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跟众人商量,多数人拥护陶谦的决定,于是大家推举糜竺率徐州官民代表团前往小沛迎接刘备,陈登、孔融等人也特意同行。
大家见到刘备,直接说明来意,刘备颇显吃惊。
刘备没想到陶谦会让自己主持徐州事务,他虽然帮了陶谦一些忙,但毕竟交往还不算多,陶谦如此看中自己,让刘备完全没有思想准备。
而且,对于陶谦的这番好意和在别人眼中求之不得的好事,刘备也不敢贸然接受。
在徐州及其周边一带,刘备还算不上真正的实力派,他的手下目前只有几千人马,活动范围仅限于小沛周围,徐州外围现在有袁绍、曹操、袁术等列强环伺,刘备根本左右不了局面。
所以刘备当即表示推让,陈登劝道:“现在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徐州户数超过百万,虽然有点委屈您,但仍然希望您能屈尊就任(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刘备也许知道陈登的名字,但跟他也不熟,所以客气道:“袁术先生在寿春,离这儿也不远,袁先生的家族四世五公,海内所归,这个位子应该由他来坐(君可以州与之)。”
陈登最看不上的人就是袁术,坚持劝刘备:“袁术这个人既骄且豪,不是治乱之主,我们可以帮助阁下组织起10万军队,上可以匡主济民,成就春秋五霸那样的事业,下可以割地保境,在史册上留下英名!”
刘备仍然犹豫,这让孔融有些着急了:“袁术这个人不是忧国忘家的人,顶多是坟墓中的枯骨而已(冢中枯骨),又何足挂齿?现在百姓拥护的是有能力的人,天赐良机,您要不接受,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刘备跟孔融倒是打过交道,他一向敬重孔融,见孔融说了话,又看到徐州来的这些人个个都很急切和真诚,于是不再推辞。
刘备安顿好小沛的事,之后便随众人前往郯县。
对于刘备的决定,也有人不以为然。
刘备离开小沛前,有个人找到他,劝他不要去。这个人就是陈群,他此时担任刘备的副州长(别驾),跟孔融也是好朋友。(www.xing528.com)
听说刘备要去徐州,陈群劝道:“袁术的力量现在还很大,如果您此时去徐州就任,一定招致他的怨恨,袁术和吕布联手,您即使得到徐州也难以成事(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应该说,陈群的眼光是独到的,判断是准确的,后面的事情也正如他的预言一样。只是陈群没有告诉刘备怎么做才能抓住眼前的机会趋利避害,在看得见的机会面前,不可预知的风险往往显得不那么重要。
而且,刘备即使放弃了这次机会,就能避免与袁术的碰撞吗?也不一定。
人已在江湖,身不由己,没有风险要去,有风险也要去。
一般说来,刘备离开平原国南下是事业的重要转折点,担任豫州刺史事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入主徐州才是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和孙策突然崛起一样,刘备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一方诸侯,也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刘备被众人推举就任的是徐州刺史,而不是陶谦之前担任的徐州牧。刺史和州牧虽然都是一州之长,但分量是不一样的。
如前所述,刺史最早只是监察官,相当于派到各州的检查组组长,品秩只有600石,跟县令一样,低于品秩2000石的郡太守。只是后来各地局势混乱,刺史逐渐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地位才日趋显赫。
刺史虽然实权大增,但以前的制度规定都没有改,管理一州事务多少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朝廷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改刺史为州牧,品秩提高到2000石,但州牧只授予那些资历老、名望高的人,资历、名望达不到的,仍然是刺史。
刘备来到了他战斗过的郯县,与徐州各界人士见面,表面淡定,内心却有点儿激动。
不过,也只是激动了一小阵,之后刘备认真审视了徐州内部的现实情况,又有点儿高兴不起来了。
徐州本来就不算太大,目前有一大半却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