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备仗义相助徐州-三国英雄记. 群雄天子梦

刘备仗义相助徐州-三国英雄记. 群雄天子梦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孙瓒命令距离徐州最近的田楷、刘备驰援郯县。刘备作为平原国相,对外抵御流寇侵犯,对内广施财物,保境安民。他一心想谋害刘备。刘平买通了一名刺客,让他刺杀刘备。眼看刘备将面临灭顶之灾,但刘备的真诚感动了这名刺客。刘备躲过了一劫。孔融想派人去刘备处求援,没人敢应,最后太史慈请求一试。刘备有点儿激动,立即挑选3000名精兵跟随太史慈返回都昌,黄巾军知道援兵到了,解围散走,孔融渡过一劫。

刘备仗义相助徐州-三国英雄记. 群雄天子梦

不说这桩公案,继续说曹军的追击

曹操率军东进,在郯县以东的武原与陶谦主力部队又进行了一场恶战,并再次取得胜利,兵临郯县城下。

鄄城出发到郯县,直线距离已有上千里,曹军远道而来,虽然节节胜利,但自身消耗也很大,士卒减员,战斗力下降。而对方已退无可退,拼命死守,曹军攻城不克。

郯县难攻的原因还有一个,城里来了生力军

陶谦开始还信心满怀,原来想至少也能跟曹操拼一拼吧,但没想到自己的部队在曹军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眼看郯县危急,在曹军围上来之前,他赶紧派人向盟军公孙瓒求救。

袁术被打跑后,陶谦如果再被消灭,公孙瓒对袁绍、曹操南北夹击的战略就要落空,所以对陶谦的求救他不能不管。

公孙瓒命令距离徐州最近的田楷、刘备驰援郯县。

在各路群雄中原逐鹿的时候,刘备一直在青州刺史部的平原国,在那儿待了三年左右。

不算长,但也不算短,尤其在群雄并起的时代。

当时不仅兵荒马乱,而且还有天灾,百姓受苦,不少人活不下去,就聚众打劫。刘备作为平原国相,对外抵御流寇侵犯,对内广施财物,保境安民

有人来见刘备,无论什么人,刘备都和他们同席而坐,一起吃饭,没有架子,也从不挑剔,因此众人都愿意归附他(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簋”,一种食器。北京有个簋街,是著名的美食街。古人用簋来盛放煮熟的饭食,有人戏称这是中国最早的火锅。其实说火锅有点儿勉强,因为吃的时候不能同时在下面加热,说是“麻辣烫”可能更合适。

即使你是陌生的朋友,又是第一次上门,刘备也会邀请你一起吃饭,用一个锅吃“麻辣烫”。这说明刘备完全没有架子,对人从不挑剔,所以众人都愿意归附他。

刘备一生都轻财好士,喜欢结交各类朋友,能跟形形色色的人打成一片,这正是他超人之处。

待人随和,对谁都不设防,有时也会遇到危险。有一次,刘备让刺客钻了空子,险些丧命。

有个叫刘平的人,刘备不知道怎么得罪了他。他一心想谋害刘备。刘平买通了一名刺客,让他刺杀刘备。刘备不知道,还跟这个刺客见了面,而且待刺客十分盛情(备不知而待客甚厚)。

眼看刘备将面临灭顶之灾,但刘备的真诚感动了这名刺客。他不仅没刺杀刘备,而且把实情和盘托出,之后离去(客以状语之而去)。刘备躲过了一劫。

这个刘平到底是谁?他的后台会不会是袁绍?这些不得而知。

这个时候的刘备还没有什么知名度,直到他的名字被一个人提起,情况才有所改变。

这个人,其实相当了不起,他就是时任北海国相孔融

青州刺史部的北海国在今胶东半岛中部,是个大郡,治所剧县,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一带。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汉代独尊儒术,孔子地位很高,并在士林中享有盛名,何进主政时孔融担任过监察部副部长(侍御史)、北军联席参谋长(北军中侯)和虎贲军指挥(虎贲中郎将)等职。

董卓把持朝政,要废掉刘辩另立刘协,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烈,董卓怀恨在心,但考虑到他有巨大声望,不敢直接加害,而是改任他为参事室参事(议郎),随后又暗示有关部门举荐孔融到北海国为相。

这是董卓的阴谋,那时北海国的黄巾军正闹得很厉害,董卓认为孔融就是一介文人,让他去无异于送死。

哪知道孔融不仅书读得多,还有两下子,到北海国后立即召集士民聚兵讲武,又下发檄文讨伐贼寇,给周边郡县长官写信请求互相配合协同,局面很快稳住。

孔融还修城邑,建学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举荐贤良,北海国的局面一时大为改观,百姓感念恩德,称孔融为“孔北海”。

但是,这些措施无法根本解决北海国面临的现实威胁,后来黄巾军管亥部攻打北海国,情势紧急,孔融看了看周边的情况,觉得平原国刘备有一定实力,于是派人到平原国,向刘备求救。

派来的人叫太史慈,老家在青州刺史部东莱国,他是个大高个,有一副美须髯,是个神射手,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太史慈在郡里当过小吏,后来得罪上级避难辽东,孔融听说太史慈的名气,多次派人拜望太史慈的母亲,送上厚礼。

太史慈从辽东回家看望母亲,正遇上黄巾军围城

母亲对太史慈说:“虽然你和孔北海没见过面,但你走后孔北海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被贼人围困,你应赴身相助。”(www.xing528.com)

