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虽然都是行伍出身,但他们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尤其对中原地区的状况,他们也想发挥些影响力。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秋天,天子下诏派太傅马日磾、交通部部长(太仆)赵岐为正副特使,前往关东宣达罢兵诏,抚慰天下。
这二位都与已故著名经学大师马融有亲戚关系,马日磾是马融的族孙,小时候曾得到马融的亲自教导;赵岐是马融的哥哥——马续的女婿。
长安的“三人小组”看来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因为马家跟袁家关系不一般。袁绍和袁术有一位很有名的婶娘,也就是袁隗的妻子、一代才女——马伦,她是马融的女儿。按这个论法,马日磾跟袁绍、袁术是平辈,赵岐是他们的长辈。
马日磾此时年龄不详,但不会小于70岁,而赵岐已高达84岁了。
两位老同志,又都跟袁绍、袁术有亲戚关系,他们还是士人的领袖,“三人小组”相信袁绍这一回不敢再开杀戒。
马特使和赵副特使从长安出发后分成两路:马日磾去南阳郡找袁术,赵岐去冀州刺史部找袁绍。
马日磾此去颇费周折,他找到了袁术,但袁术一见到马日磾就把他扣了下来,压根不谈正事。
袁术先是要借马日磾的符节看看,看完就耍起了无赖,不说归还的事。
不仅如此,袁术让马日磾以朝廷特使的身份任命他手下人官职,名单报上来,马日磾差点气晕,因为候任干部名单上有1000多人。
马日磾请求袁术放他走,袁术不放。马日磾又急又气,最后在忧愤中死在了袁术那里。
相比较而言,赵岐还算幸运。
听说长辈来了,袁绍亲自迎出了数百里,根据史书的记载,在迎接赵副特使的队伍里还有已经身为兖州牧的曹操。
赵岐除了当面向袁绍宣达天子的罢兵诏,还分别给陶谦、公孙瓒等人写了信,要求他们罢兵。
就在不久前,公孙瓒刚刚与袁绍打了一场大仗,结果他大败而归,所以现在正想休整休整,接到罢兵诏,公孙瓒立即送来一封言辞恳切的回信,表示尊重朝廷,热爱和平,立即停战。
袁绍也表示尊重罢兵诏,同意停战。(www.xing528.com)
袁绍还与赵岐相约,不久之后将迎汉献帝回洛阳(与岐期会洛阳,奉迎车驾)。
袁绍送走赵岐返回邺城,路过漳水之上的渡口薄落津时,在此大会宾客,曹操也有可能就在其中。
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让袁绍受了一场惊吓。
正吃喝热闹的时候,袁绍接到情报说魏郡有人造反,叛军与黑山军的于毒部取得联系,人数多达数万,已经把袁绍的大本营邺县占领了,郡太守被杀。
在座的很多人的家都在邺县,听说后顿觉五雷轰顶(皆忧怖失色),有人甚至当场哭了起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袁绍再次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气概,他当时正在玩投壶游戏,就是把箭投向远处的一个壶中,看谁投得准,输的人罚喝酒。听到消息,袁绍仍然言谈自若,催促监壶的人继续玩(容貌自若,不改常度)。
不过这件事很快就平息了,黑山军里有个叫陶升的人投降了袁绍,把袁绍以及众人的家属送到斥丘,并帮助袁绍重新收复了邺县,袁绍提拔陶升当了师长(建义中郎将)。
袁绍跟赵岐约定迎天子回洛阳,对袁绍来说也就是说说而已。他现在满脑子还是公孙瓒,送走赵岐,袁绍回去就开始谋划新的军事行动去了。
他们做约定的时候曹操有可能也在场,他却认真地思考了这件事。
朝廷特使一行带来了长安的最新消息,也表达了奉迎天子回洛阳的渴望,曹操回到鄄城,就和荀彧、程昱、毛玠等人商量此事,荀彧赞成派人出使长安,向朝廷进贡。
毛玠的看法更进一步,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现在天下分崩,天子流亡,国家没有储备,百姓不能安居,这种状况难以持久。袁绍、刘表等人,虽然士民众强,但都缺乏远大志向,不能树基建本。当今之计,应该奉天子以令不臣,发展农业,积蓄军资,这样一来,霸业可成。”
曹操认为毛玠分析得很有道理(敬纳其言)。
毛玠字孝先,兖州刺史部陈留郡人,当过县吏,为人清廉公正。中原地区陷入动荡后他本想到荆州投奔刘表,后来听说刘表政令不明,能力有限,于是转道去了鲁阳。曹操担任兖州牧后听说他是个人才,就征他为州政府的治中从事,负责州里的人事工作。
曹操发现毛玠深有谋略,而且清正无私,就改任他为奋武将军府的功曹,从事人才选拔工作。
以后曹操的地位不断提升,毛玠一直在人事工作岗位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