是好朋友,刘表待杜袭也不错,但杜袭发现刘表难成大事,于是跑到长沙郡躲了起来,后来听说天子来到许县,那里正是杜袭的老家,他于是辗转回到了许县。
曹操任命杜袭为南阳郡西鄂县长,这个县离张绣的大本营宛县很近,基本上是顶在敌人鼻尖上的一把刺刀,在那么恶劣的情况下,杜袭很不简单,不仅站住了脚,而且还发动军民一边防卫一边开展生产。
有一次,张绣联合刘表的人马上万人来攻打鄂县,杜袭召集身边的骨干共50多人,跟他们集体盟誓,共同率领西鄂县的军民拼死抵抗。
杜袭亲自战斗在最前线(身执矢石),让士气受到鼓舞,大家个个拼死抵抗,斩杀数百名敌人,而守城的这边仅死了30多人。但是,敌人过于强大,最终杀进城中,杜袭率军民突围,伤亡惨重。突围出去后,杜袭没有逃到曹洪那边求救,而是收拢散民,转战到摩陂。这是一个当时很著名的水库,位于今河南省郏县东南。杜袭领导军民坚持敌后游击战,大家听说后纷纷赶来向他汇拢,杜袭重新组织起一支力量,不断抗击张绣的进攻。
赵俨字伯然,也是颍川郡人,在避乱荆州期间跟杜袭、繁钦很要好,他们三家像一家人一样生活(通财同计),他后来也回到了故乡,被曹操任命为朗陵县长。
朗陵县虽然属于汝南郡,但这里紧邻着南阳郡,属于敌我双方开展拉锯战的地方,由于它位置靠南,贴在南阳郡的腰眼位置,战略地位也相当重要。
朗陵县有很多黑恶势力(多豪猾),一向无所畏忌,赵俨到任后从打击黑恶势力入手,一下子抓了不少人,全部判处死刑,由此树立了威望。
在曹操南征张绣行动中立下大功的李通长期驻守在汝南郡,他利用自己的影响不断巩固实力,有力地策应了许县以南的安全,曹操根据李通前后立功的情况,升任他为副军长(裨将)。
李通和赵俨在汝南郡共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李通妻子的伯父是朗陵县人,因为什么事犯了法,被赵县长抓了起来。李通的妻子哭着向李通求情,希望李通去疏通一下,但李通说:“现在大家都全力以赴为曹公效力,不可因私废公!”最后,李通妻子的伯父被砍了头。
李通反而称赞赵俨执法严格,跟他成为好朋友。
南面有曹洪留守,又有李通、杜袭、赵俨这样的军政人才,曹操可以放下心来,专心考虑东面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