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袁绍与公孙瓒矛盾升级,袁绍十大罪状揭晓

袁绍与公孙瓒矛盾升级,袁绍十大罪状揭晓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不断激化。袁绍拉的外援是刘虞。公孙瓒拉的是袁术,在刘和事件中他们的关系日趋紧密。袁绍还在冥思苦想之时,公孙瓒那边已经等不及了,他先发布了一个“讨袁檄文”,然后调集大军向冀州杀来。这份檄文列举了袁绍的十大罪状。

袁绍与公孙瓒矛盾升级,袁绍十大罪状揭晓

董卓被杀前后,公孙瓒袁绍之间打了一场大仗,就是著名的界桥之战,它发生在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春夏之际,也就是赵岐宣达罢兵诏前的几个月。

袁绍与公孙瓒曾联手夺取了韩馥冀州,但事后袁绍绝口不提分赃的事,公孙瓒憋了一肚子火,加上后来发生的刘和事件,公孙瓒更把袁绍恨得牙疼。

袁绍为了息事宁人,也做出了一些姿态,把自己担任的渤海郡太守一职让给了公孙瓒的另一个堂弟公孙范,等于从自己的冀州刺史部划出一个郡给了公孙瓒,但公孙瓒的怒气仍无法消去。

公孙瓒以打黄巾军为借口大肆封官,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还任命了郡太守、国相以及县令等若干。

公孙瓒的做法摆明了就是跟袁绍对着干。任命冀州刺史是成心恶心冀州牧袁绍一下,任命青州刺史是趁原青州刺史焦和的死去抢地盘,兖州虽然现在还八竿子打不着,但先派个刺史去搅和他一下,这种未经允许把筷子往别人碗里伸的行为必然招打。

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不断激化。

袁绍和公孙瓒都意识到一场决战不可避免,除了积极扩军备战,他们还都想方设法给自己拉外援,给对手制造敌人。

袁绍拉的外援是刘虞。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加上当初他曾力推刘虞为帝,虽然事情没弄成,但说明他对刘虞是尊重的,刘虞对他不会反感。

公孙瓒拉的是袁术,在刘和事件中他们的关系日趋紧密。

从双方兵力对比情况看,公孙瓒的实力更胜一筹。

推测起来,公孙瓒这时可以调用的总兵力有十万人左右,且骑兵所占的比例较高,这与幽州跟北方少数民族地理相近有关。而袁绍人马数量明显不足,要守的地盘很大,能集中起来作战的也就不到五万人,其中骑兵的占比不大。

袁绍一方的主力大都是韩馥原来的人马,虽然张郃、麹义、颜良、文丑都是一流的猛将,但他们大都归顺不久,忠诚度尚待考验,万一战场上出现失利的情况,他们会不会落井下石不太好说;相比较而言,麹义投奔自己比较早,与韩馥曾经彻底翻脸,可靠度较高,关键时候可以委以重任。

除此之外,袁绍要和公孙瓒决战还必须过一道难关,那就是白马义从,而这又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华北平原这样的开阔地带,用步兵打骑兵,且人数不占优势,胜算实在很小;更何况,敌人拥有白马义从这样的战场终结者

让袁绍头疼的事还不止这些,公孙瓒跟黑山军的张燕联系上了,策反了刚刚归顺袁绍的南匈奴单于于扶罗,还跟徐州刺史陶谦建立了联系,加上老盟友袁术,袁绍现在基本上四面是敌人了。

袁绍整天跟沮授、田丰、逢纪、许攸智囊一块商议,试图找到一条破敌之策。

袁绍还在冥思苦想之时,公孙瓒那边已经等不及了,他先发布了一个“讨袁檄文”,然后调集大军向冀州杀来。

这份檄文写得挺下功夫,尽管出自敌对方之手,所说的事难免有歪曲和无中生有的地方,或者夸大其词、造谣中伤,但也有实事求是的内容,因而保存了一些其他史书上没有的史料。

这份檄文列举了袁绍的十大罪状。(www.xing528.com)

第一条,袁绍把董卓招到了洛阳,是董卓之祸的根源(招来董卓,造为乱根);

第二条,董卓把持朝政,挟持天子,袁绍不反抗董卓,反而拍屁股走人,只顾自己逃命(弃置节传,迸窜逃亡),没有履行臣子向天子尽忠的责任;

第三条,袁绍当上渤海郡太守,偷偷准备兵马反抗董卓,却不提前告诉家里人,结果招致50多位家人丧命,实在是不孝;

第四条,袁绍兴兵之后,不恤国难,而是四处培植自己的势力,又盘剥富室,搜刮百姓,弄得世人很有怨言;

第五条,和韩馥一起阴谋另立朝廷,为了能发矫命诏恩,还私刻金印玉玺一枚,上面刻着“诏书一封,邟乡侯印”的字样,跟过去王莽作乱情形一样;

第六条,信任一个叫崔巨业的术士,和他同吃同住(与共饮食),什么大事都问他,不像一个大臣的作为;

第七条,前虎牙都尉刘勋和袁绍一同起兵,刘勋立了不少功,但袁绍听信谗言,因为很小的过失就杀了刘勋;

第八条,袁绍给前上谷郡太守高焉、前甘陵国相姚贡下命令,让他们交钱,钱没有按时交来,杀了他们二人;

第九条,春秋之义,子以母贵,袁绍的生母本来只是府上的一个奴仆,袁绍出身低贱(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

第十条,长沙郡太守孙坚兼任豫州刺史,驱走董卓,扫除陵庙,立下大功,袁绍命周昂盗居其位,破坏了讨董行动。

这是一篇战斗的檄文,也是一篇很有分量的檄文。

这篇檄文不是只喊口号,而重在说事,专揭对手的伤疤,想必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很强的杀伤力。檄文中所说的事情,有些可考,有些已经不可考了;有些说得在理,有些强加在袁绍头上则很勉强。

比如制造了董卓之祸,袁绍确实负主要责任,但并非全部责任;不反抗董卓、置天子于不顾,这个大家都有责任;使一家50多口丧命,这不是袁绍的责任,而是董卓的责任。

说袁绍起兵两年来不对付敌人,只顾壮大自己,这倒是事实;指使韩馥立新君,这也是事实;派周昂攻打孙坚确有其事,至于说因此讨董大业就失败了,有些夸张。

檄文里提到的崔巨业也确有其人,其实是个江湖骗子、算命先生,袁绍很迷信,打仗要挑好日子,决定重大事情要先问吉凶,至于这个算不算缺乏大臣的风范,属于工作方法问题,是个仁者见仁的事。

檄文里提到了刘勋,已经不可查了,汉末有个挺有名的刘勋,早年跟曹操是好朋友,后来也归附了曹操,但袁绍杀的显然不是此人。檄文提到的高焉、姚贡,袁绍向人家要钱,不给就翻脸杀人,这也无法考证,不过既然写在了给天下人看的檄文里,肯定有这两个人,至于事情,不好说了。

檄文里最不该的是揭了袁绍的隐私,说什么他是丫鬟生的,这就很不厚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