当时孔融已撤出剧县,被黄巾军围在都昌。太史慈乘夜突破包围冲进城,见到孔融,请求让他带兵出击敌人,孔融没听,黄巾军围城日急。孔融想派人去刘备处求援,没人敢应,最后太史慈请求一试。

太史慈严装饱食,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另牵引两匹马随自己身后,马上各撑着一个箭靶(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出城。围城的黄巾军一看,十分惊骇,不知道这个人想干什么。

太史慈引马来到城壕边,插好箭靶,不慌不忙在那里搞起了射箭练习,射毕,入门回城(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

第二天还这样,第三天仍这样。

围城的人放松了警惕,太史慈再出来射箭,外面的人都懒得再起身看,太史慈抓住机会,打马加鞭突入重围,趁敌人惊讶之际绝尘而去。黄巾军追赶,被太史慈用弓箭射杀数人,箭无虚发,没人再敢追。

到了平原国,太史慈对刘备说:“我是东莱国人,和孔北海并无骨肉之亲,也不是老乡故友,只因为慕名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的情义。现在管亥暴乱,孔北海被围孤身无援,危在旦夕。久闻使君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急难,因此孔北海盼望着您的相助,这才让我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捎信给使君,望使君知悉!”

刘备和孔融并不相识,也没见过面,但刘备知道他的大名,虽然同为青州刺史部的国相,但自己和孔融远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人物。

听完太史慈的话,刘备郑重问道:“孔北海难道真知道天下还有一个刘备吗(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刘备有点儿激动,立即挑选3000名精兵跟随太史慈返回都昌,黄巾军知道援兵到了,解围散走,孔融渡过一劫。

当时的青州刺史部已陷入各派纷争的混乱局面,加上黄巾军搅局,地方上遇到难题只能自行解决或相邻郡县互助,孔融作为朝廷任命的官员,又是儒士出身,他既不属于公孙瓒一派,也不属于袁绍一派,所以他没有向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援,也没有向袁绍任命的青州刺史袁谭求援,他想到的反而是刘备。

这件事透露出一个信息,刘备在平原国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他不必请示自己的上级田楷就可以调兵。

同时还透露出,这两三年来刘备在平原国并没有碌碌无为、混吃等死,虽然他还人微言轻,但也在想方设法扩充自己的实力,一次可以借出3000名精兵,对一个郡国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了,说明刘备拥有了几千人的实力。

在彭城之战期间,陶谦意识到打不过曹操,于是向盟友公孙瓒求救。

公孙瓒接到陶谦的求援没有置之不理,他虽然不怎么高明,但知道陶谦一旦被消灭,袁绍的势力将倍增,自己跟袁绍争也就彻底无望了。

为此公孙瓒做出决定,派人支援陶谦。

但是,公孙瓒舍不得派出自己的嫡系去,他给青州刺史田楷下令,让田楷率刘备前去支援徐州。

就战场形势而言,派田楷、刘备去支援并没有错,因为他们距徐州最近。但公孙瓒给他们的人马相当可怜,刘备带往徐州的只有1000多人,对比一下当初增援孔融,刘备随便就精选3000人出来,说明公孙瓒把刘备手下的大部分人马都扣下了。

这是公孙瓒留的一手,此去徐州十分险恶,结果如何很难预料,也可能助陶谦反败为胜,也可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少派点儿人马,损失就小点儿。

而且,公孙瓒对老同学刘备未必十分放心,刘备投奔以来,展现出相当高的能力,但始终在公孙瓒集团核心层之外,地位还不如田楷。公孙瓒自知待刘备一般,所以老同学此去还能不能再回来很难说,扣住人马,就是防他不回来。

如果心疼这些好不容易积攒来的人马不去徐州,刘备可以找个理由推托掉,但今后还得在公孙瓒手下混日子,经过权衡,刘备决定去。

除了这1000多人,刘备还收拢了一些乌桓骑兵,还有数千饥民(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把他们临时编组起来,好歹也有近万人,打仗管不管用,作为援军至少气势是足的。

刘备率部到达徐州时,郯县正危在旦夕。

刘备的到来让惊魂未定的陶谦大喜过望,立即从手下最精锐的丹阳兵中抽出4000人拨给刘备,增加其实力。

刘备是随田楷一块来徐州的(楷与先主俱救之),但关于田楷的事史书记载很少。田楷后来还参加了公孙瓒的易京保卫战,推测一下,应该是刘备的人马增加后不再由田楷指挥,而归陶谦直接指挥。

刘备等人的加入使徐州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曹操吃惊地发现,一路顺风顺水,但打到郯县却遇到了麻烦,面前这些已溃不成军的徐州军突然像变了个人,任由他们轮番猛攻,郯县岿然不动。

郯县攻防战是曹操、刘备这两个老对手第一次正面交锋,只是曹操的大名刘备已如雷贯耳,而刘备的事曹操未必知道多少。

现在,对曹操而言还要不要继续攻城成为一个难题。从大本营鄄城到郯县的直线距离超过上千里,曹军远道而来,虽然节节胜利,但自身消耗也很大,士卒减员,战斗力下降,将士都很疲惫。长期围城很不现实,因为这里毕竟是敌占区,敌人的后援会逐渐聚集,而自己的队伍将面临后勤补给问题。

曹操最后放弃攻城,回师兖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