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英雄记:奉天子以令不臣,取胜之道

三国英雄记:奉天子以令不臣,取胜之道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手下的谋士毛玠认为:“现今国家分裂,君主流离,民众饥饿流亡,朝廷缺乏储备,百姓没有安定的生活,这种状况难以持久。袁绍、刘表虽然人多兵强,但都没有长远的考虑。用兵之事合乎正义才能取胜,所以应当拥戴天子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大力发展农业,积蓄军资,如此霸业就可以成功了!”沮授说“挟天子而令诸侯”,毛玠则说“奉天子以令不臣”。显然“奉天子”更有情怀,水平更高。

三国英雄记:奉天子以令不臣,取胜之道

汉献帝一行在大阳又待了一阵,仍没人来迎驾。

到了夏天,粮食问题更为严重,大家都没有吃的,也就顾不上内斗了。在张杨的调停下,杨奉、韩暹重新和好,董承也回到汉献帝的身边。

这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大阳不能再待下去了,于是护送汉献帝一行前往洛阳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七月初一,天子一行终于回到了洛阳。此时距上一次离开洛阳共5年4个月零15天。

虽然还归旧都,但洛阳现在的状况相当凄惨,这座当年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此时到处是废墟,南北二宫多成瓦砾堆,罕有人迹。

洛阳早已成为无人区,各路势力四处征战抢地盘,却无人问津这里,原因就是它已毫无占领的价值。或者说,这里已不适合人居住。

大家找了半天,发现城里只有已故宦官头目赵忠的住宅可住,汉献帝一行就把这个地方作为临时行宫

赵忠这个人好像特别热衷于投资房地产项目。当初韩馥让位给袁绍后,搬离位于邺县的州政府,住的也是赵忠的宅子。

七月十四日,汉献帝下诏,大赦天下。

之后,大家又在皇宫里找了半天,最后在南宫里找到一处相对完整一些的宫殿,经过一番整修,让汉献帝搬了进去。

张杨认为自己在护驾重返洛阳一事上功劳最大,就将这座宫殿命名为杨安殿,但他还算是个比较自觉的人,按照制度,除了北军、中央禁卫军、守护皇城的卫尉、执金吾等部队外,其余武装力量不得常驻京师;他带头执行这个制度,主动撤退到自己的大本营河内郡。

杨奉不想走,但怕得罪张杨,同时他手下的人马最多,吃饭问题也最严峻,手下没有吃的,快散伙了,于是只好跟着撤了出去,暂时驻扎在洛阳以南的梁县,即今河南省临汝县一带。

洛阳的守卫任务就由董承、韩暹二人负责。

汉献帝下诏,擢升张杨为大司马,之前说过这是一个很崇高的职务,地位超过三公。擢升韩暹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同时兼任司隶校尉。擢升杨奉为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车骑将军)。

官位这时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到吃的。

汉献帝下令尚书秘书(尚书郎)以下的公职人员都到洛阳郊外挖野菜充饥,人太多,野菜都没地方挖,有些人就这么饿死了,有的死于乱兵之手(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如果再没人伸出援手,汉献帝和百官都得困死在这里。

汉献帝想了很多人,都没来。

有个他没想到的人,这时主动来了。

这个人就是曹操,虽然他没有接到汉献帝迎驾的诏书,但自从汉献帝一行东归,他就一直关注着此事。

去年年底,曹操在雍丘城外发动最后攻势,一举攻占雍丘,杀了张邈的弟弟张超,巩固了兖州的局势,当时正是汉献帝一行受困于河东郡的时候。

汉献帝到了大阳,如果袁绍出手护驾,估计曹操也就没有太多的想法了,可袁绍没有出手,这给曹操多了一个选项。

要不要迎请天子?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有利也有弊,问题是利多还是弊大,必须好好盘算一下。(www.xing528.com)

曹操的手下对这件事的意见也不完全统一,反对迎请天子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顾虑大体上有四方面:

一是如袁绍手下众多谋士所考虑的那样,把天子接来而无法和谐相处的话,就会事事掣肘,反受其累;

二是朝廷现在也是一个包袱,单就后勤保障就是个大问题,现在粮食比什么都紧缺,已经有价无市;

三是洛阳及周围地区如今有韩暹、杨奉、董承、张杨等势力存在,他们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插手洛阳的事务并没有特别大的把握(未可猝制);

四是就曹操自己面临的形势而言,兖州虽然初定,但周边还有吕布袁术这些敌人(山东未平),主力西进迎驾,这些敌人会不会趁机搞事也不好说。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但也有人坚决主张迎驾。

曹操手下的谋士毛玠认为:“现今国家分裂,君主流离,民众饥饿流亡,朝廷缺乏储备,百姓没有安定的生活,这种状况难以持久。袁绍、刘表虽然人多兵强,但都没有长远的考虑。用兵之事合乎正义才能取胜,所以应当拥戴天子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大力发展农业,积蓄军资,如此霸业就可以成功了!”

沮授说“挟天子而令诸侯”,毛玠则说“奉天子以令不臣”。显然“奉天子”更有情怀,水平更高。

对毛玠的意见荀彧坚决支持,他认为:

“当年晋文公因为接纳周襄王而使诸侯影从,汉高祖东讨项羽时因为给被项羽杀害的义帝服丧而深得人心,这说明天子的号召力。之前将军您虽然力所不及,但仍然派使者长安朝贡,说明您心在王室,有匡扶天下的素志。

“现在天子蒙难,百姓忧愁(百姓感旧而增哀),如果奉主上以从民望,这是大顺;秉至公以服天下英雄,这是大略;扶持大义以招引天下俊杰,这是大德。天下虽然也会有不服的人,但必然成不了大气候,区区韩暹、杨奉又能怎样?我们如果不能早做决断,一旦其他人抢先一步,我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曹操本人倾向于毛玠、荀彧的看法,决定迎接天子。

这时,曹操接到了一位故友的来信,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位故友名叫丁冲,他不仅是曹操的谯县老乡,还是亲戚。曹家在谯县关系最密切的是夏侯氏,除此之外就是丁氏。曹操的母亲姓丁,他的第一任妻子也姓丁,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丁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丁宫,曾在朝廷任职,丁冲是丁宫的儿子,此时任天子高级秘书(侍中),丁冲有两个儿子叫丁仪、丁廙,他们日后都是曹魏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曹操年轻时与丁冲关系就很好,丁冲一度得过精神病(狂病),后来好了,丁冲来曹家做客,时间晚了应当留宿,但曹操坚持打发他回家

曹操故意对丁冲说:“你的病要是犯了,再拿上刀剑,我会害怕(持兵刃,我畏汝)。”

说完,二人不禁大笑。

所以,丁冲是曹操十分信得过的人,他这时派人给曹操送来书信,是要告诉曹操汉献帝身边的一些情况,同时建议曹操立即前来迎驾。

在这封信里,丁冲对曹操说:“您平时常常表露出匡济天下、辅佐皇帝的志向,现在到实现志向的时候了。”

丁冲的来信让曹操进一步坚定了迎接汉献帝的想法,他调整了战略部署,对徐州刘备、吕布暂时采取守势,而把攻击的重点转向西面的豫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