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春天的时候,那时天子一行还困在河东郡,曹军主力便开始向西移动,进入豫州刺史部陈国境内的武平县,这里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南部,当时属于袁术的地盘。
袁术任命的陈国相是袁嗣,曹操拿下陈国,之后继续挥师西进,进入汝南郡和颍川郡。
这两个郡都是天下知名的大郡,但此时以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为首的黄巾军在此势力很大,他们曾先后依附过孙坚和袁术,算是袁术集团的盟友。
曹操派于禁等人与黄巾军作战,黄邵夜袭曹操的大营,于禁率麾下人马将其击破,斩杀了刘辟和黄邵,何仪等人率众投降,曹操提升于禁为旅长(平虏校尉)。
这时汉献帝一行已经进入洛阳,曹操派曹洪为先头部队,向洛阳进发,前去迎接汉献帝,但曹洪却遭到了董承、杨奉等人的武力抵抗,无法前进。
杨奉有一些战斗力,因为他手下有一员猛将。
这个人名叫徐晃,字公明,是河东郡杨县人,年轻时曾在河东郡做一员小吏,后追随杨奉镇压黄巾军的蓝本部,因为战功逐步升至骑兵旅旅长(骑都尉),成为杨奉手下一名高级将领。
西行受阻,曹操心里有点郁闷,他的一片忠心换来的却是敌意,这让他无法接受,但对方代表着朝廷,还不能硬来。
然而,也不能就此退兵,因为这样不仅失去了一个机会,白跑一趟;而且还会因此被贴上“不受朝廷欢迎的人”这样的标签,今后在政治上反而被动了。
曹操的心情很低落,这在他写于此时的一首诗里有清楚的反映。这首诗是《善哉行》组诗的第三首,诗中有“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的句子,还写道: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www.xing528.com)
满篇的感叹,浓重的愁绪,和曹操诗歌一贯的清朗、激扬的风格很不相同,表达的正是虽欲尽忠却无法实现的失落之情。
就在这时,曹操又一次得到了贵人的暗中相助。
这个人还是那个先前帮助过曹操的董昭。
董昭在被张杨扣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找机会去了长安,被朝廷任命为参事室参事(议郎)。他也经历了千里大逃亡,侥幸活着回到了洛阳。
董昭一向对曹操充满好感,认为曹操的前途不可限量,听说曹操来了洛阳,又在东面被阻,董昭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再帮曹操一把。他看到董承、杨奉、韩暹、张杨这些人互相都有矛盾,就先从杨奉下手。
董昭伪造了一封曹操的信给杨奉,信中说:“久闻将军大名,早就想表达敬意。现在将军率领军队,不怕万难,让天子能重返旧都,这样的功勋举世无双啊(翼佐之功,超世无双)!”
在对杨奉大拍一顿马屁之后,信中表示愿意与杨奉结盟:“现今群凶扰攘,四海不宁,天子和朝廷至尊至重,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和辅佐,必须依靠众位贤士来重建王朝秩序,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心腹与四肢相互依赖,互为支持,缺一不可。将军您应当作为京城内的主要力量,我愿意做将军的外援。现在我有粮食,您有军队,可以互通有无,互相接济,同生死,共患难。”
董昭发挥他擅长模仿别人笔迹的特长,再一次模仿曹操的笔迹给杨奉写信,杨奉接到信,真以为是曹操写的,高兴不已。
杨奉对手下人说:“曹将军的人马就在附近,有兵有粮,正是国家现在要仰仗的呀(国家所当依仰也)!”
杨奉于是向汉献帝上书,封曹操为镇东将军,承袭其父曹嵩的封爵费亭侯,史籍中保存有曹操所写的《上书让封》《上书让封亭侯》和《谢袭费亭侯表》等几篇文章,都是曹操此时依照惯例所上的奏章。
杨奉态度的转变影响着其他人,董承和韩暹因为此前就不合,曾经刀兵相见,为了扼制韩暹,董承也暗中给曹操送信,让他带兵来洛阳。
从被拒之门外到争相结交,曹操的地位一下子有了彻底转变。
曹操一扫内心的阴霾,立即率兵赶往洛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