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渐巩固了兖州之后,下一步朝哪个方向发展也需要尽快定下来。北边是袁绍,往东以及东北方向目前是公孙瓒的地盘,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往西是残破不堪的司隶校尉部,人口大量外逃,稍大一点的城市都成了废墟,又处在各种势力的交汇之处,别说不好占,就是占住了也没法待;只有南边以及东南方向的徐州适合发展。
在这个方向的敌人就是陶谦。
陶谦是一个狡猾的人,在凉州一带打过仗,能带兵,有些谋略,手下也有一些人,经营徐州有几年了,这样的敌人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双方虽然还没有正面交过手,但早已经在心中把对方当成了假想敌。
下一步就要与陶谦交战了,想到这里,曹操突然意识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有办。
徐州刺史部最北面的琅琊国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老家,它东邻大海,远离中原,是个避乱的好地方,曹操的父亲曹嵩等人正在此避难。
曹操在己吾起兵之后,除曹操的弟弟曹德外,曹氏以及夏侯氏兄弟们纷纷离开家乡追随曹操去了,曹家在谯县十分不安全。曹嵩经过考虑,决定找个地方避难,在一两年前,在谯县的曹家人都来到了琅琊国。
当时,从中原地区到这里避难的人还不少,卞氏的老家在琅琊国开阳县,是琅琊国的治所,曹家人来琅琊国应该住在开阳县一带。与一般逃难的人家不同,曹家人非常富有,尽管刻意保持了低调,但从他们的吃穿住行以及随行带来众多仆人等方面也能看出来。
不管怎样,琅琊国是陶谦的地盘,在开战之前必须把家里人从那儿接出来。
琅琊国紧邻兖州刺史部的泰山郡,曹操派人到琅琊国通知父亲准备离开,同时命令泰山郡太守应劭派兵接应,把父亲一行接到鄄城来。
但是,曹操的行动还是晚了。
有人赶在曹操的前面把曹嵩等数十口人都杀了,制造了一起轰动一时的灭门血案。(www.xing528.com)
关于这个案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与陶谦有关,说是他派的人或者他手下人干的。具体情节大致有以下不同版本。
一个版本说,陶谦派去的人扑了个空,曹嵩一行已离开了琅琊国,他们于是追赶,在泰山郡的华县一带追上。曹家人在这里等应劭来接应,还以为这是应劭的人,没有防备,结果全部被杀。陶谦的人先把曹德杀了,曹嵩听到外面有动静,知道不妙就往后院跑,后院墙上有一道缝,他想从这里钻出去,跟他一块儿跑的还有一个他最喜欢的妾,曹嵩想让她先钻,无奈这个妾长得太胖,钻不过去,曹嵩没办法,只好跑到厕所里躲起来,但被发现,一行人全部被杀。
另一个版本说,曹嵩携曹德等一行人进入泰山郡,应劭派人已经接上了,但此时遭遇陶谦的突然袭击,全家人被杀。
还有一个版本说,不是陶谦派人袭击的,而是陶谦手下一个将领干的。这位史书上没有提及姓名的将领,此时驻扎在距事发地华县不远的东海郡阴平,他手下的士兵听说曹家人很有钱,就在路上设伏,在华县、费县一带把曹嵩等人杀了。
但也有的史书持完全不同的看法,认为陶谦听说曹嵩想儿子,就派部将张闿带领200人护送。曹家人很有钱,值钱的东西就装了100多车,张闿等人见财起了异心,在华县、费县一带将曹嵩等人杀了,抢光了东西,跑到淮南去了。
以上四个版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让这件本来就离奇的血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根本原因是,杀人者来个了集体灭口,没有留下幸存者,所有的记载也都变成了推测。
几百年后,这件事给宋朝的司马光出了道难题,他在给皇帝编《资治通鉴》时,不能把这一堆乱麻都端出去,必须有个明确可信的说法。
经过慎重分析,司马光对这件事是这样记述的:
“前太尉曹嵩到琅琊国避难,他的儿子曹操命令泰山郡太守应劭去接他。曹嵩随行有各种辎重车100多辆,陶谦手下有一个部将守在阴平,当兵的渴望得到曹嵩的钱财,在华县、费县之间设下埋伏,杀害了曹嵩等人(士卒利嵩财宝,掩袭嵩于华、费间),一同被杀死的还有曹嵩最小的儿子曹德。”
不管怎样,曹嵩、曹德等数十口之多全部被杀死在泰山郡的华县附近,没有留下一个活口,这已成为事实。
与此有关联的人,一个是徐州刺史陶谦,他是重大的犯罪嫌疑人;另一个人是泰山太守应劭,这个著名的学者,害怕曹操连他一块追究,干脆弃官而逃,到邺城找袁绍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